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鄉村振興心不改,高原飛下山鷹來

發布時間:2022-05-27 11:09:00來源: 人民網-四川頻道

  “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歌詞裏描繪的,是天堂一樣的家鄉(xiang) ;曲調裏傾(qing) 訴的,是赤子一般的情懷。這情懷,是藏族小弟山鷹對家鄉(xiang) 的熱愛,也是漢族大哥鄒淩對家國的擔當。如今,這些情懷寄托在一條條圍巾上,走出大山,走下高原,走向千山萬(wan) 水,走進千家萬(wan) 戶。

  蘭(lan) 措馬,是四川省阿壩州阿壩縣的一個(ge) 村,是山鷹從(cong) 小長大的地方。漁子溪,是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的一個(ge) 村,是鄒淩紮根基層的地方。這兩(liang) 個(ge) 地方,都有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都在日新月異地變得更美好。不過,兩(liang) 地雖然同在阿壩州,卻是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兩(liang) 個(ge) 人很難會(hui) 有交集。是民族團結的心聲,把他們(men) 聚合在了一起;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號角,把他們(men) 召集在了一起。

  蘭(lan) 措馬村裏,大人們(men) 都會(hui) 編織,孩子們(men) 都學編織,編織是這裏的基本生存技能,包括帳篷在內(nei) 的很多東(dong) 西,需要編織的手藝才能完成。山鷹看到這些,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熟視無睹,反而發現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靈感。“編織圍巾賣到山外去,讓村民們(men) 都致富!”他下定了決(jue) 心,有了奮鬥的方向。


人們(men) 戴著蘭(lan) 措馬村民編織的圍巾。受訪者供圖

  他們(men) 本想用村名“蘭(lan) 措馬”注冊(ce) 商標,以凸顯企業(ye) 的集體(ti) 經濟性質,同時抒發大家熱愛家鄉(xiang) 的感情。但按照相關(guan) 法律規定,地名不能注冊(ce) 為(wei) 商標,所以改為(wei) 注冊(ce) 了“藍措馬”品牌。這個(ge) 名字,讓人們(men) 更加容易地聯想到藍天白雲(yun) 的村莊,從(cong) 而提高了品牌傳(chuan) 播度。

  編織圍巾的原料好找,高原上有很多犛牛和羊。犛牛絨可以編織高檔圍巾,羊毛可以編織低檔圍巾,正好形成高低端搭配,全麵適應市場需求。但是,像其他初創品牌一樣,圍巾的銷路並不容易打開。一時間,大家都被這個(ge) 問題難住了。

  就在這時,像正要睡覺有人遞來了枕頭,漁子溪村支部書(shu) 記鄒淩受組織委派,來到蘭(lan) 措馬村參加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建民族團結的工作。當他了解到村裏的困難,傾(qing) 聽了山鷹的想法,決(jue) 定幫助這個(ge) 鄉(xiang) 村品牌走出去。


女工在漁子溪編織。受訪者供圖

  2022年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14周年紀念日,山鷹帶著幾個(ge) 員工來到漁子溪,在汶川縣黨(dang) 委、映秀鎮黨(dang) 委、漁子溪村兩(liang) 委及當地群眾(zhong) 的熱情幫助下,舉(ju) 辦了“藍措馬”品牌圍巾展示活動。村裏還積極幫助他們(men) 尋找合適的房屋作為(wei) 編織車間,讓他們(men) 先在漁子溪站住腳。

  麵朝大海,才能春暖花開。麵向市場,才能發展興(xing) 旺。下一步,鄒淩準備幫助山鷹他們(men) 繼續向成都方向發展,去對接更大更好的市場。此外,鄒淩還計劃和山鷹等人一起到甘肅省甘南州考察當地的編織企業(ye) ,以打開大家的眼界,確定發展的方向。聽說那裏的品牌能夠出口到歐洲等地,山鷹受到了鼓舞——他決(jue) 心提高自己品牌的質量,也打造一個(ge) 著名的中國服飾品牌,向國際市場拓展壯大。

  “剛來當天,鄒書(shu) 記就幫我們(men) 賣了160條圍巾,價(jia) 值十多萬(wan) 元。”山鷹說,在鄒淩的幫助下,他們(men) 的圍巾賣到了遙遠的吉林省長春市,不但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收入,還可以通過產(chan) 品促進兩(liang) 地之間的文化交流,真是有意義(yi) 。如果不走出大山,很難想象能有這樣好的發展局麵。


漁子溪的顏色:家國情懷中國紅。受訪者供圖

  在漁子溪,山鷹和同來的幾個(ge) 員工被這裏的很多事情感動和震撼了。他們(men) 說,這裏生活條件好、鄉(xiang) 村風景美、精神麵貌新、家國情懷重,大家都生活得心意暖暖其樂(le) 融融。“如果蘭(lan) 措馬村民也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就好了!”山鷹和夥(huo) 伴們(men) 明確了自己的誌向,要為(wei) 家鄉(xiang) 的振興(xing) 發展更努力地去奮鬥。

  小時候,因為(wei) 村裏條件不好,山鷹沒有念多少書(shu) 。但他知道知識的力量,知道漢語的重要。於(yu) 是在長大後,他找機會(hui) 去了北京,用幾年時間學會(hui) 了漢語。現在,他的普通話說得很標準。他覺得,作為(wei) 中國人學好了漢語,就打開了一個(ge) 廣闊的天地,就擁有了無數的機會(hui) 。他的心願是,發展好圍巾品牌的同時,讓更多的藏族同胞學會(hui) 漢語,讓大家都能更好地發展。

  “讓蘭(lan) 措馬村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這裏的原生態文化傳(chuan) 承賡續,是我的心願,也是我作為(wei) 一個(ge) 黨(dang) 員應該承擔的責任。”鄒淩說。這個(ge) 來自北方的企業(ye) 家、熱心的公益人、優(you) 秀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14年來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漁子溪。現在,他帶領村兩(liang) 委和當地群眾(zhong) ,把溫暖傳(chuan) 遞給更遠更多的人們(men) ,以回報全國人民對於(yu) 漁子溪的家國大愛。

  蘭(lan) 措馬,馬到成功;漁子溪,魚水相依。美好的地名裏,有著美好的寓意;美好的情懷裏,有著美好的期許。這幾天來,鄒淩每天幫著蘭(lan) 措馬村民賣圍巾,銷售形勢喜人。截至目前,已經賣了將近400條,價(jia) 值36萬(wan) 多元。更讓大家高興(xing) 的是,在鄒淩的聯係介紹下,這種圍巾已經開始走出國門,銷售到了國際市場。品牌發展的速度,有點出乎意料地快,大家對發展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鄉(xiang) 村更有信心了。

  “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這句歌詞,隻有放在國家人民的層麵上,才能最深刻最博大地展示它所包含的情懷。這種情懷支撐著蘭(lan) 措馬村、漁子溪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支撐著更多的人去建設一個(ge) 更好的未來中國。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