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觀察:立足資源稟賦 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的重點任務。目前,全國各地不斷深入探索,力爭(zheng) 開創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局麵。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重要支撐。做好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接力棒”的曆史性交接,要牢牢抓住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這一關(guan) 鍵環節。近年來,西藏自治區立足資源稟賦,不斷探尋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向。
“土特產(chan) ”成為(wei) 新主角。用好一方水土,開發鄉(xiang) 土資源,讓“土特產(chan) ”駛上產(chan) 業(ye) 化的快車道,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撐。素有“西藏糧倉(cang) ”之稱的日喀則,青稞全產(chan) 業(ye) 鏈正逐步形成,產(chan) 品附加值不斷提高,青稞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昌都市察雅縣,大力發展蘋果、桃子、樹上幹杏、雜交構樹等生態特色產(chan) 業(ye) ,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生態產(chan) 業(ye) 之路;林芝市米林縣臥龍鎮麥村,景色秀美,林下資源豐(feng) 富,適宜藏香豬養(yang) 殖,如今這一產(chan) 業(ye) 成了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金路子”……近年來,西藏各地立足資源稟賦,聚焦特色資源,不斷探尋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向,搭建一批產(chan) 業(ye) 發展平台,培育一批龍頭企業(ye) ,促進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紛紛茁壯成長為(wei) 一個(ge) 個(ge) 大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文旅融合促振興(xing)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xiang) 村不再是單一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的地方,其經濟價(jia) 值、生態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日益凸顯。山南市紮西曲登社區將古老的藏戲非遺文化與(yu) 民宿旅遊相融合,探索出了文化傳(chuan) 承促經濟,經濟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非遺文化+民宿旅遊”的新發展路徑;拉薩市達東(dong) 村借助得天獨厚的鄉(xiang) 村風貌,充分利用珍貴藏藥材和珍稀野生動物等特色資源,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子,形成自己的旅遊品牌……近年來,文化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不斷地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賦能、輸血,西藏各地紛紛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培育打造當地鄉(xiang) 村旅遊的名片,建設一批有曆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名村,以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不斷煥發著新的生機。
實施“數商興(xing) 農(nong) ”。當“數字商務”走進廣闊鄉(xiang) 村,傳(chuan) 統農(nong) 產(chan) 品搭上了直播賣貨的順風車。數字時代,由新型基礎設施建成的信息化、數字化“高速公路”是數字鄉(xiang) 村的基石,也是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必修之路”。“三農(nong) ”帶貨達人“阿佳旺姆”采取田間輪播帶貨的方式,對朗縣核桃、花椒、蘋果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進行網上銷售,讓農(nong) 特產(chan) 品與(yu) 市場消費直聯直通,幫助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西藏冰川礦泉水5100、西藏金哈達羊絨製品、西藏天知生物、犛牛乳業(ye) 、奇聖土特產(chan) 等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或是搭建網上購物平台,或與(yu) 第三方電商平台合作……近年來,西藏全區商務部門以線上各類電商平台為(wei) 載體(ti) ,圍繞做強本地優(you) 質產(chan) 品、拓寬銷售渠道、加強品牌建設,力促新電商、新零售、新業(ye) 態穩步發展。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隻有做到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才能全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築牢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物質基礎,實現鄉(xiang) 村高質量發展。立足特色資源,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西藏未來可期。(新利平台 文/孫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觀察:用好生態環境保護“利器” 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持續提升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詳細] -
西藏昌都:讓沉寂的文物煥發新生
藏自治區昌都市,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無論是距今1.5億到1.6億年前的恐龍化石,亦或以卡若文化為原點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以及展示紅色曆史的西藏解放第一村崗托村……[詳細] -
【暢玩西藏】焦點之外——打開拉薩的另一麵
任何一座城如果屹立了上千年依舊繁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