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減排二氧化碳超2000萬噸!這條“綠電高壓”了不起
陽光照射蔚藍的電池板,光能便轉化成源源不斷的電能;風力發電機的葉片迎風飛轉,風被“捕捉”進一條條輸電線;百米高的吸熱塔和“鏡子海洋”組成熔鹽塔式光熱電站,科技感與(yu) 綠色減碳有機結合……
這是2021年3月3日拍攝的位於(yu)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一處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海南州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園區,光伏、風電、光熱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wan) 千瓦。按現有新能源裝機容量測算,通過新能源發電這裏每年可節約標準煤736.96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2237.2萬(wan) 噸。
這種“減碳實踐”不僅(jin) 發生在青藏高原,如今通過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簡稱“青豫特高壓”),千裏之外的河南人民也能共享這份“綠色紅利”。
這是2021年9月1日拍攝的位於(yu)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青豫特高壓輸電線路。新華社記者 解統強 攝
青海的太陽能、風能資源得天獨厚,僅(jin) 太陽能理論裝機容量占全國的11%,光伏發電電量青海本地市場難以完全消納。
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人口密集、產(chan) 業(ye) 聚集。新能源發展空間受限,僅(jin) 靠自身難以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同時,實現“能源減碳”。
2020年,在克服施工環境海拔高、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難題後,青豫特高壓這條聯通青藏高原和中原大地的“綠電工程”正式投運。
“依靠清潔能源互補能力,青豫特高壓工程實現遠距離大規模輸送新能源的突破。一秒的輸電量就夠一個(ge) 普通家庭使用兩(liang) 年。”青豫特高壓起點、青南換流站站長李斌善說,通過青豫特高壓將西部富餘(yu) 電力輸送至東(dong) 部“用電大省”,這不僅(jin) 可以實現電力資源的有效配置,也能讓東(dong) 部地區享受“減碳紅利”。
天氣時陰時晴,風力時大時小。光伏和風力發電這些“不確定”的特性給“綠電”穩定輸送帶來了難題。針對新能源輸送的困難,國內(nei) 電力專(zhuan) 家經過研究和技術攻關(guan) 後,最終確定通過在電源側(ce) 安裝小型分布式調相機等技術來破解。
今年1月,21台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新能源基地建成投運,按項目規劃可提升青海新能源外送能力350萬(wan) 千瓦。在黃河上遊,作為(wei) 青豫特高壓的重要支撐調峰電源,羊曲水電站也已開工建設。
2021年4月16日一名工作人員在青南換流站內(nei) 巡檢。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青海省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青豫特高壓今年已外送“綠電”39.6億(yi) 千瓦時,相當於(yu) 替代原煤177.4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32.01萬(wan) 噸。
“隨著配套電源建設,青豫特高壓滿功率運行後,每年可向華中等地區輸送‘綠電’超400億(yi) 千瓦時,相當於(yu) 替代原煤1800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2960萬(wan) 噸。”李斌善介紹,通過“綠電”跨省域消納,推動東(dong) 中西部“減碳協作”,青豫特高壓正為(wei) 電力領域“雙碳”目標提供示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豫特高壓”輸電通道完成首次年度檢修
11日淩晨00時34分,在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戈壁沙丘的750千伏青塔I線首次年度停電檢修完成,設備恢複供電。[詳細] -
青豫特高壓首次開展機器人帶電作業
近期,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800千伏青豫線405至406號塔,國網青海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人員正在使用機器人對帶電運行的輸電線路開展帶電作業。[詳細] -
青豫特高壓直流工程輸送綠色能源27.10億千瓦時
截至2020年10月18日,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已向中國的中原地區輸送綠色能源27.10億千瓦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