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甘肅省甘南州勒阿村的“第95戶村民”

發布時間:2020-05-07 14:35:00來源: 新華社

  初來勒阿村時,張金利犯嘀咕:“在一個(ge) 純藏族村寨,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怎麽(me) 開展工作?”

  駐村近兩(liang) 年,張金利不再是村民口中“省城來的幹部”,而是被親(qin) 切地稱作“勒阿村的第95戶”。

  勒阿村,位於(yu)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果耶鄉(xiang) ,是一座平均海拔2200米的純藏族村落。

  汽車從(cong) 縣城出發,沿山路蜿蜒而上,一直“往雲(yun) 深處走”。行車近兩(liang) 個(ge) 小時,穿越山中層層繚繞薄霧,眼前逐漸顯現一片開闊山塬——一座座色彩鮮明的藏式房屋錯落有致,鑲嵌在青山雲(yun) 霧之間,宛若一幅秀美的畫卷。


 這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果耶鎮勒阿村村貌(4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勒阿村曾是深度貧困村,全村94戶432人中,近一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8月,受甘肅省水利廳委派,在甘肅省水務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工作的張金利來到勒阿村,開始駐村幫扶工作。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張金利以村為(wei) 家,跑遍了勒阿村的溝溝岔岔,上山頭、下地頭、跟村民拉家常、噓寒問暖。很快,每一戶村民家的情況他都可以知根知底,了然於(yu) 心。

  ±′ >>  a· ¾    o   2  ′   a  a        ˉ¨   ±′a  ′′ ooa

   拚版照片:上圖為(wei) 4月21日,勒阿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張金利(左)和村民屠魯列在家中交談(新華社記者陳斌攝);下圖為(wei) 2019年9月25日,張金利(左)幫助村民郭占華幹農(nong) 活(新華社發) 。

  以前,勒阿村隻有一個(ge) 取水點,村裏人吃水用水隻能靠肩挑背扛。一到冬天,管道結冰,取水更是成了問題。

  為(wei) 了讓村民吃水方便,張金利和村幹部一起,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給家家戶戶修起了防凍井。

   拚版照片:左圖為(wei) 4月21日,勒阿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張金利(左)在村民屠海榮家查看自來水管情況(新華社記者陳斌攝);右圖為(wei) 2019年10月18日,張金利(中)指導村民挖自來水防凍井(新華社發)。

  記者見到村民屠魯列時,她正站在家門口的防凍井前接水。“現在一年四季吃水都不用愁。”屠魯列說。

  53歲的藏族村民屠魯列是張金利最牽掛的村民之一。屠魯列一家曾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種地,供家裏一對兒(er) 女讀書(shu) ,一家人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駐村後,張金利走村入戶,結合危舊房改造等項目,帶領村民改造危舊房。考慮到屠魯列一家條件困難,他自掏腰包,給屠魯列家添置了電視機、抽油煙機等生活用品。

  今年,屠魯列的兩(liang) 個(ge) 孩子相繼找到工作,經濟負擔輕了不少。坐在窗明幾淨的新房裏,她感慨:“多虧(kui) 張書(shu) 記幫忙,現在生活好了。他有一顆金子一樣的心。”


勒阿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張金利(左)幫著村民屠魯列一起做午飯(4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張書(shu) 記的心裏時刻裝著村民。”村主任郭海龍說,村民一有事,都想著和張金利商量;他還經常為(wei) 村民購買(mai) 生活用品、為(wei) 村裏要考學的孩子出謀劃策……

  勒阿村山高坡陡,耕地麵積小,產(chan) 業(ye) 發展難。為(wei) 了從(cong) 根本上幫助村民擺脫貧困,張金利在駐村過程中想到了產(chan) 業(ye) 扶貧並積極作為(wei) 、付諸實施。

  他請來甘肅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的專(zhuan) 家,走進山間地頭,給土地“把脈”,開出“良方”——種植中藥材、山野菜,並捐贈苗子,提供技術指導。

  今年,在村合作社的帶領下,全村27戶農(nong) 民種了60畝(mu) 中藥材和山野菜,明年就能見效益。

  ±′ >>  a· ¾    o   6  ′   a  a        ˉ¨   ±′a  ′′ ooa

   拚版照片:上圖為(wei) 4月22日,勒阿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張金利(右)和村民一起在地裏種植山野菜(新華社記者陳斌攝);下圖為(wei) 2019年10月18日,張金利(前)在山上察看適合發展山野菜產(chan) 業(ye) 的區域(新華社發)。

  山裏春來晚。勒阿村現正值春耕農(nong) 忙,張金利像往常一樣,一頭紮進田地裏,和村民們(men) 一起挖坑、整地、扡插苗木,樂(le) 在其中。

  工作中,他與(yu) 村幹部一道緊盯“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目標,出點子、想辦法,身體(ti) 力行。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因地製宜對勒阿村進行全麵改進與(yu) 建設。2018年底,勒阿村提前實現整村脫貧。

  “今年還要再加一把力,給村民鋪好‘致富路’‘小康路’。”張金利說。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