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阿爸多傑”和他的“金灘鳥島”

發布時間:2022-03-30 09:33: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圖為(wei) 多傑老人和他身後的關(guan) 秀濕地。王浡 攝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曲河畔,流傳(chuan) 著一個(ge) 老人與(yu) 濕地的感人故事:22年前,多傑老人舉(ju) 家搬來,守護著這片關(guan) 秀濕地,老人每天都會(hui) 沿著這片他稱之為(wei) “金灘鳥島”的濕地巡護查看。他說,隻要還走得動,自己就要一直走下去,守護好中華水塔。

  “家園都不美了,日子怎麽(me) 能好過?”

  藏藍色的舊西裝、隨身挎著望遠鏡,見到多傑老人時,他剛結束上午的巡護回到自己的“瞭望站”,見到有生人來,多傑老人靦腆地抿嘴笑笑,伸出滿是老繭的手與(yu) 記者打招呼。

  多傑老人今年71歲了,由於(yu) 常年在外巡護,他的皮膚被曬得又黑又皺,像是牧草下麵的黑土地。雖然年紀大了,但他走起路來腰杆直直的,隱約能看出他當民兵連長時的風采。

  多傑老人的家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多禾茂鄉(xiang) 秀恰村,黃河的一級支流澤曲河從(cong) 村子裏流過。

  澤曲河沿線濕地眾(zhong) 多,星羅棋布,2020年12月25日,青海澤庫澤曲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正式入選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的“國家濕地公園名單”。

  作為(wei) 澤曲國家濕地公園中的濕地之一,在多傑家草場中的關(guan) 秀濕地原來可不是這副水草豐(feng) 美的模樣。

  1999年,村裏重新對草場進行確權分配。因為(wei) 這片牧場大多是濕地,“草少,地也少,養(yang) 活不了多少牛羊,所以誰都不願承包”。作為(wei) 村裏的老黨(dang) 員,多傑主動要求把這片草場劃分給自己,成了這片濕地的主人。

  接手這片草場沒多久,多傑就見到了他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場景:非法捕獵者在濕地邊肆意捕魚獵鳥,眼看著一個(ge) 個(ge) 生靈在他們(men) 手裏沒有了氣息,多傑想起了父親(qin) 的那句話:“鳥兒(er) 繁衍的地方,是草原的福地,失去它們(men) ,草場就會(hui) 沒有靈氣。”

  從(cong) 那以後,多傑決(jue) 定放下牧鞭,成為(wei) 這片濕地的“守護者”。巡護草山、撿拾垃圾、防止非法捕獵,多傑為(wei) 了保護這片濕地,幾乎天天都在巡護,他的口中經常掛著一句話:“家園都不美了,日子怎麽(me) 能好過?”

  每天天一亮,多傑就提著水壺出門巡護濕地。冬天水少,他要頂著寒風繞著濕地走一圈,“鼻子都快凍掉了”。夏天水多,濕地的主體(ti) 變成了一片周長近5公裏的湖泊,多傑每天都要繞湖步行3周。

  “天一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回來,家裏的活根本指望不上他。那片草場他都圍起來不讓牛去吃草,自家的牛都在租來的草場裏吃草。”多傑長子紮西拉旦說。

  巡護不僅(jin) 是查看,遇到非法捕獵,多傑還會(hui) 上去勸阻。有人抓魚,多傑趕過去和他們(men) 理論,被打得滿嘴是血;有人打鳥,多傑上前製止,被人用水桶打破了腦袋……派出所的民警們(men) 心疼多傑老人,每次都叮囑他要第一時間報警,不要自己上前,可多傑就是心急,“多耽誤一分鍾,就多消失幾條生命。”多傑說,後來黃南州林業(ye) 部門在濕地旁的山坡上豎起了監控攝像頭,遇到非法捕獵,民警們(men) 就會(hui) 第一時間看到,多傑再也不用單槍匹馬前去勸阻了。

  在老人22年來的精心守護下,關(guan) 秀濕地的環境越來越好,鳥類數量由原來的100多隻,發展到了現在最多時的2000多隻。“草多了,鳥也多了,到了夏天,還能看見一些小動物呢。”多傑老人說。

  “好朋友們(men) 飛來了,我就開心得很”

  22年的守護,讓多傑老人對濕地裏的生靈充滿了感情,“就像是一個(ge) 個(ge) 好朋友,看見它們(men) ,我就從(cong) 心底裏高興(xing) 。”

