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脫貧攻堅高原行|青海省興海縣:服務沉下去 村民富起來

王梅 發布時間:2020-08-11 15:46:00來源: 人民日報

  雙腿殘疾的丁英芳,眼下成了有名的帶貨主播。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xing) 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角,擺放著她做的手繡香包、燈籠等精美掛件。丁英芳以前靠著刺繡供三個(ge) 女兒(er) 上學,日子過得很緊巴。自從(cong) 她所在的城西社區成立“紅葉繡坊”後,很多婦女多了一份收入,丁英芳的生活也變了樣兒(er) 。

  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童延英把丁英芳拉入繡坊隊伍中。今年3月,繡坊開通直播,每周一、三、五在線講解針法、技藝,展示繡品,帶貨銷售。心靈手巧的丁英芳受到歡迎。

  “互聯網+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模式,讓婦女展才藝、增收入。丁英芳現在年收入近4萬(wan) 元,還經常為(wei) 殘疾婦女免費指導繡法技藝。她說:“我們(men) 也能用自己的雙手繡出好日子!”

  興(xing) 海縣是海南州唯一的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縣長哇多介紹:興(xing) 海以縣域為(wei) 整體(ti) ,縣、鄉(xiang) (鎮)、村(社區)三級為(wei) 單元,誌願服務為(wei) 基本形式,通過整合現有基層陣地、資源和人員,逐步建立起1個(ge) 文明實踐中心、7個(ge) 實踐所、64個(ge) 實踐站。遍地開花的文明實踐場所,從(cong) 物質到文化,給群眾(zhong) 的生活帶來了新變化。

  盤腿坐在草地上,被牧民群眾(zhong) 團團圍住的宣講員楊秀才讓,是興(xing) 海縣“百姓宣講團”的副團長,也是縣委黨(dang) 校副校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落地以來,縣委黨(dang) 校組建了“理論大講堂”,開展理論宣講、黨(dang) 員培訓、幹部教育等工作;及時成立理論宣講隊,活用典型案例,藏漢雙語講解,開展黨(dang) 的惠民政策、法律知識等宣講活動。“努力做到讓群眾(zhong) 主動來、願意聽、聽得懂、會(hui) 應用。”楊秀才讓說,“心裏亮堂堂,發展路子廣!”

  去年10月,子科灘鎮司法所所長更藏卓瑪成為(wei)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法律誌願服務隊的誌願者。她服務的轄區九成是牧區,包括8個(ge) 村和4個(ge) 社區。“工作之餘(yu) ,我經常宣傳(chuan) 和解讀政策,還做成小冊(ce) 子發放給牧民。”更藏卓瑪說,“法律援助主要針對貧困群眾(zhong) 、殘疾人、婦女兒(er) 童,隻要達到條件,費用全免。”

  誌願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主體(ti) 力量。目前,興(xing) 海縣多方聯動,以黨(dang) 員帶動、鄉(xiang) 賢聯動、社會(hui) 互動“三管齊下”,全力推動誌願服務下沉,實現誌願服務全覆蓋。

  “各部門都有自己的誌願服務隊,依托黨(dang) 員進社區報到、扶貧雙幫、公益誌願服務、文明創建等載體(ti) ,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興(xing) 海縣委組織部部長馬海山說。

  記者手記:春風化雨 凝聚人心

  興(xing) 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開展以來,不管是基層幹部,還是牧民群眾(zhong) ,普遍感受“和以前不一樣了”。幹部群眾(zhong) 學習(xi) 有計劃,活動有場所,春風化雨,務實管用,文明實踐中心成了服務群眾(zhong) 、凝聚人心的好地方。

  建好,更要用好。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初衷是為(wei) 了讓服務更周到便捷,讓農(nong) 牧民生活質量更高。試點工作中,各地積極引導貧困群眾(zhong) 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激發內(nei) 生動力;同時充分挖掘本地理論宣講、民俗文化、誌願服務等方麵的特色亮點,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文明實踐活動品牌。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