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青海丨寧波援青促發展 天峻野血犛牛產業顯成效
近日,在海拔3700多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陽康鄉(xiang) ,25頭經過人工選育的野血犛牛出欄運往青海牧區,這是浙江省寧波市援建的天峻縣陽康鄉(xiang) 犛牛核心群培育基地又一批“新產(chan) 品”。
野血犛牛是野犛牛與(yu) 家養(yang) 犛牛雜交生產(chan) 的犛牛,它繼承了兩(liang) 者優(you) 點,不但體(ti) 型大、生長快,還具有環境適應性強、采食範圍廣等特點。野血犛牛的後代母牛比純家養(yang) 母犛牛產(chan) 奶量增加1.5倍、產(chan) 肉量提高30%左右,價(jia) 格也要貴一倍多。
圖為(wei) 天峻縣陽康鄉(xiang) 犛牛核心群培育基地內(nei) 的野血犛牛。新華網 吳婷婷 攝
天峻縣的蘇裏鄉(xiang) 、陽康鄉(xiang) 等地是青藏野犛牛的主要棲息地。一直以來,野血犛牛都是自然繁衍狀態,種群規模小,各戶分散養(yang) 殖,市場知名度不高,更沒有形成規模化產(chan) 業(ye) 。
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20年,浙江援青寧波工作組經過深入調研,決(jue) 定大力發展野血犛牛產(chan) 業(ye) ,並選址陽康鄉(xiang) 建設標準化高原犛牛核心群培育基地。經過工作組持續推進,於(yu) 當年建成6座總占地3000平方米的標準化牛棚、1個(ge) 占地6000平方米的犛牛活動場地,以及配套的飼草料庫房、注射欄、消毒室等,並會(hui) 同當地鄉(xiang) 鎮采用“村集體(ti) +合作社+牧戶”的運營模式,引進基礎野血犛牛200頭。
在天峻縣陽康鄉(xiang) 犛牛核心群培育基地內(nei) ,工作人員在給犛牛投放飼草。新華網 吳婷婷 攝
經過一年多培育與(yu) 發展,陽康鄉(xiang) 規模化養(yang) 殖的野血犛牛已從(cong) 最初的200頭發展到目前的500多頭,數量增長1倍多。其中,2021年基地共出欄野血犛牛120頭,帶動就業(ye) 8人,額外增加村集體(ti) 收益66萬(wan) 元,參與(yu) 運營的牧民群眾(zhong) 戶均增收約4000元。
據天峻縣陽康鄉(xiang) 鄉(xiang) 長葉西卓瑪介紹,野血犛牛的規模化培育是傳(chuan) 統草原畜牧業(ye) 走向現代化的關(guan) 鍵一步,這些野血犛牛不僅(jin) 是牧民們(men) 的寶貝,更已成為(wei) 打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高質量發展大門的“金鑰匙”。
圖為(wei) 天峻縣陽康鄉(xiang) 犛牛核心群培育基地內(nei) 的野血犛牛。新華網 吳婷婷 攝
據了解,近年來,浙江援青寧波工作組圍繞野血犛牛產(chan) 業(ye) 鏈,大力發展天峻犛牛規模化養(yang) 殖、犛牛肉標準化生產(chan) 以及犛牛奶市場化推廣,力爭(zheng) 把天峻犛牛產(chan) 業(ye) 做成當地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金名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鄉村振興看青海|合作社讓草原兒女搭上了“小康車”
近年來在青海省的廣袤草原上,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讓草原兒女搭上了“小康車”,奔向全麵振興路。[詳細] -
青海省海西州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
柯魯柯鎮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把所有鎮上的建檔立卡脫貧戶戶如期實現脫貧致富,每個村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產業,助推鄉村振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