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跟著總書記看西藏】邊境有我們,請祖國放心!

發布時間:2022-07-12 10:38:00來源: 新利平台

  【引言】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邊境地區建設,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在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奮力譜寫(xie) 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要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族群眾(zhong) 紮根邊陲、守護國土、建設家鄉(xiang) 。”

  國家主權不容侵犯,堅決(jue) 捍衛中國領土!33年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拉郊鄉(xiang) 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牢牢紮根在海拔4300米的邊境線。他們(men) 主動放棄茫茫群山外五光十色的生活,捱過一次次大雪封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英勇頑強地與(yu) 外國非法蠶食侵占我國國土的行為(wei) 作鬥爭(zheng) 。一代代拉郊人以對偉(wei) 大祖國的無限忠誠,踐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

  “我是拉郊鄉(xiang) 的熱血男兒(er) ,我這輩子注定屬於(yu) 拉郊。拉郊的一草一木我一定守好!”32年過去了,這句當年我在心裏暗暗許下的諾言從(cong) 未隨時光褪色。32年之中,每一天、每一刻,我和拉郊的每一位父老鄉(xiang) 親(qin) 都在為(wei) 了這句諾言而奮鬥。


圖為(wei) 拉郊鄉(xiang) 的帶頭人古桑旦增

  我叫古桑旦增,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紮縣拉郊鄉(xiang) 人。拉郊在藏語裏的意思是“大山的背麵”。拉郊鄉(xiang) 位於(yu) 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溝穀之中,緊鄰不丹王國。除了周邊的人,可能大部分人從(cong) 來都沒有聽說過拉郊鄉(xiang) 。

  邊境小村莊事關(guan) 國家大利益

  群山環抱的拉郊鄉(xiang) ,遠有雪山藍天,近有綠樹碧水,美麗(li) 怡人。然而,對於(yu) 世代居住在這裏的拉郊鄉(xiang) 人來說,景色雖美,困難卻像天一樣大:四周被大山層層環繞,進出的唯一通道就是翻越海拔4300米的均貢拉山的崎嶇山路,山路險峻狹窄,走不了車,隻能徒步,就算是陽光普照、天氣最好的時候,翻山都要用近10個(ge) 小時,更不用說雨雪肆虐的天氣。


圖為(wei) 崇山峻嶺中的山南市洛紮縣拉郊鄉(xiang) 攝影: 劉莉

  因為(wei) 交通不便,拉郊一直非常閉塞貧窮。“嫁人不要嫁到拉郊鄉(xiang) ,不然死在那裏都沒人知道。”這是拉郊鄉(xiang) 周邊,人們(men) 對考慮結婚的女性們(men) 的忠告。生活在拉郊鄉(xiang) 的人們(men) ,大部分在上世紀80年代才知道有“電”這樣一種能把黑夜變成白晝的神奇的東(dong) 西。

  1986年底,18歲的我作為(wei) 赤腳醫生第一次走出拉郊鄉(xiang) ,來到洛紮縣城進行培訓。看到了拉郊外麵的世界是如此的不一樣,1989年學習(xi) 結束後,我一心期待留在外麵工作,永遠告別拉郊封閉落後的生活。

  但是,當時的洛紮縣委書(shu) 記紮西達傑專(zhuan) 門找到我,跟我談話:“拉郊的情況隻有你最了解,拉郊的人民也需要你,帶領鄉(xiang) 親(qin) 守邊固土也隻有你能勝任,你還是回到拉郊工作吧。”

  我確實很清楚,從(cong) 1960年開始,拉郊鄉(xiang) 白玉地區就麵臨(lin) 著被不丹非法蠶食侵占的問題。紮西達傑書(shu) 記跟我說,拉郊白玉地區措嘎拉山以北、切公拉山以南中間580平方公裏的草場,曆史上就屬於(yu) 中國領土,你要堅決(jue) 完成守土固邊、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和維護中不邊境社會(hui) 局勢長期和諧穩定的任務。

  意識到如果回拉郊鄉(xiang) ,那麽(me) 我今後的工作將與(yu) 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息息相關(guan) ,這令我的心中充滿了無與(yu) 倫(lun) 比的光榮感與(yu) 使命感,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老書(shu) 記。

  回到拉郊,真正開始工作,我才發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守好國土,就必須有人在土地上長期堅守。然而,拉郊鄉(xiang) 傳(chuan) 統夏季牧場所在地白玉地區當時不通水、電、公路、手機信號,沒有房屋,沒有人煙。尤其是在切公拉山到冷母公拉山一線,大半年時間都是大雪封山,與(yu) 外界完全處於(yu) “失聯”狀態。第一個(ge) 難題就是讓誰去堅守?

