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布局多個高精尖共性技術平台

發布時間:2023-02-06 10:05: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孫奇茹)精密加工共性技術平台、工業(ye) 芯片核心軟硬件共性技術平台、工業(ye) 級核酸類藥物設計研發和生產(chan) 共性技術平台、光場共性技術平台……日前,記者從(cong) 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獲悉,本市已積極布局建設多個(ge) 共性技術平台,這些平台主要圍繞“高精尖”產(chan) 業(ye) 領域企業(ye) 的共性技術需求開展產(chan) 學研合作,以行業(ye) 需求為(wei) 牽引組織開展共性技術攻關(guan) ,促進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應用與(yu) 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

  基礎研究與(yu) 轉化應用脫節是製約科技資源優(you) 勢向經濟社會(hui) 發展競爭(zheng) 優(you) 勢轉變的突出問題。以需求牽引,著力破解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缺失難題,是這批共性技術平台的一大特點。如精密加工共性技術平台,由北京中關(guan) 村精雕智造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建設運營,主要麵向醫療器械、汽車、精密儀(yi) 器儀(yi) 表、光學儀(yi) 器等領域,開展新產(chan) 品精密加工工藝研發和小批量產(chan) 品試製等服務。該平台填補了北京市用於(yu) 支撐新產(chan) 品研發“從(cong) 0到1”、“從(cong) 1到10”階段快速製造的市場空白,能夠助力企業(ye) 快速完成新產(chan) 品工藝研發、快速試製、商業(ye) 化定型,支撐在京企業(ye) “本地研發,本地試製”,彌補北京製造資源短板。

  企業(ye) 的創新產(chan) 品除了要解決(jue) 技術問題,還需要走通技術適配、檢驗測試、場景驗證等環節,才能最終進入行業(ye) 用戶實現規模化應用。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透露,本市支持共性技術平台瞄準電力、交通等行業(ye) 應用市場,與(yu)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遊科技企業(ye) 合作開展技術適配研發、產(chan) 品性能測試、行業(ye) 示範應用等,帶動企業(ye) 的新技術、新產(chan) 品進入行業(ye) 市場。以工業(ye) 芯片核心軟硬件共性技術平台為(wei) 例,該平台已累計推廣芯片、器件等元器件約330萬(wan) 顆,價(jia) 值超5000萬(wan) 元,帶動國產(chan) 工業(ye) 芯片進入電力、軌道交通等行業(ye) 落地應用。

  據了解,這批共性技術平台具有公共性和準公益性的特點,需要在平台管理體(ti) 製和運行機製上進行大膽創新,保持平台良性運行。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市堅持技術創新和體(ti) 製機製創新協同推進,建立多元參與(yu) 的治理機製,成立了理事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等機構戰略指導,提升平台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並建立支持資金“退坡製”、績效考核“裏程碑製”等製度,推動平台對外開放,引導平台逐步實現自我“造血”。

  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市將繼續做好共性技術平台布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製造、綠色低碳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領域再布局建設一批共性技術平台,不斷完善共性技術平台體(ti) 係,著力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創新生態,更好地支撐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