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雪山秘境汝村的守護人(上)
說起汝村,肯定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兒(er) ?但說起喜馬拉雅山脈,說起珠穆朗瑪峰、希夏邦瑪峰等赫赫有名的高山,我想你大概就知道汝村的方位了。是的,汝村就深藏於(yu) 雪山秘境,位於(yu) 中尼交界的吉隆縣貢當鄉(xiang) 。我雖不是汝村人,但駐守汝村一年多來,我愛上了汝村的一草一木,我難舍老阿媽、大雪山、小茶館。駐村眼看就要結束了,回想過去的一年,仿佛都在昨天。
圖為(wei) 吉隆縣貢當鄉(xiang) 汝村全貌
突入心中的汝村
離奇,我生於(yu) 山東(dong) 、長於(yu) 拉薩,安家於(yu) 拉薩,在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工作,現在卻在中尼邊境的汝村天天守望著喜馬拉雅,這都人間四月天了,這裏還是冰天雪地。
圖為(wei) 遠眺雪山
事情還得從(cong) 2021年3月29日說起,那天臨(lin) 近上午下班,醫院人事科電話通知我下午交接工作,即刻準備和另外一位女同事到日喀則吉隆縣貢當鄉(xiang) 汝村駐村一年。接到通知的一刹那我有點驚訝,事情來得太突然,但也沒多想,就欣然領命了。駐村對於(yu) 我們(men) 西藏的幹部職工來講,已經是家常便飯,為(wei) 的是改變農(nong) 牧區的落後麵貌,為(wei) 的是密切與(yu)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聯係,為(wei) 的是守護一方平安。2012年我曾經在那曲索縣若達村駐守過,海拔4000多米,在那裏我幫助村民看病、挖蟲草、守帳篷。狗熊有時夜裏光顧我們(men) 宿舍區域,每當夜裏聽到狗的咆哮,我們(men) 都特別緊張。那一年雖然艱苦,但在與(yu) 大自然的親(qin) 密接觸中,在與(yu) 牧民同胞共同勞動生活的過程中,我們(men) 收獲了彼此。出發的前幾天,不少好朋友給我介紹吉隆的人文風貌,都說吉隆縣內(nei) 的吉隆溝是神秘的仙境,海拔低,春季滿山的杜鵑花,古樹層巒疊嶂,鳥鳴嚶嚶。汝村地處邊境線,是吉隆縣離尼泊爾最近的村落,也是古村落,海拔也就3600米左右。相比之前的駐村經曆,心想汝村就不算啥了。
4月12日,在央金副院長和政工科次仁科長的護送下,我和駐村隊友德吉帶著對駐村生活的憧憬,向著吉隆縣的方向出發了。從(cong) 拉薩到吉隆近800公裏,當日夜宿日喀則市薩嘎縣,好家夥(huo) ,這兒(er) 海拔約4500米,頭痛症狀明顯,招待所沒有供氧設備,幾乎整夜輾轉反側(ce) 難眠。次日早晨按計劃於(yu) 早餐後啟程趕往吉隆縣,中午便到了縣城,立馬到縣強基辦報道,接待我們(men) 的是縣組織部的王強部長。
他帶著疑惑打量著我們(men) 說:“這兩(liang) 位女同誌是來汝村駐村的嗎?”
