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水更清! 生態繪就家鄉幸福底色
黃南州南部草原。河南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綁好護腿、戴好袖章,整齊列隊……一大早,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澤曲鎮澤雄村的“鐵騎”林草管護員們(men) 就從(cong) 村裏出發,在摩托車的陣陣轟鳴聲中向著各自的巡護區域疾馳而去。
時令已到初夏,高天厚土的澤曲草原卻剛開始返青,一眼望過去,遠處依然是金黃一片。枯草季節火災頻發,加之濕地地形複雜,消防車輛器械進出不便,“鐵騎”們(men) 在摩托車後座上,安裝了自製的鐵框,裏麵放著一個(ge) 個(ge) 裝滿水的塑料桶,以此充當“移動消防站”。
這支最初由牧民自發組成的巡護隊,守護草原已有五個(ge) 年頭,每個(ge) 月不少於(yu) 20天的巡護時長,是隊員們(men) 默守的職責。從(cong) 剛開始的看護自家草場到現在的巡護整片濕地,逐漸增長的不僅(jin) 是巡護的裏程,還有牧民們(men) 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保護這片濕地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men) 的家園,這幾年,這裏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水清了、草美了、鳥多了,為(wei) 了美麗(li) 的青山綠水,我們(men) 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年僅(jin) 20歲的昂青東(dong) 知已經是巡護站的老隊員了,四年的巡護讓他對澤曲濕地的每片草場、每條河流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澤曲鎮位於(yu) 澤庫縣中南部,是三江源生態保護區的核心區,草原麵積達9.5萬(wan) 公頃,草原濕地資源十分豐(feng) 富。冠以“國字號”榮譽的澤曲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係統完整性好,生物物種多樣性豐(feng) 富,有黑頸鶴、黑鸛等珍稀物種分布,在區域生態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生態效益和功能。
在廣袤的澤曲草原,村級林草管護站已成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鋒,不論冬春或夏秋,管護員們(men) 日複一日巡護的身影在牧野上、河道旁隨處可見。林草長製的啟動,讓澤曲草原山頭有人管、林草有人護、責任有人擔,在越來越龐大的林草管護員隊伍細心嗬護和一次次全縣聯合巡護活動中,草原生態日益向好,牧民群眾(zhong) 主動參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已蔚然成風。
2021年,澤庫縣全年聯合開展巡林巡草巡河27次,巡河護河740公裏,清理垃圾200餘(yu) 噸,黑土灘治理433公頃,土坑恢複19.6公頃,草原滅鼠18700公頃,草原禁牧26067公頃,累計巡護1.2萬(wan) 次。
“我們(men) 組織黨(dang) 員幹部、誌願者和群眾(zhong) ,開展了一係列護林、護草、護河的專(zhuan) 項行動,進一步提升了幹部群眾(zhong) 的生態文明思想。”同行的澤庫縣澤曲鎮鎮長周先卡說,在一次次生態文明建設活動中,人們(men) 重視生態、愛護生態、保護生態的意識不斷提高,隨之,也湧現出了像“老牧人多傑”等一批“明星管護員”和誌願者,讓人們(men) 保護生態、保護家園的熱情愈加高漲。
放眼黃南,無論是南部高天厚土上廣袤牧野,還是北部黃河臂彎裏的穀地沃土,創建全省生態文明先行區的步履都一樣堅實有力。鏡頭從(cong) 澤曲草原轉向靈秀尖紮,黃河流域恢複治理、築牢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工作正如火如荼。
黃河水靜靜流淌、水鳥成群嬉戲河麵……這並不是某個(ge) 公園的景致,而是尖紮縣康楊鎮農(nong) 村汙水處理廠區旁的日常景象。在這裏,經過汙水處理廠多級處理後,康楊鎮的生活汙水變得清亮透徹,通過正在修建的濕地公園,流入黃河水。黃河流經尖紮縣境內(nei) 96公裏,沿黃幹流人數近4.8萬(wan) 人,占全縣總人口數的83%,範圍廣、人數多,沿黃幹流是尖紮縣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的重點區域。以往,生活汙水收集管網等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問題一度成為(wei) 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明顯短板。
通過生態恢複治理,農(nong) 村汙水無害化處理,河流生態緩衝(chong) 帶建設等工程措施,如今,尖紮縣實現了河岸生態恢複,治理提升科研生態建設汙染力體(ti) 的三方統籌,確保了生態良好,水質穩定,村莊潔淨,保證了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
截至目前,尖紮縣累計投資1.2億(yi) 餘(yu) 元,實施6座汙水處理廠建設,10個(ge) 社區17個(ge) 村莊汙水實現並網,2個(ge) 村莊修建汙水處理站,生活汙水處理覆蓋黃河沿線三鎮一村、一鄉(xiang) 和一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縣城汙水處理率達91.5%。
以康揚鎮汙水處理廠為(wei) 例,廠區日處理量是1000噸,日來水量為(wei) 700到800噸,通過物理沉澱、微生物曝氣降解和紫外消毒三個(ge) 階段,最後通過巴氏計量槽濕地公園的進一步沉澱淨化,水質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自南向北,黃南這片熱土上處處寫(xie) 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奮進故事。黃南州生態環境局局長林占興(xing) 介紹,近年來,黃南州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曆史使命,堅決(jue) 扛起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政治責任,攻堅克難、勇毅前行。2021年,黃南州治理水土流失134.9平方公裏,治理退化草原近4.7萬(wan) 公頃,完成國土綠化3.3萬(wan) 餘(yu) 公頃,落實草原生態獎補資金2.56億(yi) 元,惠及2.93萬(wan) 農(nong) 牧戶、12.6萬(wan) 人,城鎮汙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86.3%和97.2%,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示範鄉(xiang) 鎮7個(ge) 、示範村35個(ge) 。下一步黃南州將以成功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wei) 契機,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黃南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澤庫縣:從“牧”到“護”的轉變
自“三江源”生態建設與保護工程實施以來,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結合生態保護和建設實際,退牧還草、以草定畜等草原生態保護措施全麵落實,生態環境得到更完善的保護,促進了傳統畜牧業向有機生態畜牧業轉變。[詳細] -
青海省澤庫縣:“合作社+科學養畜”村民走上致富路
如今,合作社的犛牛已達3900多頭,羊的數量已超過2500隻。2020年,平均每戶收入最少能達到15000元左右。[詳細] -
青海省黃南州:推進生態環保工作 向更高標準邁進
據介紹,2022年以來,黃南州全麵推進省政府下達的2022年度各項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積極作為,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