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建設美麗幸福西藏
2021年8月19日,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賀匾上題詞:“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 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西藏發展的期望和祝福,也是西普休閑觀光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普農(nong) 業(ye) ”)一直以來的不懈追求。西普農(nong) 業(ye) 位於(yu) 山南市紮囊縣桑耶鎮,作為(wei) 2016年通過招商引資渠道引進的內(nei) 地企業(ye) 之一,是西藏首家以農(nong) 林+旅遊+康養(yang) 為(wei) 一體(ti) 的農(nong) 業(ye) 觀光產(chan) 業(ye) 示範園和高海拔智慧農(nong) 業(ye) 園,一、二期總投資3.5億(yi) 元,占地2000餘(yu) 畝(mu) 。
企業(ye) 落地以來,各項建設按計劃穩步推進:2018年1月建成500畝(mu) 車厘子基地,2019年5月建成150畝(mu) 葡萄基地,2020年6月350畝(mu) 花卉草地、基礎設施、恒溫遊泳池等投入使用,2020年8月完成了所有餐飲、娛樂(le) 設施等,2021年5月進入正常運行階段。西普農(nong) 業(ye) 一直堅持“群眾(zhong) 熟悉、就近就便、不離鄉(xiang) 不離土、能幹會(hui) 幹”原則和“政策主導脫貧、產(chan) 業(ye) 主導致富”思路,從(cong) 五方麵入手,探索出了一條內(nei) 地企業(ye) 與(yu) 藏族群眾(zhong) 共創幸福家園的可行之路。
一是助力精準扶貧。西普農(nong) 業(ye) 建設的初衷就是為(wei) 當地農(nong) 民提供技術保障,帶動農(nong) 民種植車厘子,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通過一二期建設,初步形成了集生態種養(yang) 、環保旅遊、低碳休閑為(wei) 一體(ti) 的城郊型經濟模式,實現了推動地方經濟轉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就業(ye) 、提高當地居民收入的積極作用。基地在招工時優(you) 先聘請貧困戶,為(wei) 他們(men) 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僅(jin) 一期就可帶動桑耶鎮貧困戶長期就業(ye) 160餘(yu) 人,短期就業(ye) 400餘(yu) 人,間接帶動受益2000餘(yu) 人,企業(ye) 每年支付民工工資600多萬(wan) 元,6年來共支付民工工資4000多萬(wan) 元。
基地保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烏(wu) 金靦腆地笑著說:“在這裏工作一天有150元的收入,一個(ge) 月能拿到四千多元,還是挺不錯的。”“自己的活兒(er) 比較輕鬆,老婆也在基地工作,她比我累一些,但是工資比我要高多了,她一個(ge) 月有五千多元呢。”除了為(wei) 貧困戶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外,企業(ye) 還將表現出色、基礎較好的貧困戶培養(yang) 成為(wei) 動植物培育、化驗檢驗等方麵的專(zhuan) 業(ye) 人才,讓他們(men) 擁有一技之長,實現了“授之以漁”。基地通過流轉土地,每年可為(wei) 當地提供租金40萬(wan) 元,讓當地老百姓實現就近就便就業(ye) 增收。
2020年,西普農(nong) 業(ye) 向紮囊縣捐贈500萬(wan) 元作為(wei) 扶貧基金。除提供就業(ye) 、租金、捐贈等物質幫助外,企業(ye) 還注重從(cong) 思想上扶貧。如采取表彰的方式開展扶誌扶智大宣講,引導脫貧戶主動進行致富宣講;在全村範圍評選最美優(you) 秀家庭並進行表彰,破除貧困群眾(zhong) “等、靠、要”思想,在思想認識上從(cong) 被動的“要我脫貧”轉變為(wei) 主動的“我要脫貧”。因貢獻突出,2020年9月,西普農(nong) 業(ye) 榮獲紮囊縣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11月榮獲山南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
二是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ge) 也不能掉隊。”2019年,山南市12個(ge) 區縣全部脫貧摘帽;2020年底,紮囊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至此,紮囊縣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目前進入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階段,西普農(nong) 業(ye) 的關(guan) 注點也由扶貧轉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得大力發展產(chan) 業(ye) 。作為(wei) 農(nong) 業(ye) 企業(y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最大的戰場在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西普農(nong) 業(ye) 在發展中堅持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宜遊則遊,聚焦“九大產(chan) 業(ye) ”和“百千萬(wan) ”工程等政策,發展壯大西普產(chan) 業(ye) ,構建高能級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目前,基地按功能區規劃為(wei) 景觀區、體(ti) 驗區、娛樂(le) 互動區,由東(dong) 方林下花海、高空玻璃棧道和熱帶雨林康養(yang) 中心三部分組成。其中,東(dong) 方林下花海占地350畝(mu) ,種植車厘子500畝(mu) 、葡萄150畝(mu) ;康養(yang) 中心占地25畝(mu) ,以農(nong) 業(ye) 綜合體(ti) 方式打造,集各種遊覽項目、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體(ti) 驗旅遊為(wei) 一體(ti) ,具有較高的休閑、娛樂(le) 、遊覽價(jia) 值,既豐(feng) 富了生態農(nong) 業(ye) 和觀光旅遊功能,又帶動了周邊經濟及其他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在海拔3500米基地種出的車厘子,憑借其高品質暢銷香港,已成為(wei) 一大特色產(chan) 業(ye) 。