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青海省果洛州用實際行動當好“中華水塔”守護人

發布時間:2022-04-25 10:23:00來源: 新華網

  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在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顏喀拉山和阿尼瑪卿山之間,由位於(yu)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的“黃河源頭姊妹湖”紮陵湖、鄂陵湖導出的黃河水不斷向東(dong) 蜿蜒奔騰。

  果洛州地處三江源、黃河發源地,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黃河流經果洛州內(nei) 五縣760餘(yu) 公裏,自然景觀壯麗(li) 秀美,草原廣布,峽穀險峻,擁有三江源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生態功能區,構成了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這是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拍攝的黃河源頭“姊妹湖”之一的紮陵湖風光(3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呂雪莉 攝

  近年來,果洛州始終把黃河保護的“源頭責任”扛在肩上,開展了大規模的黃河治理保護工作,紮實推進“河湖長製”“林草長製”,境內(nei) 黃河、長江流域地表水Ⅱ類水質和各縣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黃河出境斷麵水質達到Ι類。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在近日召開的果洛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果洛州委書(shu) 記張曉軍(jun) 表示,果洛州要緊扣“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目標,既要讓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活力,也要促進果洛州經濟社會(hui) 健康持續發展。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一處濕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果洛州境內(nei) 黃河流長占黃河總長的16%、占青海境內(nei) 黃河總長的58%。“果洛州要把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融合銜接起來,深度融入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紮實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工作。”張曉軍(jun) 說。

  據了解,果洛州將加強黃河生態保護力度,紮實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工作,精心實施生態保護修複工程,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嚴(yan) 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製度。精心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二期規劃、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嚴(yan) 格落實河(湖)長製、草長製,加強雪山冰川凍土動態監測,對阿尼瑪卿冰川群實施封禁保護;落實瑪沁縣黃河源區格曲河流域水環境生態保護和發展綜合治理二期項目、達日縣黃河幹流德昂鄉(xiang) 段河岸緩衝(chong) 帶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工程、黃河果洛流域林草生態修複等重點項目,重點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修複果洛示範區。


位於(yu)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境內(nei) 的黃河。新華社記者 李占軼 攝

  在被譽為(wei) “千湖之縣”的果洛州瑪多縣,連綿起伏的山巒下,草場泛出淡淡的青色,紮陵湖、鄂陵湖碧波蕩漾。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nei) 的鄂陵湖(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占軼 攝

  作為(wei) 重要產(chan) 水區,果洛州將把節水作為(wei) 約束性指標納入政績考核範圍,計劃實現年用水量1萬(wan) 立方米及以上的工業(ye) 和服務業(ye) 用水單位計劃用水管理實現全覆蓋。“要持續推進瑪多縣域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確保年底前完成達標建設任務。對各水電站實施生態基流下泄量監控,保障河流生態流量,完善農(nong) 牧區集中供水和節水配套設施建設,嚴(yan) 厲打擊非法取用水,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有效保護。”張曉軍(jun) 說。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nei) 拍攝的一群斑頭雁。新華社記者 李占軼 攝

  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果洛州將促進生態文明高地和產(chan) 業(ye) “四地”建設結合起來,實現生態資源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化。加大“果字號”品牌培育和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認定力度,加強生態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關(guan) 鍵技術的引進、研究和示範推廣,提升生態畜牧業(ye) 發展的科技含量;加快推進瑪爾擋抽水蓄能項目、城鄉(xiang) 清潔取暖等重點項目工程,做好瑪沁縣“光牧儲(chu) ”多能互補綜合一體(ti) 化項目建設;挖掘自然生態、紅色文化、民俗風情等優(you) 勢,突出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和黃河文化、紅色文化、格薩爾文化為(wei) 一體(ti) 的文旅品牌融合上創新思路,積極探索以生態為(wei) 主題的文化旅遊新路徑。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nei) 拍攝的三匹狼。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蜿蜒奔騰,激流濺起的黃河水遙望阿尼瑪卿雪山,流經格薩爾文化長廊。“我們(men) 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找準與(yu) 果洛文化的切合點,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地塑造有果洛特色的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把黃河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與(yu) 全國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結合起來,相互融合,打造黃河文化長廊,加大《從(cong) 黃河到長江》巡演,創造更多精品文化作品,提升外宣文化底蘊。要圍繞黃河文化實施好新型城鎮化,把瑪多、達日、甘德、瑪沁、久治等沿黃河流域的主要城鎮,打造成黃河文化主題特色城鎮,為(wei) 加快新時代新果洛建設凝聚精神力量。”張曉軍(jun) 說。

  山川巍峨湖泊靜謐,野生動物悠然自在……黃河源頭美景依然。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