“護送”我們(men) 的副院長點點頭說“是的”。
“你們(men) 單位不能派男同誌嗎?那個(ge) 村非常偏僻,條件很差,交通也極為(wei) 不便,女同誌真不方便。”
“哦,部長,我們(men) 單位性質所在,女同誌多,又是第一次來這邊,不太了解情況,所以這次派了女同誌。”
就這樣,地方領導帶著疑惑,拉著我們(men) 趕往貢當鄉(xiang) ,接著又與(yu) 上一批駐村隊長一起到汝村進行工作交接。經過接近兩(liang) 天的急行軍(jun) ,終於(yu) 到了汝村村委會(hui) ,一幢二層小樓,大家都親(qin) 切的稱之為(wei) 駐村幹部的“別墅”。就這樣我們(men) 成了汝村人。
圖為(wei) 貢當鄉(xiang) 工作部署會(hui) 現場
巴桑老阿媽的“心房”
到達汝村的當天,我們(men) 就走訪了幾戶村民,算是給村民們(men) 報個(ge) 到。汝村由三個(ge) 村落組成,分別是上汝村、(中)汝村和下汝村,統稱為(wei) 汝村,共住著52戶人家,240口人。5公裏之外還有個(ge) 自然村叫寧村,住著26戶人家,有110口人,歸屬於(yu) 汝村管轄。
圖為(wei) 背水少年
初次走訪,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巴桑的老阿媽,她未有過一兒(er) 半女,黑黝黝的臉頰布滿歲月滄桑,看上去估摸有70多歲,其實不到60歲。她平時酷愛喝青稞酒,身上帶著些酒氣,熱情地把我們(men) 引進她住的老房子。這老房子為(wei) 一幢兩(liang) 層建築,底層是牛羊的領地,二層為(wei) 人住處。她說這是祖輩們(men) 留下來的,她出生時便在這屋裏,特別有感情。新農(nong) 村建設時她也蓋上了新房,可她寧願讓新房子空著也要住在這黑漆漆的老土房裏,無論誰勸也沒用。進門後若不是她引路,根本瞧不見該往哪去?沒有燈光,在黑暗中適應幾分鍾後,才看清楚我們(men) 已經站在了“客廳”。靠牆的地麵上環擺著坐墊,有幾個(ge) 樹墩子也是用來當凳子的,坐墊前方有一個(ge) 簡易的鐵製爐架,小火苗一閃一閃舔著壺底。巴桑老人邊招呼我們(men) 入座(席地而坐),邊往爐架下添牛糞,給我們(men) 燒茶。濃煙頓時從(cong) 爐內(nei) 冒了出來,讓人難以呼吸,隻有坐下來或蹲著比較好受些。環顧四周,牆麵已被熏得漆黑發亮,根本看出本色。台麵上整齊地擺放著一些器皿,同樣是黑色主調,四周沒有一扇窗戶,隻見屋頂上方有個(ge) 足球大小的洞,用來采光和通風。唯一的電器家當便是東(dong) 牆角落裏的電視機了,正來回播放著藏語版的西遊記,這是村民們(men) 最愛看的電視劇。
圖為(wei) 走訪村民
坐下來聊天話家常。我們(men) 不解地問巴桑老阿媽為(wei) 什麽(me) 有新房子不搬進去住,而獨守著這座老宅?老人看著爐子裏的火苗,眼睛透著亮光,高興(xing) 地說:現在的生活好,就像這爐裏的火苗越過越紅火,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新中國給我們(men) 帶來的幸福生活。她掰著手指說,家裏有七畝(mu) 耕地,國家還每年為(wei) 其發放政策補貼一萬(wan) 多元,其中草場保護補貼1400元,邊境守護補貼5000元,生態保護補貼3500元,還有低保、醫保,生活上根本不用愁。她環顧著四壁接著說:我不搬家的原因是為(wei) 了把這些帶有曆史感的物件留給後人們(men) 瞻仰。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們(men) 看到了被熏得叫不上名來的幾樣器皿,這就是她所謂的寶貝。她接著說,要讓後人們(men) 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黨(dang) 的恩情比海深。她認為(wei) 守護好老房子,做個(ge) 曆史見證是件非常有意義(yi) 的事。看到她極其認真的樣子,我們(men) 都特別感動。是啊,這裏雖然偏僻,相對於(yu) 城鎮並不富足,但這裏的老百姓淳樸、善良、勤勞。從(cong) 老阿媽家出來,我們(men) 在心裏暗下決(jue) 心,一定要圓滿完成駐村工作任務,多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好事,回饋他們(men) 對於(yu) 這塊秘境的守護。
