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修複都蘭出土唐元紡織品文物

發布時間:2022-07-01 10: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修複都蘭(lan) 出土唐元紡織品文物
圖為(wei) 元代袍服片銀麵料。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30日,記者從(cong)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日前,該所曆經一年有餘(yu) ,實施完成所藏紡織品文物保護修複項目,並通過驗收。此次項目保護對象為(wei) 8件唐代織錦和1件元代織金錦袍服,均為(wei) 青海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重要墓地出土珍貴文物,其中一級1件、二級1件、三級7件。


圖為(wei) 修複後的元代袍服。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據悉,此次實施項目中的唐代織錦均出土於(yu) 青海都蘭(lan) 熱水墓群,紋樣形象生動,圖案基本完整,色彩清晰,為(wei) 典型吐蕃時期紋樣,是研究唐吐蕃時期絲(si) 綢織造工藝、古絲(si) 綢之路的文化交流與(yu) 貿易和東(dong) 西方藝術風格的珍貴實物資料;元代織金錦袍服出土於(yu) 青海尕海墓群,主麵料以片銀顯花,交領、袖口均以撚金線顯花,係青海地區首次出土,對於(yu) 研究元代妝金紡織技術具有重要意義(yi) ,是研究少數民族服飾史、社會(hui) 生活情況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

  記者了解到,項目實施中,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術團隊堅持保護修複與(yu) 課題研究同頻共振,充分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織物原料、染料、紡織工藝等進行了科學檢測與(yu) 深入研究。同時,借鑒國內(nei) 外先進經驗,以物理除塵法代替傳(chuan) 統清洗的方法,最大程度保證了文物色彩的原真性。


圖為(wei) 元代袍服平整過程。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通過科學保護修複,文物的柔韌性和強度得到極大提升,形製得以較好恢複,圖案得以很好展現,達到了長期保存、展陳、研究的要求。項目驗收中,專(zhuan) 家組認為(wei) 該團隊在項目難度大、任務重的情況下,以科技帶動保護修複,精準實施,修複效果達到國內(nei) 先進水平。


圖為(wei) 修複後的唐代織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近年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持續開展所藏文物保護專(zhuan) 項工作,推進各類珍貴文物保護項目的實施,保證所藏珍貴文物得到科學保護和妥善保存。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