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山南:守護綠水青山 共建美麗家園

發布時間:2022-04-07 15:29: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藍藍的天上白雲(yun) 飄,現在的空氣真的很好啊!”家住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澤當城區的尼瑪經常在微信朋友圈曬圖,引來許多朋友的羨慕。

  如今,漫步山南,雅魯藏布江畔蕩起的漣漪映照著藍天,鳥兒(er) 飛過田地與(yu) 遊人並肩賞花,夜深時星空浩瀚遼闊……大美山南,讓市民和遊客享受越來越多的生態紅利。


圖為(wei) 雅魯藏布江桑日段

  近年來,山南市始終堅守生態保護底線,堅決(jue) 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大力實施環境治理工程,重點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著力推進美麗(li) 山南建設,奮力推動綠色發展走在西藏自治區前列。

  目標明、方向清,行動敏、步履堅。山南市堅持規劃先行,完成《山南市“十四五”水、大氣、土壤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在“加強生態保護修複”“提升流域生態治理能力”等方麵形成一批重點項目。完成《山南市水環境功能區劃報告》和年度水環境承載力評價(jia) 報告編製;完成《山南市碳排放峰值研究報告》編製並通過審查……一係列報告、規劃的編製,為(wei) 山南生態環境建設指引了方向,有效避免了無序、盲目發展。

  製度體(ti) 係的確立讓山南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的道路愈加寬闊。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保護與(yu) 治理,紮實推進生態美好模範區建設,大力組織實施了羊湖、雅礱河等重點河湖生態保護修複項目,積極爭(zheng) 取濕地保護、清潔能源利用、土壤汙染防治等試點示範項目,持續推動五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積極開展自然保護區衛星遙感實地核查及“綠盾2017—2019”專(zhuan) 項行動,成功創建自治區級生態縣(區)7個(ge) 、生態鄉(xiang) (鎮)73個(ge) 、生態村(居)518個(ge) ,超額完成美麗(li) 山南建設目標任務。


圖為(wei) 山南城市一隅

  山南在西藏自治區率先成立市級生態環境局行政處罰案件審查委員會(hui) ,進一步規範行政處罰案件審查機製,建立西藏首個(ge) 環境問題舉(ju) 報APP平台,進一步拓寬環境問題舉(ju) 報投訴渠道。製定《山南市生態環境違法行為(wei) 約談製度》(試行)、《執法公開製度》等6項製度,建立規範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行為(wei) ,始終保持生態環境執法監管高壓態勢,堅決(jue) 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wei) ,受理“12369”環境投訴舉(ju) 報電話27個(ge) ,辦結率、回複率和滿意率均為(wei) 100%。

  與(yu) 此同時,加大機動車排放監管,累計淘汰老舊黃標車5774輛;8個(ge) 縣(區)汙水處理廠、8處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點全部建成;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累計處置危險廢物122.73噸;排查固定汙染源排汙單位1035家;加大對56個(ge) 入河排汙口和20家礦山企業(ye) 等涉土環境單位監測監管力度;按照城鄉(xiang)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投資8.15億(yi) 元建設51個(ge) 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落實完成群眾(zhong) 自建衛生廁所4萬(wan) 餘(yu) 戶……一係列強有力的舉(ju) 措夯實了綠色發展的根基。


圖為(wei) 山南市區街景


圖為(wei) 瓊結縣步行街

  近年來,山南還利用市場機製,引入億(yi) 利集團、蒙草集團等科技公司進駐雅江兩(liang) 岸,為(wei) 防沙治沙注入了高科技成果,沙化土地擴張趨勢有效減緩,生態環境得到積極改善。如今,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北岸已被鬱鬱蔥蔥的林木覆蓋,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

  “以前這裏是一片水荒地,現在變成了生態產(chan) 業(ye) 園。花草遍地、果樹成林,西瓜、葡萄、草莓、車厘子都能產(chan) ,水果賣出了西藏,我們(men) 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就業(ye) 。”在紮囊縣西普高效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工作的桑耶鎮群眾(zhong) 洛桑興(xing) 奮地說。


圖為(wei) 雅江防護林

  如今的紮囊縣,以雅江中遊百億(yi) 產(chan) 業(ye) 長廊為(wei) 基帶,推動雅江北岸多個(ge) 生態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見效,實現了沙退綠進“土生金”。而這隻是山南市依托生態文明建設,以“雅江中遊百億(yi) 產(chan) 業(ye) 走廊”為(wei) 基帶,促進產(chan) 業(ye) 生態化、循環化發展,構建生態經濟新格局的一個(ge) 縮影。

  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家庭農(nong) 牧場、合作社、種植養(yang) 殖基地等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企業(ye) ,逐步建立高原特色農(nong) 牧業(ye) 生態化產(chan) 業(ye) 鏈;以雅江生態林建設、河穀生態係統建設等為(wei) 著力點推進休閑鄉(xiang) 村遊、度假遊、采摘遊和農(nong) 家樂(le) 、牧家樂(le) 、民俗館等為(wei) 特色的生態旅遊;抓住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依托資源稟賦,持續打造以水電風光儲(chu) 一體(ti) 化為(wei) 重點的雅江中遊清潔能源基地;廣泛動員社會(hui) 力量開展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山南市人工林麵積達3.26萬(wan) 公頃,森林覆蓋率提升到24.79%……山南市牢牢掌握生態財富密碼,在綠色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措美縣哲古鎮哲古社區地處草原,以前到處都是動物糞便,群眾(zhong) 也沒有良好的衛生習(xi) 慣,村居環境衛生髒、亂(luan) 、差。近幾年,社區把“革除陳規陋習(xi) 、創建生態文明示範區”工作作為(wei) 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製定完善村規民約,規範居民的一言一行;將每周一定為(wei) “環境大掃除、大清潔日”,組織開展大清掃;實行了垃圾積分兌(dui) 換生活用品製度。

  每周五,前來村委會(hui) 兌(dui) 換獎品的群眾(zhong) 絡繹不絕。“積分兌(dui) 換非常好,香皂、洗潔精、環保口袋、洗漱套盒等生活用品非常實用,我們(men) 不僅(jin) 得到了實惠,還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真是一舉(ju) 多得。”社區居民卓瑪拉姆高興(xing) 地說。


圖為(wei) 措美縣哲古鎮哲古社區群眾(zhong) 在進行垃圾積分兌(dui) 換商品

  群眾(zhong) 的生態觀念變了,環保意識增強了。“低碳環保、綠色出行”自行車騎行、“環保知識”進校園進社區、“環保模擬法庭”進校園、“環保公眾(zhong) 開放日”等活動,大力宣傳(chuan) 了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和典型做法,進一步激發了全社會(hui) 參與(yu) 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共同關(guan) 心、主動參與(yu) 、自覺維護生態環境正在山南蔚然成風。(新利平台 通訊員/梁秋 記者/王佳豪 圖片及信息來源於(yu) 微山南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