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水生生物保護見成效 長江源區魚類資源呈增長趨勢
記者從(cong) 青海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獲悉,2021年,三江源區、國家級水產(chan) 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漁業(ye) 水域繼續保持原生態,長江源區魚類資源保存較好,甚至資源略呈增長趨勢。
據了解,近年來,青海省加快構建長江、黃河、青海湖重點水域禁漁期管理製度,嚴(yan) 格落實禁捕管理各項舉(ju) 措,積極開展土著魚類增殖放流,強化水生生物資源及漁業(ye) 水域環境監測,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全麵構建監管製度體(ti) 係、嚴(yan) 厲打擊涉漁違法行為(wei) 、有效恢複水生生物資源、加強水產(chan) 種質資源保護以及開展重點水域環境監測,組建1310名長江禁捕一線協助巡護隊伍,設立縣、鄉(xiang) 、村、護魚員四級網格,有效解決(jue) 了長江流域地廣人稀,監管力量難以全覆蓋的突出問題。
據悉,經專(zhuan) 業(ye) 部門調查評估,2021年青海湖裸鯉資源量恢複到10.85萬(wan) 噸,是保護初期的42倍,已達到原始蘊藏量的33.9%,三江源區、國家級水產(chan) 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漁業(ye) 水域繼續保持原生態,長江源區魚類資源保存較好,甚至資源略呈增長趨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首次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
生活在長江源頭海拔4800米左右的關鍵魚種——小頭裸裂尻魚,經過人工授精、孵化後,兩萬尾幼魚苗生長良好。這標誌著我國科研工作者首次實現對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的規模化人工繁殖。[詳細] -
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進行成果評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