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小三亞”:開門是店 關門是家
圖為(wei) 航拍尖紮縣昂拉鄉(xiang) 德吉村。 馬銘言 攝
家住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昂拉鄉(xiang) 德吉村的鬧尖措原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nong) 民,2016年以前,“麵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整年,她和丈夫的年收入也不過1萬(wan) 元。鬧尖措怎麽(me) 也沒想到如今她能“搖身一變”成為(wei) 老板娘,半年的收入就能達到6萬(wan) 元。
2015年底,尖紮縣精準識別出34個(ge) 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為(wei) 22.44%。全縣除沿黃河幾個(ge) 鄉(xiang) 鎮外,相當一部分貧困民眾(zhong) 居住在海拔3000米以上、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一方水土養(yang) 不好一方人”的深山區。
圖為(wei) 德吉村村民鬧尖措介紹自家農(nong) 家樂(le) 。 祁增蓓 攝
2016年,尖紮縣提出“山上問題、山下解決(jue) ”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思路,投入6730萬(wan) 元,修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並取名“德吉村”,新建住房251套,涉及7個(ge) 鄉(xiang) 鎮的30個(ge) 村,251戶、94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6戶、893人),統籌推進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生產(chan) 生活條件。
作為(wei) 德吉村的村主任夏吾加滿是欣慰。“不說別的,我的兩(liang) 個(ge) 孩子現在上學用不了5分鍾就到學校了,中午既能回家吃飯,也能在學校吃飯。”夏吾加回憶,他當年上學來回要走6公裏,中午回不了家。“帶個(ge) 饃饃,喝點水就算是午飯了。”
為(wei) 了搬得出、過得好、能致富,德吉村依托氣候、區位、黃河水利風景等優(you) 勢,在黃河岸建設有休閑廣場、碼頭、露天沙灘、小吃廣場等旅遊項目產(chan) 業(ye) ,吸引了大量遊客來到這裏遊玩。德吉村也被遊客們(men) 稱為(wei) 青海“小三亞(ya) ”。
圖為(wei) 德吉村村民下措正在製作五穀畫。 馬銘言 攝
“在山上的時候,日子是真難過,如今‘開門是店、關(guan) 門是家’。”鬧尖措告訴記者,自從(cong) 搬到德吉村,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了。“每年5月份開始,旅遊的人就會(hui) 增加,人來人往得很熱鬧,我的農(nong) 家樂(le) 掙得錢就更多。”
冬日的室外寒風肆虐,室內(nei) 卻溫暖如春。村民下措正在屋裏製作五穀畫,僅(jin) 這一項她每個(ge) 月就能有近3000元的收入。“我2018年開始學五穀畫,在公司上班不太方便,在家裏既能做家裏的活,還能做五穀畫,作品完成後,會(hui) 定時送去公司。”
此外,現在村裏實施光伏扶貧,“自發自用、餘(yu) 電上網”,每戶年收入不少於(yu) 5000元,再加上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收入及苗木合作社、鄉(xiang) 村旅遊、村集體(ti) 經濟分紅。德吉村搬遷民眾(zhong) 收入從(cong) 搬遷之前的年人均3258元增長至目前的12945元,增長了近3倍。
今年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開局之年。尖紮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東(dong) 巴措說,“下一步,我們(men) 打算按照‘一鄉(xiang) 一業(ye) 、一村一品’的要求,積極引導扶持鄉(xiang) 村發展休閑農(nong) 牧業(ye) 、生態園等特色產(chan) 業(ye) ,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工作,讓大家更富裕。”
截至目前,青海已全麵完成全省3.17萬(wan) 戶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戶安置住房不動產(chan) 權證登記辦理,年度安排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資金5400萬(wan) 元,在尖紮縣、樂(le) 都區、興(xing) 海縣、雜多縣、平安區5個(ge) 縣8個(ge) 安置區建設幫扶車間,預計2022年8月底完工,可帶動建檔立卡搬遷民眾(zhong) 1200餘(yu) 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下山後的幸福生活——青海省尖紮縣德吉村的脫貧之路
曾經是黃河岸邊一塊貧瘠的土地,曾經是偏遠草場飽含艱辛的牧人,如今易地搬遷,讓荒山變成了綠洲,讓夢想照進了現實,更破解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困境。[詳細] -
黃河岸邊的德吉村:從荒沙灘到“小三亞”
曾經,這裏是一個無人問津的荒沙灘,如今,這裏是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這裏就是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昂拉鄉的德吉村。 [詳細] -
青海“德吉”的“幸福密碼”:從“水比油貴”到“山水畫中遊”
從貧困戶到富裕戶,從“吃水難”到住進碧水、丹山的“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德吉村人樂開了花。村口牆上貼著的搬遷前後家庭條件對比照片,常令人憶苦思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