僅(jin) 2019年,車厘子在香港就銷售了5000斤,獲利100萬(wan) 元。產(chan) 業(ye) 要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才。一方麵,企業(ye) 聘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傳(chuan) 授農(nong) 技知識,提升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另一方麵,到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等高校招賢納士,先後吸納了20餘(yu) 名大學生成為(wei) 技術員和管理員,這既為(wei)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也為(wei) 地方鄉(xiang) 村振興(xing) 儲(chu) 備了技術骨幹。
三是注重生態發展。2021年7月21日至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時指出,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西普農(nong) 業(ye) 自建設之初就明確了以防沙治沙、植樹綠化、生態修複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生態產(chan) 業(ye) 開發定位,打造雅魯藏布江中遊“百裏生態走廊”。通過治理一片荒灘、富裕一方百姓,形成了集生態修複、經濟效益、群眾(zhong) 增收為(wei) 一體(ti) 的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在各級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下,西普農(nong) 業(ye) 完成了實現綠水青山的使命。過去的荒漠,現在草地泛綠、樹木蔥鬱、黃沙遠去。回顧6年多的過往,企業(ye) 做過的最值得驕傲的事情,那就是把荒漠變成了綠洲。未來還將繼續加強地企聯動,不斷探索符合紮囊縣情的生態經濟和生態保護新路子。
四是服務邊疆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邊境地區建設,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要加強邊境地區建設,實現“強邊”,首要的就是要發展邊境經濟。多年以來,西普農(nong) 業(ye) 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wei) 西藏農(nong) 牧業(ye) 提供了先進的種植、養(yang) 殖技術。已著手在各邊境小鎮建立微型綜合農(nong) 業(ye) ,成立合作社,讓老百姓自己在前庭後院種植或發展家庭式養(yang) 殖農(nong) 業(ye) ,發展散戶經濟。企業(ye) 將提供技術支持,統一收購、銷售,不僅(jin) 讓邊境百姓掙到錢,還能不愁銷路,實現持續穩定發展。企業(ye) 將和邊境老百姓一起共同富裕,打造邊境小鎮經濟帶,打通內(nei) 地與(yu) 邊境的經濟人脈,助力邊境群眾(zhong) 早日實現富裕生活。同時,將組織部分員工和部分老百姓前往邊境小鎮去發展,幫助他們(men) 成為(wei) 神聖國土守護者中的一員,讓邊境小鎮留得住人、留得住心。
五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西普農(nong) 業(ye) 堅持“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將民族地區的發展與(yu) 企業(ye) 自身的發展緊密結合,切實尊重少數民族群眾(zhong) 的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權益,熱情、主動為(wei) 少數民族群眾(zhong) 提供公平、均等、優(you) 質服務,讓各族群眾(zhong) 切身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在全體(ti) 職工中深入開展民族基本知識、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的學習(xi) 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形成了有利於(yu) 民族團結進步的企業(ye) 文化。結合企業(ye) 特點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不斷創新載體(ti) ,教育引導當地務工人員、企業(ye) 職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xi) 、相互幫助,營造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圍。將西普農(nong) 業(ye) 打造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五個(ge) 認同”“三個(ge) 離不開”、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實體(ti) 基地,真正做到藏漢一家親(qin) ,兄弟姐妹共創幸福家園。
生在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西普農(nong) 業(ye) 是無比幸運的;紮根西藏,為(wei) 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國家邊疆治理貢獻力量,西普農(nong) 業(ye) 是無限榮光的。(新利平台 文/紮曉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國民經濟和民生的根本問題,我國一直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重要位置。[詳細] -
網評:高科技農業生產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農業生產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有力支撐了區內糧食有效供給和農民增收致富。科技力量滋養雪域高原,正成為推動農牧業增產增效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