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河南縣:將課堂搬進大自然
清晨,洮河河麵上的薄霧剛剛散去。5歲半的關(guan) 卻頓珠和媽媽旦正措來到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一邊眺望河邊嬉戲的水鳥,一邊等待著戶外生態體(ti) 驗課的開始。
圖為(wei) 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一角。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關(guan) 卻頓珠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中心幼兒(er) 園中班的小朋友。6月28日,他和來自幼兒(er) 園和河南縣賽龍鄉(xiang) 中心寄宿製完全小學的學生們(men) ,在老師和科普宣教員的帶領下,一起上了一堂特殊的生態體(ti) 驗課。
生態體(ti) 驗課上,小朋友們(men) 展示用廢舊材料製作的手工藝品和手繪作品。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我的家鄉(xiang) 是美麗(li) 的河南縣,這裏有著遼闊壯美的草原。今天,我想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men) 的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生態體(ti) 驗課上,關(guan) 卻頓珠當起了小小“宣教員”,用稚嫩的聲音給大家作講解。
關(guan) 卻頓珠正在作講解。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位於(yu) 河南縣賽爾龍鄉(xiang) 境內(nei) ,規劃麵積383.93平方公裏,濕地公園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500米以上。區域內(nei) 有河流、草甸、高山、冰川、森林、草原,濕地總麵積為(wei) 138.2平方公裏,濕地率達36%。2018年,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驗收,入列“國家濕地公園”,成為(wei) 青海首個(ge) 高寒濕地公園。
圖為(wei) 生態體(ti) 驗課現場。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自2019年起,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每年夏季都會(hui) 組織周邊幼兒(er) 園及中小學生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向學生們(men) 講授濕地基礎知識、了解植物和野生動物知識等,在體(ti) 驗自然奧秘和美麗(li) 的同時,培養(yang) 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意識。正值盛夏,這裏天空湛藍、水草豐(feng) 美。科普宣教員多傑康卓在給來自河南縣賽龍鄉(xiang) 中心寄宿製完全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們(men) 上生態課。 “濕地被譽為(wei) ‘地球之腎’,是生物多樣性富集的生態係統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具有涵養(yang) 水源、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生態功能。”多傑康卓給大家講授濕地環保知識,也與(yu) 學生們(men) 一同分享大家創作的環保主題作品。
科普宣教員多傑康卓正在給學生們(men) 上課。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透過學生們(men) 製作的手工、手繪,我看到了他們(men) 眼中美麗(li) 的自然環境,也愈發感受到了生態環保宣傳(chuan) 教育的重要意義(yi) 。”多傑康卓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生態體(ti) 驗課持續開展,學生們(men) 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時常會(hui) 有學生和家長前來撿拾垃圾。同時,周圍的牧民也組織了宣教隊,自發開展生態保護宣傳(chuan) 活動。
科普宣教員多傑康卓與(yu) 學生一同分享製作的手工作品。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13歲的旦增紮西是河南縣賽龍鄉(xiang) 中心寄宿製完全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在生態體(ti) 驗課上,他帶來了自己的一篇以環保為(wei) 主題的作文和同學們(men) 分享。在他眼裏,同學們(men) 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了,最明顯的表現就在於(yu) ,自己的校園變得越來越整潔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參加生態體(ti) 驗課,來到這裏,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li) ,也通過這堂課,知道了平時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以後我會(hui) 更加珍愛環境,保護好我的家鄉(xiang) 。”旦增紮西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長江源頭生態課傳遞環保理念
學生身披潔白哈達模仿長江源頭雪山,藍色布條鋪在地麵當作長江及其支流……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吉尕小學,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基地內一堂生動形象的生態環保課正在開展。[詳細] -
在青海省治多縣上一堂草原生態課
7月,走進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加吉博洛鎮吉尕小學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基地,教室淡綠色的牆麵清新、自然。在這裏記者和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課。[詳細] -
長江源頭“生態課”:回歸大自然 溯源故土親情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海拔近4700米的索加鄉,頭頂天空湛藍,呼嘯的風吹得人睜不開眼,但索加鄉寄宿小學的校園裏未見一片被刮起的紙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