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春天裏的青海故事】湖畔牧家,小原羚“豆豆”認親記

發布時間:2022-03-28 16:05:00來源: 青海日報


追隨。姚斌 攝


母親(qin) 般的養(yang) 育。(資料圖片)

  時令已過春分,青海湖北岸,天空雲(yun) 卷雲(yun) 舒。微風漸興(xing) ,金黃色牧草起伏不定。今年的大湖提早開裂,解凍後的湖麵波瀾不驚。不遠處,牧人在悠閑放牧,視野所及安詳平和。

  3月24日,記者第3次來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鎮環倉(cang) 秀麻村,拜訪一位叫周增本的牧人。找尋他的緣由,是因為(wei) 他們(men) 家添了一位可愛而又特殊的“家庭成員”——一隻小普氏原羚。

  半個(ge) 多月來,盡管我們(men) 已經習(xi) 慣了目睹一隻普氏原羚與(yu) 牧人形影不離的場景,但每當凝望那片草色枯黃的原野,牧人周增本無論走向何處,一隻小原羚總是在6、7米外不緊不慢地跟隨著他,心裏便會(hui) 湧起一種無以名狀的感動,不禁令人熱淚盈眶。

  這隻小原羚名叫“豆豆”,是周增本的小女兒(er) 李冒加為(wei) 它起的。和豆豆近8個(ge) 月的朝夕相處,原來的4口之家儼(yan) 然成了5口之家,周增本、妻子紮西卓瑪、大女兒(er) 才讓梅朵、小女兒(er) 李冒加,還有“豆豆”。

  去年7月的一天清晨,周增本和鄰居索南才讓像往常一樣去放牧,翻過一道土坡後,在一片低窪的草場,意外發現了一隻小原羚。在遠處靜靜守候了4個(ge) 小時,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他們(men) 初步判斷,這隻小羚羊在出生後不久,也許因為(wei) 周圍環境存在危險,被母羊遺棄了。

  索南才讓告訴記者:“發現小羊後,我們(men) 一直沒看到大羊過來,就趕緊給哈爾蓋派出所幹警李士楨打了電話。等李幹警到了以後,按照以往的救助習(xi) 慣,我們(men) 又守了4個(ge) 小時,還是沒有大羊過來,所以采取了救助措施。”

  周增本把小羊抱回家,安放在夏窩子的牧帳裏,頭兩(liang) 天,小原羚不肯吸吮牛奶,蜷縮在毯子上一動不動,到第三天的時候,已經有些奄奄一息。也許是小家夥(huo) 想媽媽了。

  妻子紮西卓瑪始終沒有放棄喂養(yang) 它,最初的3天,她每天都要花6個(ge) 多小時,或跪著或趴著,把奶嘴一次次伸進“豆豆”口中,但又一次次被吐了出來。一家人整夜操心,輪流給它喂水喂奶,紮西卓瑪還在它的脖子上係了一條黃色的哈達,當做“幸運結”,希望小原羚能活下來。

  “謝天謝地,到第三天中午的時候,‘豆豆’終於(yu) 肯吃奶了,看著它用力吸吮奶嘴時,我們(men) 一家都哭了,它終於(yu) 接受我們(men) 了。”才讓梅朵紅著眼圈說。

  隨著時間推移,“豆豆”一天比一天活潑,在帳房裏蹦蹦跳跳,除了睡覺,片刻都不安靜,不是踢翻了鍋,就是踩破了碗。於(yu) 是,作為(wei) “懲罰”,大家一致同意,不定時把這個(ge) 不安分的小家夥(huo) 拴起來。

  在“豆豆”長到3個(ge) 月大的時候,食量開始猛增,一天需要喂3.5公斤牛奶。為(wei) 此,周增本和妻子商量後,把家裏的犛牛全部賣掉,換成了產(chan) 奶量大的西門塔爾。照周增本的話說,豆豆的飯量太大了,都養(yang) 不動它了。

  如今,“豆豆”已經快8個(ge) 月大了,長得圓咕隆咚。

  午後陽光明媚,無疑,這是周增本一家增進親(qin) 情的幸福時光。

  在被圍欄圈住的一小塊牧場,或許是獨自呆久了,或是見到了新麵孔,“豆豆”剛被放出來,便四處蹦跳起來,一刻也不停歇,它屁股上那團極為(wei) 顯眼的白毛——像桃心般慢慢綻開,好似在取悅我們(men) 。

  李冒加輕柔的目光落在“豆豆”身上,她紅著臉說:“在我眼裏,‘豆豆’就是我們(men) 家的一員,它是我們(men) 家的第5名成員。我從(cong) 來沒有把它當作動物看,它就是我的親(qin) 弟弟。”