  輾轉反側(ce) 了很多天之後,我硬著頭皮找到了我的大舅舅索朗群培、二舅舅明久紮西以及表哥次旺旦增、表弟平措羅布。連著半個(ge) 多月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勸他們(men) 前往白玉地區的傑羅布放牧點守土固邊。“你們(men) 不支持我的工作,我怎麽(me) 領導其他鄉(xiang) 親(qin) ……”從(cong) 曆史傳(chuan) 統說到黨(dang) 的恩情,從(cong) 家國責任說到血脈親(qin) 情……終於(yu) ,2戶、4人、62頭牲畜,從(cong) 1995年開始,如同蒼鬆咬定青山,堅定地紮根到了傑羅布放牧點。


圖為(wei) 拉郊鄉(xiang) 傑羅布村

  然而,海拔4300米的傑羅布放牧點自然環境極為(wei) 嚴(yan) 苛,一年中,有大半年都是大雪封山,深達4米的積雪會(hui) 完全阻塞當地與(yu) 外界的聯絡。在通訊設施建成之前,每當封山的季節,拉郊鄉(xiang) 的家人們(men) 隻能默默望著高聳的雪峰,為(wei) 生死未卜的親(qin) 人焦急憂慮大半年,直到來年冰雪融化,人們(men) 才能團聚。為(wei) 了國家領土主權,拉郊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們(men) 付出了巨大代價(jia) 。現在,我的大舅舅索朗群培已經82歲高齡,二舅舅明久紮西也已經65歲,依然堅守在傑羅布村。近30年堅守在高寒的邊境牧場上,風濕、關(guan) 節炎、雪盲症至今困擾著兩(liang) 位老人。但是,近30年來,祖國的土地不僅(jin) 一寸都沒有丟(diu) ,而且,曾經被蠶食的土地,80%已經又重新牢牢掌握在了我們(men) 中國人的手中。2016年,傑羅布成立了行政村。

  啥是發展的“牛鼻子”?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子加快,越來越多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目睹了山溝溝外麵的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再看看拉郊,土地貧瘠狹小,幾乎無法種植農(nong) 作物,隻能依托牧業(ye) 和林木解決(jue) 經濟發展問題,但是,因為(wei) 沒有路,鄉(xiang) 親(qin) 們(men) 采集的鬆茸蟲草、製作的竹木器具和放牧所得的畜產(chan) 品,很難運出拉郊換取糌粑等生活必需品。於(yu) 是,不少人想離開拉郊,去外麵的世界闖蕩。可守土固邊沒有人怎麽(me) 行,必須想辦法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留住。

  我意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隻有拉郊的生活也像山外麵一樣方便了,隻有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富裕起來了,大家不再羨慕大山外麵的生活條件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才能踏踏實實地守土固邊,祖國的邊疆才能更加鞏固。想通了這個(ge) 問題,我決(jue) 心不能因為(wei) 貧窮落後讓拉郊人背井離鄉(xiang) ,一定要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好日子。

  我認準了交通是製約拉郊發展的“牛鼻子”,上級政府肯定了我的想法,修建通往拉郊道路的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2005年,通往拉郊鄉(xiang) 的公路曆經艱難險阻得以修通,拉郊人終於(yu) 結束了徒步翻山越嶺進出的曆史,告別了交通孤島狀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緣,生產(chan) 生活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6年,拉郊實施安居工程,拉郊人從(cong) 石木結構的舊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安居房。這一年,拉郊電站投產(chan) 發電,拉郊人告別了靠酥油燈照明的艱難歲月;

  2007年,人畜飲水工程引進拉郊,拉郊人從(cong) 此喝上了幹淨的自來水;

  2016年,拉郊鄉(xiang) 通往傑羅布的砂石路修通,傑羅布不再是“孤島”;

  2018年11月,拉郊鄉(xiang) 拉郊村小康示範村建設完工。同年10月,傑羅布村小康示範村建設完工,這一年,在傑羅布常住守邊的群眾(zhong) 達到10戶23人……

  圖為(wei) 古桑旦增走在拉郊鄉(xiang) 的道路上。如今這裏通了路,人們(men) 生活富足,路邊停滿了各家的車輛 攝影:劉莉

  修通了路,拉郊最先發展起來的是運輸業(ye) 。2010年,村民格桑多布傑帶領拉郊鄉(xiang) 5戶人家成立了運輸隊。到2021年,鄉(xiang) 裏的車輛已經發展到皮卡車38台、大貨車16台、摩托車32台。在村民自發組織的運輸隊裏,至少有14戶群眾(zhong) 參加並獲得了增收。開大型貨車的一年增收14萬(wan) 元左右,開小型貨車的一年增收10萬(wan) 元左右。隨著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熱火朝天陸續推進,拉郊目前的問題,已經從(cong) 沒有路變成了鄉(xiang) 裏的大貨車不夠用。


