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故事|走向“代表通道” 她講述著青海“護水人”的故事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代表通道”首次開啟,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自來水公司職工夏吾卓瑪走進“代表通道”,講述了一名青海老人的義(yi) 務“護水”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青海省黃南州澤庫縣一位名叫多傑的老人。多年前,多傑老人搬到澤曲河邊的簡陋小屋,22年來義(yi) 務守護近萬(wan) 畝(mu) 草原濕地,每日在濕地巡察三次,累計走過12萬(wan) 多公裏,相當於(yu) 繞地球三圈。
多傑老人的故事,是青海人民自覺守護國家公園的代表之一。夏吾卓瑪的老家黃南州全境位於(yu) 三江源生態保護區,夏吾卓瑪表示,作為(wei) 源頭人、護塔人,青海不僅(jin) 自己要用上好水,還要保證中下遊的人也能用上好水。
近年來,青海省采取禁牧封育、濕地保護、植樹造林等一係列舉(ju) 措,使荒山披上綠裝,幹涸河床裏流滿了清水。“我們(men) 還通過無人機、水質傳(chuan) 感器等科技手段進行數據巡河,努力保證‘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夏吾卓瑪說。
“我們(men) 嗬護水,水滋養(yang) 了我們(men) 。我們(men) 是守護者,同時也是受益者。”夏吾卓瑪介紹,由於(yu) 水資源生態環境不斷好轉,水質不斷提高,黃南州建起了礦泉水廠,農(nong) 區產(chan) 品綠色有機,黃河旅遊紅紅火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了可靠依托,各族群眾(zhong) 收入不斷提高,生動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我們(men) 要把對黨(dang) 和政府的感恩之情轉化為(wei) 實際行動,扛起源頭責任,更好保護生態,讓‘三江之源’源清流潔,讓‘中華水塔’堅固充沛,讓各族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滋潤甘甜。”夏吾卓瑪說。
如今的三江源頭,無數當地牧民像愛護眼睛一樣自覺保護環境,他們(men) 自發組織“馬隊”撿拾垃圾、傳(chuan) 遞環保政策;當地學校開設了數不清的“環保超市”,以垃圾換文具,在學子心中樹立綠色生態意識;一個(ge) 又一個(ge) 如“綠色江河”一樣的民間環保組織來到青海,來自全國各地的誌願者常年駐紮在自然條件最惡劣的保護區驛站,在雪山下分類回收一袋又一袋垃圾,參與(yu) 垃圾調查、走訪牧民群眾(zhong) 。青海人民深信,保護生態環境,就是守護自己的家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為民履職 隻有進行時
“我是來自基層的代表……”這是夏吾卓瑪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雖然當全國人大代表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但身為自來水公司職工的她,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個工作生活在最基層的普通工人。[詳細] -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夏吾卓瑪:紮實調研 助力改善生態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隻有不停地學習、鑽研,才能更好地履職盡責。”夏吾卓瑪說。[詳細] -
【履職故事】全國人大代表夏吾卓瑪:為脫貧致富建言獻策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自來水公司員工夏吾卓瑪一直關注著家鄉貧困群眾生活。一年來,她積極履職,工作之餘還經常到貧困村農戶家調研,為推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建言獻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