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快遞代收亂象
不告知就放,丟(diu) 失現象時有發生
記者調查快遞代收亂(luan) 象
由於(yu) 快遞被他人代簽,維權陷入僵局——來自浙江溫州的張文(化名)沒有想到,自己的快遞被代收點代簽後丟(diu) 失了,他找物流公司投訴,卻因“已簽收”被對方“踢皮球”。
快遞員給出的解釋是每天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如果全部等待收件人驗貨再簽收,就很難完成工作量,因此隻好將快遞送至代收點,並替收件人簽收,再通知收件人自取。
“快遞在送達代收點後,被工作人員掃碼代簽,隨後擺放在貨架上等待自取,就在這時,另一名收件人將快遞拿走了。”張文後續通過代收點的監控視頻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張文認為(wei) ,快遞員未經其同意擅自把快遞放在代收點,代收點又管理不善,最終導致其快遞丟(diu) 失。
張文的經曆並不是孤例。在天津薊州,《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數小區能送快遞上門的隻有兩(liang) 三個(ge) 快遞品牌,其他快遞一律被放在門口超市或者附近代收點。快遞員一般是將快遞放在代收點後,才會(hui) 短信通知收件人,甚至不通知,也不會(hui) 提前詢問收件人是否可以放在代收點。
“很多快遞員都不通知收件人,直接將快遞統一放在代收點,讓收件人自取,而且一般是係統自動發送取件碼,並告知收件人去哪個(ge) 代收點取件。”家住天津薊州的魏巍(化名)結合自己取快遞的經曆說。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一種現象:快遞除了被快遞員擅自送至代收點外,還有的快遞被放進快遞櫃,再由快遞員向收件人發送一條取件信息並附帶取件碼,取件碼被掃描後,係統會(hui) 自動認為(wei) 快遞確認簽收,但在這期間收件人無法檢查物品是否被損壞。
近年來,網購規模越來越大,配送問題隨之凸顯。為(wei) 解決(jue) 配送“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快遞櫃、快遞代收點等應運而生。據了解,快遞代收點主要開在一些小區附近,既有以加盟形式開的專(zhuan) 門代收點,也有一些便利店、房產(chan) 中介兼營代收業(ye) 務。
記者近日隨機采訪多人發現,“沒通知有快遞就被放到代收點,離家1公裏遠”“特意備注不要放代收點,還是放了”“去代收點好幾次都沒人”“拿快遞東(dong) 奔西走就像開盲盒”“快遞服務是標準化服務,服務協議約定的是送到門的配送服務,有些貴重快遞需要當麵開箱驗收,生鮮需要馬上保鮮處理,如造成損失該誰承擔”……原本為(wei) 方便消費者而設立的快遞代收點,近年來卻被消費者頻頻吐槽。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代收點不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取件時間不合理,快遞被隨意堆放,丟(diu) 失快遞等現象時有發生。
有快遞員告訴記者,許多有代收點的地方根本沒有快遞員,而是由快遞站將快遞分好後,分配給代收點,代收點再通知收件人掃碼取件。
而根據2018年5月1日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經營快遞業(ye) 務的企業(ye) 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
既然有相關(guan) 規定,為(wei) 何代收亂(luan) 象仍然頻頻出現?
在北京物資學院教授鄔躍看來,快遞企業(ye) 對末端員工采取加盟的方式,造成了即使存在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行業(ye) 規定,快遞員在沒有各項保障的情況下,也難以按照規定嚴(yan) 格執行。
“隨著快遞行業(ye) 的業(ye) 務量快速上升,快遞末端的激勵體(ti) 製沒能很好地適應目前市場化的需求,進而導致在快遞末端這一環節中,消費者和快遞員之間的矛盾逐漸突出。”快遞物流行業(ye) 專(zhuan) 家趙小敏說。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指出,治理代收亂(luan) 象需要多管齊下。代收點本是為(wei) 方便消費者服務的,應優(you) 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建議快遞企業(ye) 優(you) 化對快遞員的績效考核和獎懲措施,讓快遞員有提升服務的動力;通過合同等方式理順快遞企業(ye) 與(yu) 代收點之間的權利義(yi) 務關(guan) 係,快遞企業(ye) 要加強對代收點的監督;郵政監管部門也要加強對快遞企業(ye) 和代收點的監管,可通過罰款、責令停業(ye) 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ye) 務經營許可證等方式,督促快遞行業(ye) 提升服務質量。
“在政策層麵,要加快引導民營快遞企業(ye) 主體(ti) 轉型升級,讓企業(ye) 來維護員工的生存利益,履行企業(ye) 市場主體(ti) 的社會(hui) 責任,同時也要改進完善快遞市場的政策法規體(ti) 係,補全政策法規的短板。快遞企業(ye) 也要加強員工的培訓與(yu) 法治觀念的培養(yang) ,以罰為(wei) 主、以罰代管的管理方法需要做出改變,人文關(guan) 懷要更多一些。”快遞物流業(ye) 專(zhuan) 家劉建新說。
趙小敏也從(cong) 快遞末端角度提出建議:快遞員的保障福利機製應進一步完善,同時快遞員也應提升自身競爭(zheng) 力,做到“送好每一件”。(記者韓丹東(dong) 實習(xi) 生薑曉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