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著名畫家吳作人的康定之行

發布時間: 2023-10-17 22:41:00 來源: 新利平台


著名畫家吳作人(《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吳作人[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1944年,對於(yu) 中國著名畫家吳作人來說,似乎注定是個(ge) 特殊的年份。這年的西行,成為(wei) 後來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主席的吳作人“藝術生涯中最有影響的經曆”,如他晚年所說:“艱辛的征程,不但磨煉了我的意誌,更磨煉了我的畫筆。” 

  年初,他就早早地準備好自己再赴邊疆,變賣畫作湊集經費,升級油畫箱,還專(zhuan) 門托人購置了進口的高級顏料。 

  1944年6月,避開成都炎熱的暑天,吳作人一路艱辛走向西康。在康定,他經朋友介紹,住在城裏基督教福音講堂(康定上橋,今沿河西路中段),對麵就是 “跑馬溜溜的山”。吳作人先生的特長是畫油畫,那時,人們(men) 把油畫稱作“西洋畫”。福音堂為(wei) 吳作人先生提供了住所,安排好了吳作人先生的日常生活。 


舊時的康定 喜饒尼瑪供圖 

  吳作人先生一到康定,在藍天白雲(yun) 下,在涼爽的空氣裏,一下就被秀美的跑馬山,奔流的折多河迷住了。第二天,他一口氣登上跑馬山,在灌木叢(cong) 中揮動畫筆,在光影與(yu) 色彩間捕捉靈感,尋找自己心中的美。 

  他早就神往康定的安覺寺、金剛寺等,對神奇的壁畫、唐卡畫細心觀賞,琢磨其中一筆一劃的韻味,注意到這些繪畫的風格類型,多以具體(ti) 的神像刻劃和畫麵氛圍烘托來實現自己的審美理想。 

  這位中央大學教授的到來,很快吸引了康定城的官員和商人。他經常被邀請到家裏做客,然後邀請作畫。油畫不可能立等可取,他便多畫素描頭像,或者幹脆把寫(xie) 生的作品送人。著名藏族商人邦達·多吉也請他畫了一幅宗教題材的速寫(xie) 。他在康定創作了跳鍋莊、打箭爐小景、馭馬、藏獒、背水的婦女等反映這座小城的畫作。不過,絕大部分素描、寫(xie) 真都送了出去。 

  10月,國立康定師範學校為(wei) “提高青年們(men) 美術研究的興(xing) 趣”,邀請吳作人來校作《希臘藝術與(yu) 中國》等係列講座,成為(wei) 康定的一大文化盛事,現場聚集了許多年輕學子和當地的文藝愛好者。當年的康定,美術教育還是空白。吳作人的演講引起了人們(men) 議論:學校裏還要學畫畫? 

  《西康國民日報》記者認為(wei) “他旅行寫(xie) 生的方式對國人做出詳實的報道,對中國邊疆文化的輝煌,吳作人先生將必當有一部分貢獻。吳先生講道,邊疆文化有它獨特的價(jia) 值,這種價(jia) 值過去很少被人注意,我卻希望中國有誌的青年,都能到邊疆來。對邊疆文化下一番掘發的功夫。” 

  10月31日,吳作人受重慶交通部工程師勘察驗收團邀請參加了康青公路的第一次試車,經過折多山、乾寧、甘孜、長江源頭,橫跨西康北部大草原,由通天河渡口進入青海,至12月才回到康定。沿途壯麗(li) 的草地風光,尤其是“高原之舟”犛牛,給吳作人先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44年12月28日—1945年1月10日,吳作人在康定西康省立圖書(shu) 館還舉(ju) 辦了個(ge) 人畫展,參展作品大多數為(wei) 隨行康青公路勘察團期間的速寫(xie) 和水彩,如《玉樹》《青海市場》《洽察寺牧場之雪》《雅礱江上》《甘孜雪山》《烏(wu) 拉》《觀跳神者》《郭卡森林》《煮茶》《打酥油》《舞姿》《屠牛》等。吳作人個(ge) 人畫展在康定傳(chuan) 為(wei) 佳話。 

 
吳作人繪 藏舞(轉引自《康定城市曆史文化記憶重構》) 

  1945年1月10日,《西康國民日報》為(wei) 紀念吳作人在康定文化上的功績,開辟專(zhuan) 欄《作人速寫(xie) 畫展特刊》,發表了《吳作人先生旅行速寫(xie) 畫展獻詞》《我怎樣認識作人》《參觀吳作人教授畫展》《參觀吳作人教授旅行速寫(xie) 畫展以後》等係列文章。給予高度評價(jia) :“取景、布局、設色,人物襯托,物理條件等,無不絲(si) 絲(si) 入扣,奕奕輝生。作品實美不勝收,觀者鹹讚不絕口。詩意爐城人士?對於(yu) 康胞生活司空見慣,而於(yu) 畫展作品斂手傾(qing) 世,可征其作品之真實生動!他日作人先生飽覽於(yu) 腹,各省,其對康地風光,康胞文物之介紹所收功效,當不止於(yu) 繪事已矣。” 