圖為(wei) 拉郊鄉(xiang) 村民在製作木器


圖為(wei) 傑羅布村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為(wei) 了進一步拓寬大家的增收渠道和收入,鄉(xiang) 裏還組織了3位具有一定技藝基礎的群眾(zhong) 前往錯那縣進行竹木器加工技術培訓。隨後,又邀請了1名竹木器加工技術人員來到拉郊鄉(xiang) ,組織建檔立卡的貧困群眾(zhong) 學習(xi) 竹木器加工技術,提高竹木器加工效率和產(chan) 品附加值。當年就組織了60戶群眾(zhong) 從(cong) 事竹木器和木碗加工。

  過去由於(yu) 交通不便,大家隻能采用自製自銷的模式,竹木器產(chan) 品的品質一般,價(jia) 錢和銷量都很低,現在,通過培訓,大家的技藝提升了,產(chan) 品也更加符合市場需求了。並且,竹木器合作社專(zhuan) 門以50元到400元不等的價(jia) 格收購產(chan) 品,安排專(zhuan) 人銷售。如今,竹木器手工藝已經覆蓋全鄉(xiang) ,每家每戶幾乎都會(hui) 在農(nong) 閑的時候製作竹木器,每年算下來,一家增收少則五六千元,多則七八萬(wan) 元。

  從(cong) 本地人想跑到外地人想來

  安居才能樂(le) 業(ye) ,2006年以前,拉郊人還住在木石結構的房屋裏,既不保暖又不禦寒,冬季雪花在屋裏飛舞,夏季雨水在屋裏橫流。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住得舒心,鄉(xiang) 裏實施了安居工程。

  2017年,拉郊鄉(xiang) 作為(wei) 洛紮縣全縣第一個(ge) 開展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的鄉(xiang) 鎮,在住房方麵進一步提出了更加安全、環保,設施更加齊全的“小康房”建設,鄉(xiang) 裏每人享受40平方米住房,國家承擔70%,群眾(zhong) 自籌30%,政府出大頭,個(ge) 人拿小頭。但在推動項目實施的時候,遇到了群眾(zhong) 的不理解。一方麵,我不斷跟大家解釋,讓大家了解這是黨(dang) 的好政策,另一方麵組織村民代表去各地參觀,並且請群眾(zhong) 談感受、提建議,最終獲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2018年11月,拉郊鄉(xiang) 拉郊村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竣工,全村59戶群眾(zhong) 全都住進了新居。而拉郊鄉(xiang) 的傑羅布村(馬家塘)的10戶村民,則不用出一分錢,就住進了每戶麵積110平方米的“小康房”,還建了暖圈,大家再也不用為(wei) 牲畜過冬發愁了。其實,由於(yu) 交通不便,傑羅布村建造房屋的成本很高,一袋水泥的成本就將近450元。但1995年搬到馬家塘守邊的群眾(zhong) 從(cong) 住帳篷到住石板房,已經堅守了近30年,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安心放牧守邊,黨(dang) 和政府竭盡所能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這些實際困難,令大家倍感溫暖。

  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一步一步解決(jue) 了,資源優(you) 勢也變成了經濟優(you) 勢,拉郊鄉(xiang) 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收入也明顯提高了,山外頭的人家家裏有什麽(me) ,拉郊鄉(xiang) 人的家裏就有什麽(me) ,一樣都不少。大家的笑容更多了,守邊固邊的勁頭更足了。拉郊鄉(xiang) 是洛紮縣第一個(ge) 整體(ti) 脫貧摘帽的鄉(xiang) ,而且,2020年,拉郊鄉(xiang) 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23500元,也是洛紮縣最富有的鄉(xiang) 。

  現在,拉郊鄉(xiang) 與(yu) 過去相比,說變化翻天覆地,一點也不誇張。不僅(jin) 女孩子們(men) 願意嫁過來了,而且還有不少人願意舉(ju) 家搬遷到拉郊來。從(cong) 拉郊鄉(xiang) 的許多人想跑出去,變成了大山外麵的人想搬進來,這個(ge) 變化令我非常驕傲。這麽(me) 多年以來,我們(men) 全鄉(xiang) 幹部群眾(zhong) 都把維護祖國領土完整作為(wei) 一項義(yi) 不容辭的光榮任務,忠誠地守護在祖國的邊陲。現在,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懷之下,我們(men) 更加有信心永遠在祖國的邊境線上堅持下去,永遠都不放棄。

  我先後獲得了第八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2018年“中國好人”、西藏自治區優(you) 秀黨(dang) 務工作者、第二屆感動山南十大人物等榮譽。我非常珍惜這些榮譽,因為(wei) 它們(men) 不是屬於(yu) 我一個(ge) 人的,它們(men) 凝結了所有拉郊鄉(xiang) 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犧牲與(yu) 奉獻。

  不可分割的是祖國的領土、不可動搖的是堅定的信念、不會(hui) 放棄的是初心與(yu) 使命,一切為(wei) 了祖國、一切為(wei) 了群眾(zhong) ,邊境有我們(men) ,請祖國放心!(新利平台 口述/古桑旦增 文/劉莉 文中圖片未署名者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