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世界首條新能源輸電大通道:茫茫戈壁變“光伏海洋”
驅車近3小時後,中新社記者站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豫特高壓外送基地”電源配置項目1300兆瓦風電場,放眼望去,一台台矗立的風機綿延數百公裏。
9月25日拍攝的“青豫特高壓外送基地”電源配置項目1300兆瓦風電場。 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
9月30日17時18分,由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公司”)負責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405萬(wan) 千瓦海南州特高壓配套電源工程全容量並網發電,把源源不斷的“綠電”能源晝夜不停地從(cong) 青海輸向四方。而在一年前,這裏還是茫茫戈壁。
青海海南—河南駐馬店±800千伏特高壓外送通道是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wei) 主的特高壓輸電大通道,該工程起於(yu)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止於(yu) 河南省駐馬店市,是西電東(dong) 送的又一條新通道,也是華中電網消納區外清潔能源的重要通道。其中黃河公司負責建設一期工程81%、4050兆瓦配套光伏和風電電源點的建設。
黃河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風電工程建設部經理張峰華介紹,遠看這些風車很小,但實際接近後卻一眼望不到頂,它們(men) 平均長70米、塔筒90米、直徑達5米。一台風機從(cong) 地麵算起,到頁片那頭有140餘(yu) 米,相當於(yu) 一棟超高層建築。
在風電場集控室,每台風機的實際運行情況都清晰可見。“未來,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yu) 風電專(zhuan) 業(ye) 技術的深度融合,還可以實現對風機運行的實時監護和預測性管理。”張峰華說。
對於(yu) 茫茫戈壁灘上架起的一台台風機,當地的村民路過時也會(hui) 多看幾眼。“‘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一年一場風,從(cong) 春刮到冬’……這都是我們(men) 小時候的順口溜,如今吹起來的風都變成了能源,是好事情啊。”海南州共和縣切吉鄉(xiang) 黃河村村民馬成龍說。
從(cong) 1300兆瓦風電場向東(dong) 行駛百公裏就來到了塔拉灘,這裏是“青豫特高壓外送基地”電源配置項目2200兆瓦伏項目。
在當地,塔拉灘意為(wei) 荒蕪的草原,這裏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氧氣含量是平原地帶的64%。去過塔拉灘的人都知道,不下雨的塔拉灘隻有兩(liang) 樣東(dong) 西,暴曬的日光和漫天的沙塵。
黃河公司新能源建設分公司副總工程師黃希偉(wei) 說,“此次並網的2200兆瓦伏項目配套建設3座330千伏升壓站,光伏板安裝總量超過700萬(wan) 塊。”
9月22日拍攝的“青豫特高壓外送基地”電源配置項目2200兆瓦伏項目。 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
短短一年時間,茫茫戈壁變成了“光伏海洋”。
黃河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謝小平在海南州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電源項目建成投產(chan) 總結表彰大會(hui) 上說,“我們(men) 采用先進設計理念、集成先進技術和最優(you) 設備產(chan) 品,建成又一批技術最優(you) 、性能最好的新能源電站。”
青海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傑翔表示,該項目的並網投運對於(yu) 青海省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追風逐日”風光好——青豫直流工程配套電源建設工地見聞
以服務光伏發電為主、打捆外送青海清潔能源的青豫直流工程,是我國首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工程,今年底整體投運後,通過該通道,青海每年將向河南省輸送電量400億千瓦時。[詳細] -
高原藏區電力線路建設者:高寒缺氧、紮刺掛彩是常事
近日,隨著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甘肅段全線貫通,作為該條線路的設計者之一的相生榮,看著矗立在高原山巔的鐵塔,心裏平靜而又充滿自豪,覺得苦一點累一點都是值得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