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3月28日,在京召開的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學術研討會(hui) 上,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hui) 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紮洛以西藏新型寄宿製學校為(wei) 例,揭露美西方國家政治操弄和惡意抹黑中國的企圖。同時通過數據的比較來證明西藏的寄宿製教育是最符合西藏農(nong) 牧區實際、最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辦學模式。
圖為(wei) 紮洛在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學術研討會(hui) 上作主題發言 攝影:王妍丹
紮洛認為(wei) ,西藏寄宿製學校不是突發奇想的產(chan) 物,而是經曆了數十年農(nong) 牧區辦學經驗的積累和多樣化辦學實踐的比較後確定下來的,是最符合現代教育規律、最貼近西藏實際、最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辦學模式。
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是多學科通識教學,需要多專(zhuan) 業(ye) 老師共同施教,學校規模過小難以保證專(zhuan) 業(ye) 化教學。學校的服務半徑、基礎設施建設、教學活動以及師生配比等,既要考慮社會(hui) 需求,也要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在西藏農(nong) 牧區發展學校教育必須要解決(jue) 農(nong) 牧區因為(wei) 人口稀疏、分散居住、家校距離遙遠所造成的困境。中國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wan) 所,平均每個(ge) 學校的服務範圍為(wei) 18.36平方公裏。以西藏那曲市尼瑪縣軍(jun) 倉(cang) 小學為(wei) 例,學校服務麵積5000平方公裏,相當於(yu) 全國的270倍,該縣農(nong) 牧區家庭離小學最遠的達220公裏。在西藏農(nong) 牧區興(xing) 辦現代教育,既要把握現代教育的特點,又要把握西藏的人口居住和生產(chan) 生活方式。
資料圖: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中石化小學宿舍樓 攝影:許娜
1985年開始,西藏對農(nong) 村學生實行“三包”政策,即包吃、包穿、包住(2003年改為(wei) 包吃、包住、包學習(xi) 費用,後來把城市貧困家庭子女也納入“三包”範圍)大力發展寄宿製學校,逐步提高教育質量。西藏的寄宿製教育發展從(cong) 出台政策到基本完備經曆了較為(wei) 漫長的過程,通過持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和從(cong) 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學生管理等多方麵的不斷探索、完善,到2010年前後,西藏農(nong) 牧區義(yi) 務教育階段的辦學模式基本完成轉型。通過數據分析,西藏發展寄宿製教育後,適齡兒(er) 童入學率保持高位,鞏固率顯著提高。在“三包”政策條件下,由於(yu) 解決(jue) 了農(nong) 牧區學生就學、食宿等困難,家長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持續穩定。
資料圖: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索縣西昌鄉(xiang) 小學興(xing) 趣班 攝影:王茜
2023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hui) 經濟所通過調研發現,西藏的中小學多數是寄宿製和走讀生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教學內(nei) 容包括愛國主義(yi) 、現代科學知識和傳(chuan) 統文化。語言學習(xi) 包括國家通用語言、藏語文,多數中小學都開設了外語課。整體(ti) 上,各地學校基礎設施完善,學校管理規範而富有人性,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廣泛認可。
由此可見,西藏寄宿製學校更好地解決(jue) 了農(nong) 牧民子女“能上學”“上好學”的問題,提高了教育投資總收益,是實踐證明了的、真正符合現代教育規律、符合西藏農(nong) 牧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特點的辦學模式,具有顯著的比較優(you) 勢。判斷、評價(jia) 西藏教育發展的道路是否合理、正確,必須立足於(yu) 西藏發展現代教育的特點,無視現代教育特點和西藏區情的評判都是不負責任的。
紮洛表示,實踐證明“新型寄宿製學校”是真正符合現代教育規律,符合西藏農(nong) 牧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特點的辦學模式,具有顯著的比較優(you) 勢,應該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新利平台 記者/許娜 王茜 王妍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