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獨特精神標識,龍文化滲透於(yu) 中國的每一個(ge) 角落,無論是傳(chuan) 統建築、器物、服飾,亦或是傳(chuan) 統節慶中,都能看到龍的蹤影。在中國,龍文化具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從(cong) 遙遠的史前時代一直延續到當今社會(hui) ,其奧妙何在?
蛇年說蛇、馬年說馬,恰逢農(nong) 曆龍年、藏曆木龍年來臨(lin) ,當然要說一說龍。新利平台邀請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神話學研究院首席專(zhuan) 家、中國比較文學學會(hui) 會(hui) 長葉舒憲跟我們(men) 講點不一樣的。
今年是龍年,我們(men) 用虛擬現實視角解說龍,嚐試某種換位思考方式。
中國文化中有自己的虛擬現實傳(chuan) 統。今天,可以借助元宇宙的概念,思考如何認識並恢複我們(men) 自己的虛擬現實傳(chuan) 統,讓龍年成為(wei) 重新學習(x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沉浸體(ti) 驗式活課堂,關(guan) 注古人虛擬想象的這種創造力。
圖為(wei) 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青銅龍,頭頂玉璋,攝於(yu) 三星堆博物館。距今約3000年
在西學東(dong) 漸傳(chuan) 來“賽先生”之前,中國人所言“虛”和“幻”的東(dong) 西,並非貶義(yi) 的。有中古文學類別“步虛詞”和曹雪芹“太虛幻境”為(wei) 證。唯有“賽先生”導向的現代教育製度,隻崇拜客觀現實,“虛”才不幸淪為(wei) 負麵的和貶義(yi) 的。虛擬生物龍和鳳,雖存在於(yu) 想象中,卻比所有現實中真實生物更重要。原理也很簡單,宇宙間所有生物中,唯有人類才有幻想能量。而且是在幻想能量積累數萬(wan) 年之後,才迎來科學理性的權威。由於(yu) 幻想方式因文化而異,每一個(ge) 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虛擬想象特色,繼而產(chan) 生不同的文明風貌。
古代沒有美術專(zhuan) 業(ye) ,古人也不是要生產(chan) 以審美為(wei) 目的的紀念品,才發明出龍鳳之類的。虛擬現實的想象力源於(yu) 文明國家出現之前很久的石器時代,是非常重要的深厚的精神傳(chuan) 統。龍,在這方麵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考古文物表明,玉石這種媒介物是中國史前先民發揮自己虛擬想象的重要物質。從(cong) 北方的紅山文化到南方長三角地區的崧澤文化,都表明龍形象在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現在玉器上了。
圖為(wei) 浙江桐鄉(xiang) 普安橋出土崧澤文化玉龍,引自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崧澤之美》一書(shu) 。
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可以看到良渚古國統治者身上穿戴成串的玉牌上刻畫有龍頭,玉手鐲上也突出刻畫龍形象。這些龍形玉器是幻想產(chan) 物,主要作用是溝通人與(yu) 超自然世界。前麵(注:【龍年話龍】第二期)我們(men) 講過龍形玉器如何成為(wei) 天人溝通、人神溝通的中介物,龍的出現,接替以往由玉禮器單獨承擔的通神通天的儀(yi) 式功能。
龍和鳳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yi) ,它們(men) 代表了權力、威嚴(yan) 和神秘能量。古人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龍和鳳的幻想。尤其是玉器造形上增添龍鳳形象後,表示對無機物玉石的神聖性再激活,人類敬天拜神行為(wei) 也就有了更加直觀生動的虛擬助力。如此,呈現為(wei) 先玉後龍鳳的儀(yi) 式法器製度,建構出國人以禮為(wei) 尊的精神世界。到了秦始皇和漢高祖時代,開始將龍和天子相比擬,催生把統治者比為(wei) “真龍天子”的聯想習(xi) 慣。而後,在20世紀的通俗文化語境中,再催生出龍的圖騰化想象,即“龍的傳(chuan) 人”說。
圖為(wei) 2020年攝於(yu) 浙江溫州甌海龍舟會(hui)
2024年是龍年,各種龍肯定會(hui) “龍”重出場。其實,即使不是龍年,龍形象在節慶期間的存在感也很強。比如,過年一定會(hui) 有舞龍燈、踩高蹺等民俗活動。這些表演,是在繼承我國虛擬現實傳(chuan) 統基礎上的現代轉化。比如,在古代,人們(men) 通過祭祀來安撫代表自然災害和疫病等各種神靈鬼怪,通過製符、念咒等方式來保護自己免受侵襲。後來經過漫長的曆史演變,成為(wei) 大眾(zhong) 娛樂(le) 方式。端午龍舟就是這樣的例子。再如,起源於(yu) 古人土地崇拜的社戲,這一具有悠久曆史和文化內(nei) 涵的表演方式,演戲的本來麵目是娛神禮儀(yi) ,需要在祭拜地神的土地廟前舉(ju) 行。如果想從(cong) 文化尋根的意義(yi) 上讀懂這些行為(wei) ,包括漢族的社戲和藏族的藏戲,那麽(me) 就要設身處地去體(ti) 會(hui) 先民的虛擬想象情況,找出這些行為(wei) 背後的邏輯和信念。
圖為(wei) 藏戲表演 攝影:王茜
日常中,相信大家都會(hui) 經常看到龍的形象,特別是節日中,更加豐(feng) 富。熱鬧之餘(yu) ,您可以想一想,這種現實中沒有的虛擬生物,到底發揮著什麽(me) 作用?再深入聯想一下,在古代龍元素一般出現在人們(men) 虔誠對待的重要儀(yi) 式上,而今,龍文化卻已成為(wei) 日常年節習(xi) 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喜慶氣氛之中,是不是更能體(ti) 悟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連續性和深邃性呢?
龍年話龍,還有很多傳(chuan) 統文化之謎,值得去做深入探究。
(新利平台 口述/葉舒憲 策劃/吳建穎 編輯/王茜 未署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