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跟著總書記看西藏】一顆長在西藏邊境僜人村寨的獼猴桃

發布時間:2022-07-12 08:43:00來源: 新利平台

  【引言】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時指出,“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yi) ,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yi) ,都要有利於(yu) 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好日子得益於(yu) 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也是你們(men) 自己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的。要落實好黨(dang) 中央支持西藏發展政策,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族群眾(zhong) 紮根邊陲、守護國土、建設家鄉(xiang) 。”

  對於(yu) 西藏,鄭天成、高永徐夫婦是異鄉(xiang) 客,獼猴桃是新品種。他們(men) 從(cong) 千裏之外來到西藏邊境察隅,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與(yu) 僜人老鄉(xiang) 共同走出了一段紮根邊陲、振興(xing) 鄉(xiang) 村、民族團結、奮鬥致富的人生路,生動詮釋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精神。

  濃霧飄散,寒露沾衣。

  當我推開門,踏出車外,腳上的高跟鞋便歪歪扭扭地踩在了亂(luan) 石錯落、泥濘不堪的街麵上。

  “噶嗒!噶嗒!”腳步聲劃破了下察隅鎮初夏清晨的寧靜,顯得格外刺耳。

  “察隅”是藏語音譯,意為(wei) “片岩石地”。

  環顧四周,兩(liang) 邊的山太高了,黑壓壓的影子投下來,讓這有些破敗的邊境小鎮更顯逼仄。街上的人真少啊!女人頭戴護額,頸項掛銀飾串珠,身穿紅色土布筒裙。男人頭上盤著長長的白布帕,戴著銀耳環,胸前斜挎一長串銀飾。當我與(yu) 他們(men) 看稀奇的雙眼對視,心裏一沉:壞了,這地方怎麽(me) 是這樣的?

  那一年是2001年,我和丈夫鄭天成第一次踏上了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的土地,至今記憶猶新。千裏奔赴的顛簸與(yu) 急於(yu) 擺脫困境、開拓新生活的焦灼,讓我們(men) 來不及回味這裏原始而野性的美。

  崇山峻嶺蒼翠如黛,將下察隅鎮緊緊環抱,印度洋暖濕氣流將藏東(dong) 南換了一幅景色,葳蕤的森林與(yu) 蔚藍的天空遙相呼應,雲(yun) 霧環繞在下察隅鎮與(yu) 群山之間,天地相連,宛如人間仙境。


圖為(wei) 2001年前後的下察隅鎮 圖片由高永徐提供

  “雅女”和老鄭的愛情

  我和老鄭是老鄉(xiang) ,我們(men) 都出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被譽為(wei) “川西咽喉”的雅安有三絕:雅雨、雅魚、雅女。生長在一城煙雨中,年輕時候的我水靈著呢!

  他這個(ge) 農(nong) 村小夥(huo) 怎麽(me) 娶到我這個(ge) 城裏姑娘的呢?緣分開始於(yu) 一個(ge) 建築木工培訓班,我們(men) 是師兄妹。

  剛開始,我可瞧不上這個(ge) 木訥土氣的瘦高個(ge) 兒(er) 。相處久了,我發現他不同於(yu) 大多貪圖安逸的同鄉(xiang) 人,從(cong) 小家境貧苦,嚐試過應征入伍、考過大學、公務員、做過農(nong) 技員,如今又把建築木工學得一絲(si) 不苟。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股愛折騰、不認命的韌勁兒(er) 。

  就是認準了這股勁兒(er) ,我答應了老鄭的追求,嫁做人婦,為(wei) 他持家生子,陪他共擔風雨,又在生意失敗後追隨他離開怡人的家鄉(xiang) ,來到了西藏。


圖為(wei) 2021年4月,高永徐和鄭天成夫婦走在獼猴桃樹下 攝影:李元梅

  十年探路,他在等一個(ge) 機會(hui)

  有句老話,“人挪活,樹挪死”。這一次,折騰得可真遠。我們(men) 能在這座破敗落後的邊境小鎮開辟新的美好生活嗎?21年前的我倆(lia) ,不敢確定。

  那又是什麽(me) 促使我們(men) 留下來的呢?也許是堅信“天無絕人之路”,也許隻是因為(wei) 剛到這裏時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氣,真清新啊!

