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源頭馬麝“保護神”
“通過兩(liang) 年多的調查發現,黃河源區內(nei) 黃河峽穀兩(liang) 邊的林區內(nei) 有馬麝較完整的連續棲息地,且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馬麝種群正在恢複。”青海環保組織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秘書(shu) 長阿旺日前向中新社記者說。
“通過在黃河源區多種調查發現,馬麝不像其他的鹿類,它們(men) 有固定的家域。”阿旺說,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馬麝的棲息地,黃河源區的牧民們(men) 也組成了環保隊,一同保護家鄉(xiang) 的馬麝。
今年33歲的旦增尖措是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的牧民,從(cong) 小受父親(qin) 的影響酷愛攝影,不管走到哪兒(er) 都無時無刻背著心愛的相機,東(dong) 拍拍,西照照。“‘荒野’看似荒涼,用心去看,你會(hui) 發現裏麵暗藏著無窮的生機。”旦增尖措說,他和父親(qin) 的鏡頭裏記錄著草原上的各種飛禽走獸(shou) ,包括馬麝。
旦增尖措家是土生土長的牧民,冬夏兩(liang) 季的牧場為(wei) 主要的生產(chan) 勞動場所。他家的夏季牧場大約有2000畝(mu) ,其中包含了一處山穀,山穀兩(liang) 麵的山坡上長著一片森林,那裏棲息著馬麝等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
“小時候父親(qin) 常說,馬麝是世間的靈藥,森林裏隻要有馬麝棲息,空氣水源便得以淨化,任何生活在森林裏或周遭的人獸(shou) ,都不會(hui) 患上疾病。”旦增尖措回憶道,也因此,那時候他家草場上的森林常被盜獵者光顧,山上布滿了捕獵馬麝的索套,父親(qin) 也會(hui) 帶著家裏的男孩們(men) 穿梭在森林裏,驅趕可疑的陌生人。
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馬麝和其他野生動物,長大成人後的旦增尖措和村裏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個(ge) 保護小組,撿拾垃圾、巡護、清理盜獵工具成了保護小組的每天的任務。多年來,保護小組在山裏巡視時清理了無數盜獵馬麝的索套。
“記得一次巡山的途中發現一隻被索套困住的馬麝,當時把它解救下來後,我們(men) 試圖通過人工喂養(yang) 的方式讓它恢複,但是沒過幾天,它就死了,當時我特別難受。”旦增尖措說著,眼眶也濕潤了。
如今,經過和父親(qin) 兩(liang) 代人的努力,旦增尖措家草場上的馬麝從(cong) 最初的2隻發展到了7隻。馬麝家族在他們(men) 的保護下穩定增員,它們(men) 也仿佛知道誰是它們(men) 的庇護者一樣,放心大膽地覓食、奔跑。
2019年,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在質蘭(lan) 基金會(hui) 的支持下,就黃河源阿尼瑪卿區域的馬麝進行種群分布及數量變化趨勢展開調查。並通過紅外線相機監測、社區入戶訪談等調查手段,獲取的數據信息填補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地區馬麝調查空白,並評估其生存狀況。
“如果能保護好家鄉(xiang) 的馬麝,那麽(me) 對於(yu) 黃河源整個(ge) 地區生態的意義(yi) 會(hui) 特別大。”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在黃河源地區孵化的“瑪龍自然生態探索小隊”負責人索南達傑說,通過目前調查所掌握的資料,他們(men) 希望能與(yu) 調查組一同盡快把黃河源地區的馬麝種群數量、馬麝交配時間、繁殖季節等問題調查清楚。
馬麝主要分布在不丹、尼泊爾、印度和中國四個(ge) 國家,在中國目前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東(dong) 部。由於(yu) 棲息地破壞和人類長期獵殺獲取麝香,其數量從(cong) 250萬(wan) 隻急劇下降至6萬(wan) 隻。2002年10月被中國列為(wei)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8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wei) 瀕危物種。為(wei) 此,中國官方在保護區內(nei) 選擇棲息條件相對較好、種群數量較多的地點采取封山育麝措施,作為(wei) 馬麝的重點恢複區,並設立界樁,增加管護組織,配備專(zhuan) 門人員,禁止放牧等一切人為(wei) 活動,以加快馬麝的恢複發展速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調查顯示:瀕危物種馬麝在黃河源區有較完整連續棲息地
2019年10月,由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和質蘭基金會,以及黃河源地區的多家保護組織聯合啟動實施黃河源馬麝保護項目,旨在填補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地區馬麝調查空白。[詳細] -
黃河源地區瀕危物種馬麝保護項目啟動
“目前,國內馬麝的野外研究極少,保護行動更是由於缺乏本底信息而難以開展。”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秘書長阿旺說,調查發現,目前對馬麝種群的威脅包括偷獵、棲息地破壞、肉食動物獵食、保護意識薄弱等。[詳細] -
攝影師野外近距離拍攝到馬麝
近日,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攝影師鬧布戰鬥在玉樹市巴塘鄉境內拍攝到馬麝活動影像,該物種生性機警,營獨居生活方式,晨昏活動,影像資料鮮有直接記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