拉吉加、拉尼加、拉鬆加
吉隆縣下轄宗嘎鎮、吉隆鎮、折巴鄉(xiang) 、貢當鄉(xiang) 、差那鄉(xiang) 、薩勒鄉(xiang) ,貢當鄉(xiang) 最為(wei) 偏僻,而汝村又是貢當鄉(xiang) 最為(wei) 偏遠的村。由於(yu) 太偏、太遠,汝村的外來人員特別少。村民看見我們(men) 這些拉薩來的駐村幹部都特別好奇,我們(men) 的一舉(ju) 一動都是他們(men) 熱議的話題。在汝村住上一陣子後,我們(men) 普遍的感覺是這裏的路太難走。
圖為(wei) 被大雨衝(chong) 毀的路麵
從(cong) 吉隆縣城到貢當鄉(xiang) 有一百公裏左右,要翻三座山,一程水泥路一程泥土碎石路,山路像是裙邊,沿著雪線,緊貼峭壁,似“Z”字型盤旋於(yu) 山體(ti) ,車程通常需要兩(liang) 個(ge) 多小時。遇到泥石流、塌方、冰雪或雪崩是常事。幸好我曾經走過這樣的路,不至於(yu) 嚇得魂不附體(ti) 。從(cong) 10月至來年的4月,經常大雪封山,這條路大概有半年不通車,因此,貢當鄉(xiang) 常常是“孤島”。有時還沒來得及儲(chu) 備生活物資,就大雪封山了,此時,鄉(xiang) 裏的幹部職工生活就會(hui) 極為(wei) 困難,幾乎每個(ge) 人都有挨餓、吃過期食物的經曆。每當貢當鄉(xiang) 的幹部講起這些難處時,我們(men) 心裏都很不是滋味。常年駐守在這裏的幹部群眾(zhong) 默默無聞,他們(men) 的付出真不是城裏人能夠想象的。麵對行路難,這裏的幹部群眾(zhong) 沒有抱怨、沒有氣餒,車不通就用雙腿走,貨物就用肩挑用背馱,一代代守邊人正是用無私的奉獻守護著邊境的安寧。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以來,國家加大了對邊境縣、鄉(xiang) 、村公路建設的力度,配強了道路保通的隊伍和設備,如今貢當鄉(xiang) 已從(cong) “孤島”變成了打卡熱點,大大緩解了村民及幹部職工的生活生產(chan) 困難。
圖為(wei) 通往汝村的山路
最難走的路是從(cong) 鄉(xiang) 到村裏的山路,22公裏路程要用1個(ge) 多小時。一條窄窄的山間小道崎嶇無比,路是依山而建的,內(nei) 側(ce) 靠著岩壁,外側(ce) 是深溝險壑,遇到轉彎時,車得先倒退一兩(liang) 次,調整好角度才可通過,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葬送在這荒山野外。有一次從(cong) 汝村到貢當鄉(xiang) 遇到塌方,我們(men) 下車步行翻山十餘(yu) 公裏,山的另一邊鄉(xiang) 幹部又開車接上我們(men) 繼續走。雖然難走,但在這條路上不時能聽見歌聲。時常見村民們(men) 背上馱著東(dong) 西,邊走邊唱,悠揚的歌聲在天地間回蕩。在他們(men) 的感染下,無論坐車還是走路,我們(men) 也一路走一路唱。經過數次往返鄉(xiang) 、村的山路,我也學會(hui) 了一首名為(wei) 《思念》的藏語歌曲, “拉吉加‘阿媽’禪瓊、拉尼加‘阿爸’禪瓊、拉鬆加‘措波’禪瓊、拉細加‘帕玉’禪瓊……”, 歌詞大意是翻第一座山時想起了母親(qin) 、翻第二座山時想起了父親(qin) 、翻第三座山時想起了朋友、翻第四座山時想起了故鄉(xiang) 。這首歌濃濃的思鄉(xiang) 之情讓我們(men) 這些駐村人也不時生起對故鄉(xiang) 的思念,但在即將離別的時刻再唱這首歌時,在我腦海裏閃現的卻是汝村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汝村的山山水水。
貢當鄉(xiang) 的小買(mai) 賣
在汝村要補充物資,改善生活就得去貢當鄉(xiang) 。貢當鄉(xiang) 一條街道有六家小賣部,五家餐館,一家摩托車修理店。離鄉(xiang) 政府越近的門麵房租金越貴,出門第一家是一個(ge) 商店,租金一年6000元,最遠的一家租金是一年2700元。我時常到小商鋪門口聊聊天或者去二樓的藏餐館蹭網。