  我在一本書(shu) 裏看到過一句話:“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福,不是因為(wei) 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wei) 生活得有希望。”

  我相信這句話。回首21年,這份希望是自己給的,是察隅老鄉(xiang) 給的,是援藏工作者給的,是黨(dang) 和政府給的。

  為(wei) 了在這裏安定下來,我們(men) 做過很多工作。後來,依托林芝當地豐(feng) 富的林木資源,加上之前在培訓班累積的專(zhuan) 業(ye) 底子,我倆(lia) 做起了家具生意。那時,鎮裏大多數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生活並不富足,我們(men) 的生意主要麵向招待所、政府、企業(ye) 等。逐漸有了一些資金和人脈基礎,我倆(lia) 又把鎮裏的一個(ge) 招待所盤了下來。

  就這樣,我們(men) 這兩(liang) 個(ge) 異鄉(xiang) 客算是在下察隅鎮安下了家。

  好多天夜色將至時,老鄭總會(hui) 獨自坐著抽根煙,雙眸微垂。我知道,就像那煙頭上閃爍的火星,他那顆不安於(yu) 現狀的心又在跳動盤算了。

  他在等一個(ge) 機會(hui) 。


圖為(wei) 2021年4月的察隅縣下察隅鎮夏尼村興(xing) 農(nong) 獼猴桃種植基地 攝影:李元梅

  十年紮根,在邊境種出2352畝(mu) 獼猴桃樹

  海拔4800多米的德姆拉雪山,盤山公路蜿蜒曲折。翻過雲(yun) 霧繚繞的山埡口,一路向南,碧藍的貢日嘎布曲順著峽穀自西北向東(dong) 南潺潺流淌。

  2013年,下察隅鎮通往夏尼村的水泥路通車,村裏到鎮上隻需要半個(ge) 小時。21年前剛到這裏時,往返於(yu) 兩(liang) 地之間的隻有機耕道,狹窄顛簸,濕滑泥濘,除了徒步,我們(men) 趕過騾子和馬、騎過摩托,到家之後常常是滿身泥點。

  萬(wan) 縷金光穿破雲(yun) 霧,傾(qing) 灑在大地上,2021年4月下旬的夏尼村,清晨仍覺寒涼,濕漉漉的空氣裏混雜著泥土味和柑橘花的清香。

  站在天台放眼望去,坡地上的獼猴桃園區和春見柑橘林,一直延伸到山腳下,山的那邊就是鄰國印度。我和老鄭深吸了一口氣:我們(men) 怎麽(me) 種出了這麽(me) 大一片果園?都快望不到邊了!

  這裏是察隅縣下察隅鎮夏尼村興(xing) 農(nong) 獼猴桃種植基地,2021年,連同京都村等其他5個(ge) 村子,察隅縣發展獼猴桃產(chan) 業(ye) 總規模達到了2352畝(mu) ,其中僜人聚居村種植規模就達到了1440畝(mu) ,基本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規模化特色扶貧產(chan) 業(ye) ,直接帶動6個(ge) 村281戶1456人“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

  走到這一步,我們(men) 又用了10年。

  察隅縣位於(yu) 高山峽穀區,平均海拔2800米,最高峰為(wei) 6740米的梅裏雪山。這裏屬於(yu) 亞(ya) 熱帶濕潤氣候和怒江幹熱氣候,四季溫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

  早在2010年,幹過很多年農(nong) 技員的老鄭就發現,察隅縣海拔雖高,但下察隅鎮卻擁有特殊的小氣候,特別適合種植“紅星果”獼猴桃。我們(men) 邀請了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周慶陽教授到夏尼村實地考察和分析土壤成分,決(jue) 定在這裏發展高原綠色有機獼猴桃產(chan) 業(ye) 。我們(men) 嚐試過,很快就成了,又很快失敗了。

  2011年,老鄭日夜期盼的機會(hui) 終於(yu) 來了。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難點在農(nong) 村,關(guan) 鍵靠產(chan) 業(ye) ,核心是農(nong) 民增收。因此,引導農(nong) 民發展產(chan) 業(ye) ,千方百計增加農(nong) 民收入,才能保證察隅縣實現小康。通過多年的發展、比選、培育和實踐,察隅縣委、縣政府決(jue) 定將發展獼猴桃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主攻方向,作為(wei) 一項富民產(chan) 業(ye) 來重點發展,使其成為(wei) 助農(nong) 增收、實現全麵小康的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

  我們(men) 瞅準時機,趕緊找來夏尼村的僜人朋友,張羅著成立了察隅縣下察隅鎮夏尼村興(xing) 農(nong) 獼猴桃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承包了23畝(mu) 獼猴桃基地。

