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觀察:西藏用科學方法打開文物保護的“密碼”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ang) 建設中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同時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具有穿透曆史、關(guan) 照現實、直抵人心的特性,是溝通民意、爭(zheng) 取民心的有效方式。把曆史文物保護好,讓文物活起來,才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曆史、認識曆史。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記錄了中國3000多年的曆史。麵對豐(feng) 富燦爛的曆史文物,文物保護始終是第一位的。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各級文物部門以及各個(ge) 文博單位對文物保護工作極為(wei) 重視,經過十幾年的探索,不斷積累經驗,成果頻出。
在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多位代表委員圍繞如何更好地進行文物保護出謀劃策。其中,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文物事業(ye) 管理局局長黃林認為(wei) ,要在全社會(hui) 普及推廣文物保護知識,增強群眾(zhong) 依法保護文物意識;並建議各級人民政府應統籌做好文物保護與(yu) 經濟發展,全麵貫徹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館館長陳紅彥則表示,建議推進古籍保護立法,以法律手段規範古籍的存藏利用……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對提升文物保護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先後出台了《關(guan) 於(yu) 辦理妨礙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的解釋》《涉案文物鑒定評估管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法規文件;同時,公安部會(hui) 同國家文物局連續6年部署開展全國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zhuan) 項行動,築起一道保護文物安全的堅固防線。
在雪域高原,西藏相關(guan) 各部門為(wei) 了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西藏各級文物單位協同國家有關(guan) 部門積極開展工作,特別是在西藏文物保護基礎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績。據統計,十多年來,西藏文物保護基礎工作取得明顯效果,印發《西藏自治區邊境地區文物保護規劃》,編製布達拉宮、紮什倫(lun) 布寺等一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保護規劃;成立國家古代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和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藏聯合工作站,實施30個(ge) 館藏文物科技保護和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監測保護項目。同時,在資金投入方麵,國家累計投入資金17.16億(yi) 元,實施131個(ge) 文物本體(ti) 保護維修項目;西藏自治區財政投入資金4億(yi) 元,實施86個(ge) 文物本體(ti) 保護維修項目……
以2022年西藏自治區文物工作為(wei) 例,在這一年,各級部門努力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jia) 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形成了《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總體(ti) 規劃實施方案》,完成了《布達拉宮文物(古籍文獻)保護利用總體(ti) 規劃》。同時,布達拉宮文物(古籍文獻)保護利用一期項目已經完成驗收,並組織二期項目開始實施,目前正完善三期項目方案……不難看出,在文物保護方麵,西藏自治區在資金、技術、人員的配置使用上更加合理和科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技術在西藏文物的保護工作、博物館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新時代,西藏正持續守護好、傳(chuan) 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的優(you) 秀成果,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上奮力前行。(新利平台 文/王東(d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觀察:釋放文化價值的N種方式
2013年首演至今,《文成公主》大型史詩劇已累計演出1600餘場,劇場及配套項目接待遊客超400萬人次,累計向當地民眾發放薪資4億多元人民幣。[詳細] -
西藏觀察:“綠科技”種下“科學樹”
2012年,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啟動南山造林綠化工程。十多年來,原先荒蕪幹旱的“禿”山頭,如今已成為綠意盎然的城市公園。[詳細] -
西藏觀察:在西藏 高原綠化繪就出大美生態畫卷
麵對機遇與挑戰,西藏各級部門根據雪域高原的自身特點,明確方向、聚焦重點,一幅大美的生態畫卷正在雪域高原上徐徐展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