離鄉(xiang) 政府最近的小賣部是一對昌都芒康夫婦開的,在貢當鄉(xiang) 做生意有二十多年了,除了賣日常小百貨,還賣摩托車。小賣部門口還支了一個(ge) 台球桌,打一局台球一元錢,不限人數,可以兩(liang) 人打,也可以多人打。老板旺堆很精明,他說這裏的村民特別愛騎摩托車,但這兩(liang) 年買(mai) 私家車的多了,摩托車生意不太好做,隻是順帶著做點。旺堆夫婦是在鄉(xiang) 裏認識結緣的,卓瑪23歲時由一位老鄉(xiang) 帶著到貢當鄉(xiang) 謀生,認識了旺堆。兩(liang) 人育有一兒(er) 一女,女兒(er) 正在西藏大學讀大三,畢業(ye) 後想當老師;兒(er) 子在昌都老家讀高三,今年高考。兩(liang) 人見證了貢當鄉(xiang) 二十餘(yu) 年的變化。旺堆說,最近五年變化特別大,鄉(xiang) 裏修建了許多新房,路好了,人也多了,他們(men) 打算繼續在這做生意。他們(men) 每年冬天回昌都老家待三四個(ge) 月,開春後回貢當鄉(xiang) 。小賣部的對麵有家摩托車修理店,開店的是旺堆的親(qin) 侄子羅布。旺堆說,羅布不愛學習(xi) ,好在學會(hui) 了修理摩托車這門技術可以謀生。卓瑪特別能幹,家裏家外忙個(ge) 不停,她對現在的生活特別知足。當問她打算幹到什麽(me) 時候時,她說在貢當鄉(xiang) 習(xi) 慣了,也有感情,等幹不動了再說。
圖為(wei) 旺堆夫婦小賣部的門臉
小賣部的樓上是一家藏餐館,我們(men) 來鄉(xiang) 裏的第一頓早餐就是在這兒(er) 解決(jue) 的。藏麵、甜茶、藏雞蛋、肉餅是套餐標配, 20元就足夠吃飽。藏餐館的老板是我們(men) 汝村的姑娘拉珍,三十出頭,至今未婚,聽聞父母曾給她指定了一門婚事,她不同意,就離家出走,在朋友的資助下開了這家餐館,之後她參加培訓取得了廚師證。拉珍做的藏餐偏向川味,深受周邊群眾(zhong) 好評。主打家常炒菜、蓋飯、炒飯、臊子麵、酸辣粉、炸土豆條、包子等,生意一直都不錯。近年,周邊又增添幾家藏餐館,對拉珍多少有些影響。但她非常自信大度,她說餐館多表明來貢當鄉(xiang) 的人也多了,有錢大家賺不是更好嗎?
小診所的樂(le) 與(yu) 愁
在參與(yu) 村委相關(guan) 工作的同時,我們(men) 發揮特長,積極開展新冠肺炎、肺結核、肝炎等傳(chuan) 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chuan) ,全鄉(xiang) 各村居、小學、幼兒(er) 園都有我們(men) 的身影。
貢當鄉(xiang) 處在邊境一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壓力非常大。我們(men) 爭(zheng) 取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的支持,向貢當鄉(xiang) 捐贈了一批防疫物資。其中:一次性口罩10000隻、健之素消毒泡騰片100瓶、薄膜手套500雙、外科手套500雙、一次性帽子500隻、消毒液50瓶、75%酒精40kg、玻璃體(ti) 溫計30隻、指尖血氧儀(yi) 3隻、體(ti) 溫槍2隻、3M洗手液30瓶、醫用消毒濕巾20提、思沃口罩40隻等,還捐贈了價(jia) 值近5000元的藥品,基本解決(jue) 了貢當鄉(xiang) 防控物資緊缺問題。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還開設了一個(ge) 便民診室,為(wei) 村民們(men) 提供義(yi) 診,免費發放藥品。我們(men) 的小診室特別受歡迎,大病小病村民都讓我們(men) 看。有出生未滿月腹瀉的、兒(er) 童感冒的、皮膚出疹子的,還有喝多酒的、牙痛的等等,我們(men) 都耐心接待檢查,能診治的當即診治,不能診治的提出專(zhuan) 業(ye) 的處理意見。有時背著藥箱走村串戶,宣傳(chuan) 保健常識和防疫知識,大家都熱情接待我們(men) 。相鄰村的村民聽說後,也邀請我們(men) 去巡診。有幾位村民的診療過程讓我難忘。
圖為(wei) 汝村便民小診室