  “我們(men) 每次開車出門,剛把車門打開,‘豆豆’就會(hui) 第一個(ge) 跳到座位上,就是車子的副駕駛位置,它認定這是它的專(zhuan) 座,不讓別人坐。有時候,我們(men) 要在外麵待一整天,為(wei) 了照顧它,就把牛奶裝在保溫瓶裏。它餓了,再倒進奶瓶裏喂它。”

  談起在“豆豆”身上發生的趣事,才讓梅朵的眼睛頓時大了一圈。

  “去年年底的一天下午,我阿爸好心讓小家夥(huo) 去羊棚外活動活動,可它一出去就野了,竟然蹦過網圍欄,跑得無影無蹤……我在縣城上班,聽說‘豆豆’找不到了,趕緊請假打車回來,全家出動,滿草原喊著它的名字,把周圍能到的草場找了個(ge) 遍。

  到夜裏11點多,我們(men) 才回家。那天晚上,全家人的心情都壞透了,老是把事情往壞裏想,怕它遇到危險,怕它遇到狼、狐狸。我也害怕它遇到羊群(普氏原羚種群)被它們(men) 帶走,從(cong) 此再也見不到它。真的,總覺得‘豆豆’回不來了……

  還好!還好!這個(ge) 小家夥(huo) 還算有良心。第二天一大早,它就在太陽下踩著碎步,在房子周圍亂(luan) 跑。一見到它,我當時真得特激動,哭了,真的。”

  “‘豆豆’一直是我們(men) 家的驕傲!”捋了捋被風吹起的劉海,李冒加接著說:“假期裏,我可以天天見它,可到西安上學時,每天晚上就隻能和它視頻聊天。你們(men) 不知道,我們(men) 宿舍的同學都看傻了,羨慕的不得了。每天一閑下來,就鬧著讓我趕緊和家裏視頻,要和‘豆豆’見個(ge) 麵,現在‘豆豆’都成我們(men) 學校的網紅了……”

  周增本告訴我們(men) ,“豆豆”在長至六個(ge) 月後,不如從(cong) 前那樣粘人了,反倒是喜歡獨處。於(yu) 是,他給“豆豆”搭了一個(ge) 大羊棚,食物也由牛奶換成了精飼草料。他說,等到牧草返青的時候,就是“豆豆”放歸的時候,它一定會(hui) 走向草原深處的家園,那個(ge) 家,會(hui) 有更多關(guan) 愛它的家人。

  此刻,夕陽西下,曠野一片寂寥。記者的視線中出現了兩(liang) 群各100多隻的普氏原羚,它們(men) 魚貫行進在清澀幹燥的寒風中,儼(yan) 然是湖畔家園的主人。還會(hui) 時不時停下來回望著記者。此時,大家不禁內(nei) 心湧動著一股暖流,對即將離開這片曠野的記者而言,這又何曾不是一次最有意義(yi) 的送別?

  編者的話

  我們(men) 將持續關(guan) 注這隻普氏原羚,直到它回歸自然。

  在青海湖畔,生活著世界上最瀕危的有蹄類動物——普氏原羚。它們(men) 比世人關(guan) 注的藏羚羊更稀有,比“東(dong) 方寶石”朱鹮更瀕危,比國寶大熊貓更珍貴。曾經種群數量巨大的它們(men) ,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曾一度遭到捕獵,數量急劇下降。所幸,隨著上世紀80年代後期,通過政府、民間、環保人士等不同層麵的重視與(yu) 保護,青海湖區域的普氏原羚的種群規模已由2004年的不足300隻,增至2021年的2800隻左右。

  在青海湖畔,有這樣一群人,他們(men) 世世代代與(yu) 野生動物守望相助,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救助普氏原羚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在青海湖畔,為(wei) 保護普氏原羚種群,剛察縣環保部門在環青海湖普氏原羚重點分布區建成18處種群交流試驗通道,設立20處野外飲水點,恢複和擴大棲息地1633.33公頃,降低網圍欄高度,有效地緩解了普氏原羚分布區棲息地割裂、種群交流弱化、枯水季飲水困難等生存問題。

  時至今日,從(cong) 天空到湖麵,從(cong) 草原到沙漠,從(cong) 湖畔到遠山,從(cong) 濕地到花海,從(cong) 飛禽到走獸(shou) ,從(cong) 自發到自覺,生活在青海湖區域的人們(men) 正不遺餘(yu) 力地嗬護著周邊多樣性的生物。對他們(men) 而言,全球隻有一個(ge) 青海湖。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