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花腰帶,串起“浙阿一家親”
3月25日,海拔2700多米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宅壟鎮蕊豐(feng) 村,藏族老人雍國壽家迎來了一群說普通話的客人。圍著火爐,61歲的雍國壽興(xing) 高采烈地講解村裏的傳(chuan) 統手工藝品藏式花腰帶。
這些客人是來自江浙地區的一支設計團隊,團隊負責人劉璿說,這已是她第四次到蕊豐(feng) 村來。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的對口支援和牽線下,她和團隊來到這裏,想為(wei) 高半山村的藏族婦女做一些實事——將寨子裏藏族婦女閑暇之餘(yu) 都會(hui) 手工編織的藏式花腰帶“變現”。
蕊豐(feng) 村是一個(ge) 典型的嘉絨藏寨。嘉絨藏族婦女會(hui) 將羊毛、牛絨、麻等材料用手工搓絞成細線,然後織成毪子、麻布,然後剪裁縫製成腰帶,並繡上色彩豔麗(li) 的花朵、山水等民族圖案。每逢重大節日,男女老少都會(hui) 穿戴這種藏式花腰帶。
“花腰帶是我們(men) 口口相傳(chuan) 的技藝。”雍國壽說,他家4個(ge) 女兒(er) 都會(hui) 做,一條簡單的花腰帶,需要七八天時間才能做完。
如今,嘉絨涉藏地區的藏式花腰帶已經被評為(wei) 國家級非遺藏族編織刺繡傳(chuan) 統手工藝。
在劉璿和設計團隊看來,這是嘉絨藏族婦女一針一線留給一家人的溫馨記憶,是一個(ge) 地區特別的文化記憶。但要將花腰帶“變現”,進而做好、做活,並不容易,“一方麵,這裏山高路遠,多年來手工技藝發展變化不多,產(chan) 品形式比較單一,難以應對市場的多變需求。另一方麵,這份手工技藝中融入了嘉絨藏族的非遺文化,改變創新的同時必須注意保護和傳(chuan) 承。”
帶著問題和思考,一個(ge) “嘉絨德咪”婦女共富計劃悄然萌生。浙江德清駐小金對口支援工作隊相關(guan) 負責人解釋說,設計團隊將幫助當地創新傳(chuan) 統技藝,打造衍生文創產(chan) 品,同時進行品牌嫁接,進而打響知名度,提高當地家庭婦女的勞動收入。
這一計劃得到小金婦聯和宅壟鎮的積極響應。蕊豐(feng) 村委會(hui) 婦女主任楊富玉說,目前,當地已投入10萬(wan) 元啟動資金;在設計師團隊的指導下,村上已在嚐試帶有花腰帶文化的手鏈、耳飾等產(chan) 品的創新製作。
不僅(jin) 如此,宅壟鎮還在蕊豐(feng) 村組建了相關(guan) 合作社,希望在合作社吸引帶動下,引領全鎮更多婦女參與(yu) 這項致富計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全方位幫扶 譜寫濃濃“金川情”
“中午吃了‘丹巴禮盒’裏的香腸,鹹甜可口,肉質有嚼勁。”近日,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市民王先生在嚐了來自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的香腸後讚不絕口。[詳細] -
浙阿一家親 高原氣象新
日前新一輪浙阿對口支援展開,幫扶工作隊像香香李一樣跨越千裏來到阿壩州,圍繞產業協作、數字化轉型、消費幫扶、文化交流和援派鐵軍五張“金名片”,進藏家、訪牧民、謀舉措,讓阿壩煥發新氣象。[詳細] -
“浙甘援建數智平台”場景應用平台上線
近日,“浙甘援建數智平台”上線,該平台是浙江省首個對口支援數字化管理服務平台,也是甘孜州首個落地的“數字甘孜”場景應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