有一位83歲的莫拉(老奶奶)頭痛,他兒(er) 子請我們(men) 上門給看看,我和小夥(huo) 伴提著出診箱去了他家,隻見老奶奶拄著拐杖,摸索著走動。初步檢查發現奶奶心肺功能尚可,但血壓高150/100mmHg,雙眼白內(nei) 障。我們(men) 判斷她的頭痛與(yu) 血壓高有關(guan) 。將病情跟她解釋後,她非常認可,其實她知道自己有哪些毛病,隻是舍不得花錢正規治療,也不願耽誤家人的時間。我們(men) 給出治療建議,給她開了藥,她滿意地接受了。後來,過節到她家慰問時,見她身體(ti) 狀況比之前好多了。她興(xing) 高采烈地把我們(men) 迎進屋,給我們(men) 講述她的青春往事。她說,有一次鄉(xiang) 裏選代表去北京見毛主席,她是代表之一,臨(lin) 行前由於(yu) 種種原因,她沒能去成,這事讓她一輩子都覺得遺憾。老一輩的村民對於(yu) 毛主席的熱愛令人動容,她們(men) 深信毛主席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圖為(wei) 宣傳(chuan) 肺結核防治知識現場
有一次,一位中年村民阿佳(大姐)摔了一跤,腰痛難忍,我們(men) 帶著止痛藥和止痛藥貼去看她。在治療的過程中我們(men) 攀談起來,才得知她最近心情很不好。主要是她的存折丟(diu) 了,還有5000元現金也找不到了,她大概知道是誰偷的,就是礙於(yu) 熟人的麵子不想提,幹農(nong) 活時又不慎滑倒腰部磕在石頭上,她感覺一切都不順。講著講著她就委屈地淚流滿麵。聽著她的訴說,我們(men) 不時開導她,幫她出主意。從(cong) 她家出來,我們(men) 找到“嫌疑人”的父母,要求他們(men) 主動退錢,我們(men) 還給縣公安局的朋友打電話谘詢法律途徑。此後,聽說她痊愈了,心情也好了,我們(men) 猜她大概已經拿到了屬於(yu) 她的錢款。
圖為(wei) 巡診
遺憾的是我們(men) 的診室畢竟小,隻能解決(jue) 小問題,對一些重症難症我們(men) 無力可施,深感愧疚。比如:一位躺了近十年的一位波拉(老爺爺),患風濕免疫係統疾病,到拉薩看過好幾家大醫院,都沒能治好,平常靠著一根拴在床頭的哈達進行著簡單的鍛煉,頑強地與(yu) 病魔鬥爭(zheng) ,我們(men) 隻能給他和家人一些病理解釋和保養(yang) 建議。還有一位25歲的姑娘,由於(yu) 腿部肌肉先天無力,從(cong) 10歲開始發病行走困難,已臥病在床15年,現在隻有腦袋可以自由轉動,整個(ge) 軀體(ti) 四肢都無法活動,即使有人協助也無法完成,由於(yu) 長期不運動,導致四肢肌肉嚴(yan) 重萎縮了,關(guan) 節變形,最簡單的屈伸運動也難完成,而且左腿屈曲位畸形固定,根本伸展不開。雖多處投醫都沒能取得有效治療,家人不得不放棄醫治。對這樣的疑難雜症,我們(men) 束手無策,隻能幫著整理病曆,請拉薩的同事幫忙尋找治療的途徑。
駐村的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一年了,總感覺自己什麽(me) 也沒做。村民們(men) 知道我們(men) 就要走了,每天總會(hui) 有人來向我們(men) 道別,希望我們(men) 能再多待上一段時間,還有人問我們(men) 什麽(me) 時候回來。我們(men) 對這裏也是戀戀不舍,相信在各方的支持和幫助下,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會(hui) 越過越好。(新利平台 文/楊雲(yun) 雲(yu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磊:讓“格桑花”早日“綻放”高原
挖掘機的轟鳴聲、鋼管的碰撞聲,走進西藏自治區醫院項目施工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從空中俯瞰,建設中的西藏自治區醫院外形宛如一朵格桑花,目前正進行室內裝修和機電安裝。[詳細] -
巴鬆錯湖畔“藏香豬”創業養殖——拉巴慶蘭的故事
5月,傑青那拉嘎布雪山上,縹緲的雲霧從山間蔓延而下,環繞著巴鬆措湖。[詳細] -
【西藏青年說】旦增桑布:我的“工位”在海拔5300米
早上九點半,旦增桑布坐上皮卡車,準備前往海拔5300米的露天采礦現場,開始一天的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