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共話“兩路”】慕生忠之女談“兩路”精神 願為年輕人講述青藏公路曆史

發布時間: 2024-08-19 09:14: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傳(chuan) 承弘揚“兩(liang) 路”精神暨交通變遷與(yu) 青藏高原現代化研討會(hui) 期間,18新利官网平台入口記者采訪了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共憶“兩(liang) 路”傳(chuan) 奇,共話“兩(liang) 路”精神。 


圖為(wei) 慕曉峰接受采訪 攝影:陳浩力

  “我理解的‘兩(liang) 路’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想敢幹,願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尊重科學,甘當路石,樂(le) 於(yu) 奉獻。”68歲的慕曉峰說,“前輩們(men) 用他們(men) 的實際行動鑄造了‘兩(liang) 路’精神,對我們(men) 後輩來說就應該賡續紅色基因。”

  1954年5月11日,“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帶領僅(jin) 有19名幹部、1200名駝工、10名工兵的六個(ge) 施工隊開赴施工現場。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僅(jin) 用了七個(ge) 月零四天的時間,這條橫亙(gen) 於(yu) “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建成通車到拉薩,書(shu) 寫(xie) 了築路史上的傳(chuan) 奇。

  每每追憶父親(qin) 慕生忠修築青藏公路的崢嶸歲月,慕曉峰都會(hui) 深深地被打動。她告訴記者,父親(qin) 曾動情地說:“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是在青藏高原上的荒漠、冰川、凍土間度過的,我思念這裏的一山一水啊。”慕生忠將軍(jun) 去世後,他的兒(er) 女根據其遺願將骨灰撒在青藏公路沿線、撒向莽莽昆侖(lun) ,讓滾滾車輪聲伴他長眠。

  70年過去,黨(dang) 和人民沒有忘記青藏公路的建設、養(yang) 護、保暢工作者們(men) 的曆史功績。2014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新形勢下,要繼續弘揚‘兩(liang) 路’精神”。

  慕曉峰讀過很多謳歌築路先輩們(men) 英雄氣概的文學作品,看過很多影視作品重現父輩們(men) 修路的場景,親(qin) 自參加過很多相關(guan) 研討、講座,也看到很多年輕人在認真學習(xi) 這段難忘的曆史,並在工作學習(xi) 中傳(chuan) 承著“兩(liang) 路”精神。對此,她深深感動和欣慰。

  
圖為(wei) 慕曉峰的愛人張緒漢 攝影:王茜

  慕曉峰的愛人張緒漢曾在交通部門工作,深知青藏公路修築的苦難和不易。在他的講述中,記者們(men) 得知在修建青藏公路過程中,慕生忠將軍(jun) 尊重科學知識,但不盲從(cong) ,親(qin) 自調查研究,並勇敢探索、大膽實踐,在時間的長河裏留下了不少耳熟能詳的故事。如他實地考察研究公路選線問題時,根據分析紅柳生長年輪層數,判斷該地段的水文情況,調整預選線形;用“量變可以引起質變”反駁專(zhuan) 家的反對,在察爾汗鹽湖鹽蓋上建起“萬(wan) 丈鹽橋”,極大降低了養(yang) 護費用和通行車輛的運行成本等等。慕曉峰告訴記者,父親(qin) 還為(wei) 察爾汗鹽湖公路作詩一首,其中幾句為(wei) “風平浪靜神氣爽,平硬直寬比長安;工程科學新發展,築路史上創紀元!”

  慕曉峰和家人有很多珍藏,如刊載《青藏公路第一批車輛到達拉薩》《慶祝康藏、青藏兩(liang) 公路勝利通車》文章的《人民日報》,以及青藏公路通車的紀念郵票、撰寫(xie) 慕生忠修築青藏公路曆史的文學周刊等。

  此次參加研討會(hui) ,慕曉峰專(zhuan) 程從(cong) 蘭(lan) 州帶著小學五年級的外孫女一起參會(hui) ,想讓她接受革命傳(chuan) 統教育,了解“兩(liang) 路”是怎麽(me) 建成的,聽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深入介紹“兩(liang) 路”精神,此後還帶她到莫河駝場,親(qin) 身感受當年築路駝工們(men) 的生活環境,也希望她學好文化,將來為(wei) 祖國做出貢獻。

  
圖為(wei) 慕曉峰外孫女聽外公講慕生忠將軍(jun) 築路故事 攝影:王茜

  “我聽外公外婆講過太爺爺(慕生忠)築路的故事。據說當時天氣寒冷,人們(men) 睡在帳篷裏,清晨起床時,頭發和地麵凍在一起,必須要剪掉被凍住的頭發才能起來,鼻子裏哈出的氣結成了一層冰殼,像被子一樣附在胸前。”慕曉峰的外孫女說,“我還聽說,當時修路到了唐古拉山,那裏海拔5000多米,高寒缺氧,環境非常艱苦。在我喜歡的歌曲《青藏高原》裏也描述那裏山川高聳相連的景象,所以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是西藏的‘生命線’。以後有機會(hui) ,我一定要親(qin) 自走一走太爺爺修的這條公路。”

  近年來,慕曉峰參加了不少有關(guan) “兩(liang) 路”精神主題的活動。她告訴記者,自己願意在身體(ti) 允許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做一點事情。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述,讓年輕一代了解青藏公路的建設曆史,繼而將“兩(liang) 路”精神更好傳(chuan) 承下去。(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陳浩力 李一凡 張萌萌)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