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黃河“牧場”裏的打漁郎
圖為(wei)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黃河水麵冷水魚養(yang) 殖網箱。 張添福 攝
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黃河宛如碧玉,流淌在高原的群山峽穀之中。
青海聯合水產(chan) 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李均勞,正駕船駛向周長達100米的網箱,向鮭鱒魚投喂飼料。此時,原本寂靜的網箱水麵,不計其數的鮭鱒魚,翻騰跳躍,好不熱鬧。
圖為(wei)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黃河水麵冷水魚養(yang) 殖網箱。 張添福 攝
青海是黃河的發源地,優(you) 質的天然潔淨水域,以及大麵積的黃河庫區,特別是冬不結冰的優(you) 勢,保證了黃河水域成為(wei) 鮭鱒魚的天然養(yang) 殖場地。
“我們(men) 捕撈三公斤以上的鮭鱒魚,粗加工後,立即冷鏈運輸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中國一二線城市。不需要24小時,青藏高原的鮭鱒魚,就可以運抵其他城市市民的餐桌。”李均勞日前說。
“市場需求很旺盛,但產(chan) 量較低,市場一直處於(yu) 供不應求的狀態。”李均勞說。
圖為(wei) 尖紮縣黃河水麵養(yang) 殖網箱裏的鮭鱒魚。 張添福 攝
據悉,聯合水產(chan) 共有幾十個(ge) 網箱,其中,周長100米的網箱可以投放約22000尾至25000尾鮭鱒魚,而實際投放20000尾;周長80米的網箱,實際投放10000尾,再加之一批小網箱,猶如黃河水麵上的“牧場”。
尖紮縣農(nong) 牧和科技局局長楊本才讓介紹,該縣擁有六家冷水魚養(yang) 殖企業(ye) ,目前年產(chan) 量約1000噸。
作為(wei) 黃河源頭省份,為(wei) 了扛起源頭責任、幹流擔當,尖紮縣的冷水魚養(yang) 殖企業(ye) ,始終保證低密度養(yang) 殖。
而2018年至2020年發生的黃河洪水,衝(chong) 毀冷水魚養(yang) 殖網箱,而隨著水質渾濁,鮭鱒魚苗被嗆死,無疑對冷水魚養(yang) 殖是滅頂之災。
圖為(wei) 尖紮縣黃河水麵養(yang) 殖網箱裏的鮭鱒魚。 張添福 攝
鑒於(yu) 此,楊本才讓介紹,該縣正在積極打造深水網箱養(yang) 殖與(yu) 陸基養(yang) 殖相結合的模式。
尖紮縣水產(chan) 養(yang) 殖服務中心主任吳青軍(jun) 介紹,這種模式保證魚苗在陸基養(yang) 殖基地達到抗洪水能力後,再轉移至深水網箱養(yang) 殖,充分發揮網箱養(yang) 殖的低成本和陸基養(yang) 殖的穩定性的優(you) 點。
圖為(wei)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黃河水麵冷水魚養(yang) 殖網箱。 張添福 攝
吳青軍(jun) 說:“5克左右的魚苗,遭遇洪水後,死亡率達九成以上。我們(men) 通過小規模實驗發現,在陸基養(yang) 殖到400克後,即使發生洪水,成活率也會(hui) 大幅增加。”
吳青軍(jun) 表示,冷水魚養(yang) 殖經濟效益十分明顯,按一噸5萬(wan) 元的價(jia) 格計算,聯合水產(chan) 每年可以銷售2500萬(wan) 元。
此外,楊本才讓說,未來,該縣冷水魚養(yang) 殖將謀求“養(yang) 殖+旅遊”模式,如聯合水產(chan) 下遊靠近青海“小三亞(ya) ”德吉村和上遊毗鄰的來玉民俗村的優(you) 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青海省已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鮭鱒魚淡水養(yang) 殖基地之一,生產(chan) 地區主要在沿黃流域(從(cong) 龍羊峽到積石峽的水庫中),涉及青海省黃南、海東(dong) 、海南等州市,現有養(yang) 殖企業(ye) 數十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水生生物保護見成效 長江源區魚類資源呈增長趨勢
2021年,三江源區、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漁業水域繼續保持原生態,長江源區魚類資源保存較好,甚至資源略呈增長趨勢。 [詳細] -
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首次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
生活在長江源頭海拔4800米左右的關鍵魚種——小頭裸裂尻魚,經過人工授精、孵化後,兩萬尾幼魚苗生長良好。這標誌著我國科研工作者首次實現對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的規模化人工繁殖。[詳細] -
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進行成果評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