  1945年2月,吳作人離開康定,滿載而歸。 

  這以後,吳作人的西行畫作得到廣泛關(guan) 注,在友人的幫助下先後舉(ju) 辦了多個(ge) 很有影響的畫展。1945年5月,吳作人在成都舉(ju) 辦畫展。是年12月,吳作人又在重慶市江蘇同鄉(xiang) 會(hui) 舉(ju) 辦“吳作人畫作回顧展”。展出的主要還是他在康定的畫作。1946年5月,吳作人在上海舉(ju) 辦畫展。有著名作家在參觀吳作人畫展後,讚譽吳作人正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著“西洋畫中國化運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參觀之後告訴他的朋友說:“看過吳先生的畫,不僅(jin) 滿足了國畫的欣賞,而且可以了解各少數民族生活和風俗習(xi) 慣,這是不可不看的。看吳先生的大部分作品也能注意到人民生活的描寫(xie) ,如《藏茶傳(chuan) 》《打箭爐少女》《青海魯薩爾市場》都能以寫(xie) 實的手法描繪出邊民的痛苦,生活和風習(xi) 。” 

  1947年,吳作人應英國文化委員會(hui) 邀請赴英國進行學術訪問,開展中西文化交流。他的畫因涉及康藏高原,被認為(wei) “不利英國西藏政策”,遇到想不到的困難。5月,吳作人畫展幾經努力,最終在倫(lun) 敦戈登廣場16號中國學會(hui) 的大廳舉(ju) 行,此次展出的作品有《打箭爐少女》《藏女負水》《甘孜雪山》《牧場之雪》《雅礱江上牛皮船》等畫作。本次展覽非常成功。是年7月,吳作人又在瑞士日內(nei) 瓦舉(ju) 辦了為(wei) 期三周的中國畫展,讓世界看到了獨具一格的中國畫。此後,他又在巴黎舉(ju) 辦了個(ge) 人展。吳作人畫作讓遠在外國觀眾(zhong) 了解了東(dong) 方中國和人民,重新認識中國、重新審視中國文化,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世界日報》和權威藝術周報《洛貝拉周報》均對吳作人畫展作了長篇評論,《洛貝拉周報》還高度評價(jia) 了吳作人繪畫作品,認為(wei) 其所作高原風土及人物寫(xie) 生,在著色與(yu) 構圖上“均臻上勝”。 

  今天,吳作人先生在康定的創作大多已難覓蹤,但其所作的一幅名為(wei) 《打箭爐少女》的人物肖像,現在還保存在中國美術館裏。這個(ge) 人物原型是康定木家鍋莊的年輕女主人。 


《打箭爐少女》(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吳作人[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現存中國美術館) 

  康定有人議及,吳作人先生為(wei) 他母親(qin) 畫的素描肖像比照片還好,因為(wei) 照片隻會(hui) 呆板機械地把人的樣子照了下來,而吳作人先生抓到了人物那種特有的氣質。 

  此次西行,吳作人還創作了一幅卷軸長卷《藏茶傳(chuan) 》(從(cong) 未公開展出過),原作除傅抱石的題簽在卷軸外側(ce) 外,卷軸的畫寬為(wei) 38.4cm,畫長為(wei) 299.7cm,加上引首92.5cm(包括沈尹默的題字、吳作人的自題),合計長392.7cm。畫卷向世人描述了青藏高原與(yu) 中原之間貿易往來的全過程,畫麵由“背茶入藏”“改裝藏茶”“烏(wu) 拉娃背茶”“犛隊運茶”“集市易茶”“牧民煮茶”六個(ge) 部分組成。近日,四川雅安市融媒體(ti) 中心高級記者高富華在報刊披露了該畫卷的詳情。 

  國學功底深厚的吳作人到康定以後,曾到最早的城區遺址前,感歎洪水後的遺址,寫(xie) 下了一首《吊打箭爐廢墟》:“鼇動摧天柱,瓊池傾(qing) 怒潮。狂吞千穀雪,醉撼九重霄。殘照迎峰白,寒雲(yun) 渡嶺消。故城今何在,蠔鬣入風飄。”頗具古風,寫(xie) 盡康定這座川西高原小城奇偉(wei) 壯觀的獨特風貌與(yu) 複雜多變的氣候。 

  吳作人用自己的畫作,將康定的美麗(li) 的風光與(yu) 淳樸的民風展示給外部世界,讓人為(wei) 之感慨、震撼,也使其聲譽在中國美術界更具影響力。如徐悲鴻所說,他“摹寫(xie) 中國高原居民生活。作品既富,而作風亦變,光彩煥發,益遊行自在,所謂中國文藝複興(xing) 者,將於(yu) 是乎征之夫?” 

  需要強調的是吳作人康定之行,不僅(jin) 僅(jin) 是書(shu) 寫(xie) 了一段美術史上的佳話,更讓人深深沉浸於(yu)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往事之中。(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