  當時,在西藏這種高海拔地區種植獼猴桃尚屬首例,本地群眾(zhong) 幾乎沒見過,心裏根本不托底,承包土地、吸納人員務工特別難以開展。為(wei) 打消群眾(zhong) 的疑慮,我們(men) 拿出自己長期以來的全部積蓄50餘(yu) 萬(wan) 元,在夏尼村開展試驗種植。

  在周慶陽教授的悉心指導下,有曾經在四川十幾年的果樹種植經驗作保障,老鄭天天吃住在果園裏,時時守著每一棵樹苗,即使感冒發高燒也不願意離開半步。

  在老鄭的帶動下,我也從(cong) 一個(ge) 兩(liang) 腳不沾泥、雙手不起繭的城裏姑娘,慢慢轉變成一個(ge) 勤快利落、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村裏人,臉上的皮膚愈發黝黑幹燥,雙頰還爬上了“高原紅”。這讓我有些傷(shang) 心,可幹什麽(me) 不得付出代價(jia) 呢?咬咬牙,我堅持了下來。

  苦心人,天不負。試驗種植的獼猴桃樹苗長勢喜人,我們(men) 證明了自己的眼光是對的。

  通過爭(zheng) 取,我們(men) 又得到了政府的資金扶持,用於(yu) 購買(mai) 種苗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至此,我們(men) 的10年獼猴桃產(chan) 業(ye) 扶貧路邁出最艱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圖為(wei) 僜人姑娘在獼猴桃樹下采摘 圖片由高永徐提供

  開花結果,僜人走上小康路

  即便看到我們(men) 做成了,種慣了水稻、玉米等農(nong) 作物的夏尼村人對種獼猴桃還是不看好,唯獨村民雄偉(wei) 龍跟大家不一樣,他不這麽(me) 看。回憶起來,他說:“老鄭說把獼猴桃種好了,絕對會(hui) 超過種玉米的收益。我就想賭一把,就跟著一起種了。”

  2012年春節剛過,雄偉(wei) 龍家的兩(liang) 畝(mu) 地就種上了獼猴桃。“苗子是老鄭提供的,如何管理也是他手把手教的。”雄偉(wei) 龍記得很清楚,第3年,獼猴桃結果了,密密麻麻地掛滿枝頭。“一斤賣三四十元,不到一個(ge) 星期就賣完了,收入2萬(wan) 6千元。”

  觀望的村民們(men) 看到雄偉(wei) 龍家的獼猴桃賣得好,終於(yu) 放下了疑慮,在我們(men) 的支持下,陸續開始種植獼猴桃。雄偉(wei) 龍也將自家的獼猴桃種植擴大規模,增加至10畝(mu) 。夏尼村種植獼猴桃的人多了,我們(men) 便將獼猴桃種植基地輻射到了京東(dong) 村、鬆古村等村落。

  2015年以來,在國家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政策的支持下,我們(men) 穩紮穩打,有序推進獼猴桃種植麵積,基地由50畝(mu) 又發展到了1050畝(mu) ,品類也從(cong) 當初的單一品種發展到後來的“東(dong) 紅”“金豔”“隅獼香”、新西蘭(lan) 黃金果等消費者喜愛的多個(ge) 品種。

  近年,察隅縣出台了《察隅縣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確權實施方案》,鼓勵農(nong) 戶開發荒山、荒坡、荒地,加速完成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果樹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支持引導農(nong) 戶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等方式,促進土地向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經濟組織和種植大戶集中,實現農(nong) 村土地荒山等資本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從(cong) 村民手中流轉,收取租金的同時,村民們(men) 再通過務工、分紅等方式增收。獼猴桃種植基地每年提供村民就業(ye) 崗位上萬(wan) 人次。他們(men) 的工資根據除草、修枝、摘果、套袋等不同工種,最低每人每天160元,最高200元,每年帶動群眾(zhong) 增收在300萬(wan) 元以上。

  10年間,看似越來越好,實則是闖過一關(guan) 又一關(guan) 。

  有一年,春天裏突降大雪,一早起來,眼見漫天風雪,我跟老鄭瘋了似地跑進地裏。壞了!獼猴桃株凍死了一大半。那一次損失慘重,想到幾年來遇到的種種艱難困苦,身上還積壓了不少債(zhai) 務,老鄭第一次有了想要放棄的念頭。

  就在最難熬的時候,廣東(dong) 省深圳援藏工作組伸出了援手。經過大量調研,並征求專(zhuan) 家意見,他們(men) 認為(wei) 獼猴桃基地前景廣闊,加之對老鄭精湛種植技術的信任,毅然投入資金予以扶持。

  我至今記得工作組安慰我們(men) 的話:不要放棄,試錯的成本很高,但基於(yu) 科學判斷的探索是值得的。


圖為(wei) 察隅縣獼猴桃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各地 圖片由高永徐提供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yun) 開見日出

  2018年,“察隅獼猴桃”獲得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我和老鄭心裏都清楚,如果沒有國家的幫助,我們(men) 怎麽(me) 可能做到現在這個(ge) 規模?

