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海西州:羊糞變“寶”引領村集體產業新方向

發布時間:2022-06-09 09:55:00來源: 新華社

  高原初夏,萬(wan) 物奮力生長,柴達木盆地深處,幾百畝(mu) 枸杞苗正在抽枝掛果。42歲的杞農(nong) 孫曉紅到自家地裏轉一圈,算一算今年的收成,臉上露出了笑容。

  孫曉紅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新華村,就在兩(liang) 年前,他還為(wei) 收成越來越少而憂心:土壤鹽堿含量高,用了化肥易板結,一年年辛苦,卻很難增收。“直到用上了村裏的羊糞有機肥,產(chan) 量才穩定下來,後來又加入枸杞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大家一起抱團經營,收入也逐年增加。”


新華村生態有機肥加工廠內(nei) ,工人正在用叉車搬運肥料。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xing) 攝

  從(cong) 增收無路到創新致富,新華村1000多戶村民和孫曉紅家一樣,在村兩(liang) 委班子帶領下探索、創新,有的調整種植結構把土豆換成了有機枸杞,有的加入種植養(yang) 殖合作社增加產(chan) 品附加值,有的到村辦有機肥廠上崗拿工資,村集體(ti) 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發展壯大。

  “有機肥廠是村集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集大成者’。”村支書(shu) 金躍順介紹,新華村是典型的半農(nong) 半牧村,傳(chuan) 統種植養(yang) 殖業(ye) 發展到一定規模,受限於(yu) 環境承載能力而停滯不前,尤其是大量羊糞帶來汙染,“一到春夏天刮起風,臭氣直往人鼻孔裏鑽”,請來專(zhuan) 家多次調研後,大家一致認為(wei) ,先給羊糞找“出路”,再形成村級產(chan) 業(ye) 之間的循環,才能長期可持續發展。


技術員王紅正在清點新型有機肥料。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xing) 攝

  做可行性研究、籌措資金、購買(mai) 設備、引進技術……2019年以來,縣、鎮、村各級幹部多方奔走,籌集工廠建設資金260萬(wan) 元,同時引來3名技術人員進行本土化科技攻關(guan) ,有機肥廠於(yu) 2020年10月完成一期項目建設並投產(chan) 運營。

  技術員王紅介紹,技術團隊帶著四項國家發明專(zhuan) 利進廠,對當地土壤進行精細化分析後,在羊糞中加入多種微量元素和適宜高原環境生長的菌種,研發出新型有機肥,在降低鹽分、中和堿性、疏鬆土壤等功能上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


技術員王紅正在進行有機肥密封操作。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xing) 攝

  羊糞變“寶”,新華村產(chan) 業(ye) 發展也實現良性循環。近兩(liang) 年來,有機肥產(chan) 量超過2萬(wan) 噸,消耗羊糞近3萬(wan) 噸,產(chan) 品還銷往西藏、新疆等地。截至目前,售出的有機肥料總產(chan) 值達1200多萬(wan) 元,帶動本村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ye) 。同時,自產(chan) 的有機肥以分紅形式發放給村民,改良後的耕地明顯增產(chan) 。

  孫曉紅2021年承包了50畝(mu) 地,全部都施用有機肥,效果很好。“枸杞的根腐病基本消滅,種出的有機枸杞糖分高、顆粒飽滿,比一般枸杞價(jia) 格高出20%。”

  進入2022年,有機肥加工廠二期工程開始招標,新產(chan) 品水溶性肥料計劃大批量投產(chan) 。金躍順說,新華村的下一個(ge) 小目標是年產(chan) 值4000萬(wan) 元並實現全體(ti) 村民現金分紅。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