  為(wei) 了更好地觀察和守護濕地,老人自費20多萬(wan) 元在濕地旁的山頂上建起了三間“瞭望站”,四麵采光的玻璃房能將濕地全貌盡收眼底。多傑介紹,這三間房子每年夏天可以租出去,不僅(jin) 能讓遊客和攝影愛好者觀察到濕地裏的鳥類,還能不幹擾鳥類的正常生活。“這也是我的‘值班室’,每天都來這坐一坐,看看我的老朋友們(men) 怎麽(me) 樣。”多傑說。

  “那是‘花脖子’,遠處那隻是‘紅嘴尖’,湖邊的那隻是‘黑頭鳥’。”長期和鳥類相處,識字不多的多傑老人有了一套自己的命名方法,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能叫上名字的鳥類就有80多種。“有專(zhuan) 家來數過,說我的‘金灘鳥島’裏有180多種鳥類呢!”提起他的老朋友,老人的眼裏閃著光。

  多傑老人幾乎每年都會(hui) 救助幾隻受傷(shang) 的鳥,去年是一隻百靈鳥,前年是一隻黑頸鶴。“當時那隻‘拉當(意為(wei) 大體(ti) 型的鳥,指黑頸鶴)’掉在岸邊,我趕緊衝(chong) 過去,幫它包紮了腿傷(shang) ,它一瘸一拐地飛走了。”提到救助過的鳥類,多傑老人如數家珍,“鳥兒(er) 們(men) 都念著情呢,每次飛過來都會(hui) 衝(chong) 我打招呼。”

  多傑老人說,每到夏天,草原正綠的時候,成群的鳥兒(er) 就會(hui) 來到這片濕地。綠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泊,或飛或遊的鳥群,“想想就覺得好高興(xing) 。”

  聽說了多傑老人的事跡,尖紮縣自然資源局幫他解決(jue) 了垃圾桶、棉服等設施裝備,局長還專(zhuan) 門送給他一個(ge) 望遠鏡,好讓他更方便地觀鳥。從(cong) 此,多傑老人的脖子上就多了一個(ge) “寶貝”。

  “冬天鳥少,我的好朋友們(men) 都飛走了,聽不見鳥叫,心裏還挺難受的。”多傑老人用望遠鏡看了看湖麵,自言自語道,“春天已經到了,湖麵快解凍了吧。”

  “環境越來越好了,生活才會(hui) 越來越好”

  22年,濕地變得越來越美,多傑老人的皺紋也越來越深,但他依舊充滿了幹勁,他心裏盤算著,從(cong) 現在起,要用手機拍下濕地每年的變化,還要學習(xi) 鳥類的知識,掌握不同鳥類的生活習(xi) 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們(men) 。

  多傑老人不僅(jin) 自己以身作則堅持巡護,還給村民們(men) 宣傳(chuan) 環保思想和環保政策,給遊客講述環保故事,讓更多的人樹立保護生態的理念。

  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多傑的影響,加入保護環境的隊伍中,他們(men) 都親(qin) 切地稱多傑為(wei) “阿爸多傑”(意思是尊敬的長輩)。

  問及困難,多傑指了指自己胸前的黨(dang) 徽,說:“我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隻要還能走,我就要把濕地保護好。”

  “以前覺得不理解,現在我覺得父親(qin) 做的事才是真正有意義(yi) 的事。”受到父親(qin) 的影響,紮西拉旦也參與(yu) 到濕地巡護工作中,撿垃圾、巡護濕地、救助鳥類,紮西拉旦接過了父親(qin) 手中的“接力棒”,成了濕地新的“守護者”。

  隨著國家對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生態環保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牧民加入生態保護的隊伍,“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水塔正變得越來越美麗(li) 。

  “環境越來越好了,生活才會(hui) 越來越好。”隨著生態環境不斷變好,澤曲河畔的牧民們(men) 也都吃上了“生態飯”,合作社辦得紅紅火火,牧家樂(le) 開得有聲有色,“家裏的收入比原來多了好幾倍。”村民華旦說。

  春天的腳步慢慢臨(lin) 近,關(guan) 秀濕地也在慢慢解凍,多傑老人脫下厚厚的棉衣,挎著望遠鏡站在“瞭望站”邊眺望遠方,“天氣熱起來了,我的好朋友們(men) 就要來了。”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