  近年來,察隅縣與(yu) 四川省成都市新園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察隅縣獼猴桃高技術種植戰略合作協議,提供獼猴桃種植管理、銷售保障、種植培訓的服務,邀請國內(nei) 技術專(zhuan) 家和農(nong) 資公司對疏花授粉、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等方麵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不斷提高獼猴桃生產(chan) 科技水平。

  為(wei) 了積極順應引領“互聯網+”時代浪潮,2016年,察隅縣和中國移動西藏分公司達成協議並參加了“西藏郵政網天上E郵”的網絡銷售模式。截至2020年,通過該途徑銷售的獼猴桃達到5000餘(yu) 斤,銷售地遍布全西藏。同時積極參加各級展銷會(hui) ,2015年、2018年陸續參展西藏自治區展品會(hui) 、林芝市農(nong) 牧產(chan) 品展銷會(hui) 等展銷會(hui) ,獲得極佳口碑,打響了察隅縣獼猴桃品牌知名度。

  我和老鄭都覺得,這是“賭對了”,隻要人勤快,沒什麽(me) 幹不了。2021年,獼猴桃產(chan) 量達到100多萬(wan) 斤,我們(men) 想將獼猴桃銷售得更遠,我們(men) 和僜人兄弟們(men) 的獼猴桃致富之路也將越走越遠。


圖為(wei) 勞動中的僜人姑娘、小夥(huo) 圖片由高永徐提供

  據說,“僜人”在藏語裏的意思是“上麵的人”。原來,西藏和平解放前,僜人生活在中印邊境的深山密林裏,他們(men) 住在山洞裏,睡在樹上,就有了這樣的稱呼。和平解放後,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政府專(zhuan) 門派人邀請僜人下山居住,並在下察隅鎮選址,為(wei) 僜人設村、建房、分地,從(cong) 此,他們(men) 就在下察隅鎮定居下來。

  如今,在察隅縣的任何一個(ge) 村落,綠油油的稻田掩映著一座座新居。一個(ge) 個(ge) 套了袋正待成熟的獼猴桃、一座座嶄新的房屋……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幅生態優(you) 美、宜居宜業(ye) 、生活美滿的小康村畫卷。

  “以前,我們(men) 僜人缺乏商品觀念,現在村裏發展旅遊、種植獼猴桃,走上了小康路。”最近,我們(men) 又領著一批遊客到夏尼村阿珍家的僜家樂(le) 做客,吊腳樓右側(ce) 糧倉(cang) 裝滿了豐(feng) 收的玉米,地麵晾曬著雞爪穀和新鮮的花生,左側(ce) 就是一大片獼猴桃種植園。阿珍的爸爸烤著自家養(yang) 的走地雞,烹製風味獨特的僜人手抓飯,配以搗碎的當地香菜和辣椒醬招待客人。他告訴我們(men) ,如今貸款做買(mai) 賣、經營茶田和種植獼猴桃、開僜家樂(le) 的村民越來越多,僜人早已實現整體(ti) 脫貧,同全國一道走上小康路。

  21年來,我和老鄭親(qin) 眼見證了僜人朋友們(men) 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精神麵貌也不一樣了,尤其是年輕人,新的思潮、觀念、文化衝(chong) 擊著他們(men) ,讓他們(men) 的人生比先輩有了更多的選擇。

  回頭看來,我和老鄭就像一棵長在西藏邊境的獼猴桃,從(cong) 千裏之外來,熬過了水土不服,挺過了暴風勁雨,紮根、發芽、吐枝、散葉、開花、結果……

  “人生大事無外乎生死,在這麵前,貧窮有什麽(me) 可怕?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有大好的脫貧攻堅政策、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一輩子自立自強的幹勁兒(er) 、互幫互助的善心,還怕過不上好日子嗎?”說罷,老鄭吐出一口煙,咧嘴一笑,大白牙閃閃發光。

  我知道,這個(ge) 男人嫁對了,這條路走對了。(新利平台 口述/高永徐 文/李元梅 )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