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多藏羊”資源優勢帶動黃河源頭牧民增收致富
圖為(wei) 牧民正在放羊。瑪多縣委宣傳(chuan) 部
“2019年,我一共收到合作社的分紅27840元,是村裏分紅最高的,我們(men) 的日子越來越好了。”21日,來自黃河源頭青海省瑪多縣措柔村的藏族牧民更尕說。
更尕是黃河源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措柔村的牧民,自當地合作社成立以來,更尕先後投入股份873股,牲畜97頭,使得他2019年分紅達27840元,是措柔村分紅最高的一戶。
瑪多,藏語意思為(wei) “黃河源頭”,位於(yu)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黃河上遊第一個(ge) 縣城,人口稀少,海拔4000多米。瑪多縣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是中華民族母親(qin) 河——黃河的發源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屏障。
瑪多縣委宣傳(chuan) 部介紹,近年來,瑪多縣結合縣情實際,堅持在30個(ge) 村推進一村一策,因地製宜發展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貧困村投入發展資金60萬(wan) 元、非貧困村投入發展資金40萬(wan) 元),打造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不斷增強村級集體(ti) 經濟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
“瑪多藏羊”是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具有皮毛純白、肉質細嫩、膻味小、口感好的特點,飽受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在不增加草場壓力和理論載畜量的基礎上,瑪多縣依托“瑪多藏羊”資源優(you) 勢,按照“整合資源、集中發展、入股分紅”的原則,做精做細、做優(you) 做強“瑪多藏羊”品牌,不斷提高畜產(chan) 品的知名度,提升產(chan) 品的市場競爭(zheng) 力,為(wei) 瑪多生態畜牧業(ye) 發展,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2019年,“瑪多藏羊”成功入選上海市對口幫扶地區“百縣百品”名錄。如今,“瑪多藏羊”產(chan) 品遠銷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瑪多縣緊抓畜牧業(ye) 發展機遇,積極開展瑪多藏羊繁育養(yang) 殖試點,打造生態畜牧業(ye) 循環產(chan) 業(ye) 鏈。相繼建成紮地村藏羊繁育試點基地、瑪拉驛村種公羊繁育試點基地,同時,持續鞏固日謝村、措柔村白藏羊養(yang) 殖基地示範成果,通過科學繁育提高“瑪多藏羊”質量,提升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自我發展壯大的能力。不斷推進“瑪多藏羊”追溯體(ti) 係和信息化建設,及時解決(jue) 生態畜牧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實現提質增效。
截至目前,瑪多全縣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總盈利871萬(wan) 元,花石峽鎮措柔村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盈利167.15萬(wan) 元,總分紅76.22萬(wan) 元,戶均最高分紅30346元。完成瑪拉驛種公羊繁育基地整合草場88萬(wan) 畝(mu) ,整合牲畜6667頭隻,牲畜入社率100%,牧戶入社101戶、239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瑪多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雙增長”
2019年以來,瑪多縣經濟運行持續向穩。其中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55元,同比增長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5元,同比增長16.4%。[詳細] -
電力扶貧助力瑪多縣脫貧摘帽
國家電網公司認真貫徹中央扶貧開發決策部署,大力支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扶貧開發工作,助力瑪多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