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娃”拉毛加致富記
拉毛加一家已經在縣城安家4年。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偶爾他還會(hui) 自嘲:“我就是一個(ge) 放羊娃!”但是,在朋友們(men) 看來,他這是在炫耀。
今年34歲的拉毛加,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優(you) 幹寧鎮智後茂村2社的牧民。從(cong) 小在草原上長大,直到兩(liang) 個(ge) 孩子出生,他都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一家會(hui) 離開草原。
2016年底,當他們(men) 一家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cong) 山上的草原搬到縣城居住時,他既高興(xing) 又有些不踏實。
“自己隻花了1萬(wan) 元,就搬進縣城,住上了樓房,當然高興(xing) !但是,離開草原,沒有了牛羊,一家人的生計靠什麽(me) 呢?僅(jin) 靠草原管護員公益崗位和草原補獎收入,怎麽(me) 能致富呢?一想到這些,心裏就直打鼓。”拉毛加說。
拉毛加的擔心和不安沒有持續多久。2017年初,聽到當地政府針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的消息,他毫不猶豫報了名。
拉毛加選擇的培訓項目是房屋裝修,但是,這對一個(ge) 之前隻會(hui) 放牧的牧民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剛開始,連最基本的裝修材料都認不全,更不要說看圖紙了。”拉毛加告訴記者,接受培訓之初,自己有過畏難的念頭,但好在堅持下來了。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從(cong) 裝修技能培訓班結業(ye) 後,拉毛加去一家裝修公司打工,邊幹邊學、邊學邊幹,不僅(jin) 熟練掌握了裝修常識,還摸索出一些當地裝修市場、管理方麵的門道。
2018年,拉毛加注冊(ce) 成立的河南縣俺達汗裝飾有限公司開門營業(ye) ,當年就淨掙了4萬(wan) 元。
“公司開張以來,活沒斷過,現在在縣城已經有了一點知名度。”拉毛加自豪地告訴記者,從(cong) 去年開始,我的裝修公司聘用了8個(ge) 人,其中6個(ge) 人還是大學生。
看著丈夫一步步從(cong) “放羊娃”變成了小老板,拉毛加的妻子萬(wan) 瑪卡卓坐不住了:兩(liang) 個(ge) 孩子都上了縣上的寄宿製學校,一周回來一次,自己平常在家也沒有多少家務可做,能不能也參加培訓班找點活幹呢?
這麽(me) 一琢磨,2019年,萬(wan) 瑪卡卓也參加了針對易地搬遷貧困戶舉(ju) 辦的技能培訓班,並順利拿到了駕駛證。
“拿到駕照之後,幫別人開了一段時間的出租車。今年5月份,利用扶貧貸款自己買(mai) 了一輛。”萬(wan) 瑪卡卓笑著對記者說,這幾個(ge) 月跑下來,除掉所有費用,平均每天能掙200元。
河南縣扶貧開發局幹部吉先介紹,2016年以來,這個(ge) 縣共舉(ju) 辦麵向貧困群眾(zhong) 的短期技能培訓班43期,涉及培訓項目11項,累計培訓和轉移就業(ye) 近3000人次,其中,像拉毛加這樣的創業(ye) 致富帶頭人,已經有39人。
“搬得出、穩得住,還要能致富,通過培訓讓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ye) 和創業(ye) ,進而激發脫貧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才能有效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吉先說。
如今,從(cong) 事裝修的拉毛加把自己的家也布置得有模有樣,既充滿了現代氣息,又不乏民族文化元素。不過,最為(wei) 引人注目的,還是貼滿牆的兩(liang) 個(ge) 孩子的獎狀。其間,還有一張脫貧光榮戶榮譽證書(sh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甘達村致富經:心裏有本賬 眼裏有亮光
隨著生態養殖合作社、牧家樂、糌粑工廠等項目陸續投入運營,2017年甘達村實現整體脫貧。甘達村超市在玉樹打出了響亮的品牌,還引來了不少外州縣的團隊前來“取經”。[詳細] -
針尖對麥芒——青稞與青繡共繪致富藍圖
青稞與青繡,兩個在高原上傳承了千百年的物種,一個飽含高原味道,一個纂繡出青海特有的文化符號。[詳細] -
破解青海“拉格日模式”的致富密碼
2018年,拉格日村實現整村脫貧。 如今,“拉格日模式”已成為青南牧區扶貧產業的新路徑,成為推動畜牧業由傳統向現代化轉型的強勁動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