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懷與溫度踐行醫者使命
陳水芳(左一)探訪患者治療情況。蘇烽 楊林淩 攝
夏日的午後,史正英在兒(er) 子的攙扶下在小院裏行走,踩著鬆軟的土地,步子越邁越遠,這是他臥床多年後重新站立行走的一幕。
史正英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wu) 蘭(lan) 縣希裏溝鎮西莊村的村民,過去的數年裏因身患疾病,長期受病痛的折磨。
“手術前我們(men) 向省內(nei) 外醫院打聽了手術費用,差不多需要10多萬(wan) 元。”雖然浙江醫療團隊的到來,讓母親(qin) 的頑疾有了治愈的希望,但高額的醫療費用卻使一家人一籌莫展。
陳水芳得知後,一邊安慰病人做好手術準備,一邊向患者的兒(er) 子劉毅宗保證這次手術的費用由“五複”紅船關(guan) 愛專(zhuan) 項行動擔負,免除了病患一家人的後顧之憂。3月22日,在陳水芳的主持下,浙江醫療團隊成功為(wei) 史正英完成了雙腿膝關(guan) 節置換手術,直到手術的最後一刻,陳水芳才安心去休息。
身為(wei) 醫生,救死扶傷(shang) 是他們(men) 的天職。然而從(cong) 浙江省跨越2600多公裏來到海西州作為(wei) 援青醫生,繼續他們(men) 的使命,更讓人欽佩不已。
這些年來,陳水芳的身影遍布柴達木盆地,他經常下鄉(xiang) 義(yi) 診、熱衷公益救助,滿懷著醫者仁心幫助困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解難題、辦實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援青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正因疾病無分疆界,毋論貧富。是而你時刻待命,不問何如。上高原、下叢(cong) 林、登險灘、赴戎機。陳水芳竭盡所能為(wei) 病患分擔痛苦、解決(jue) 困難,把受援地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當成親(qin) 人般對待,把浙江先進的經驗傾(qing) 囊分享。
麵對即將期滿的援青時間,陳水芳總說:“我的任期是有限的,但為(wei) 海西各族群眾(zhong) 服務,為(wei) 黨(dang) 工作是無限的。”他不僅(jin) 是青海榜樣、2019年“浙江大學好醫生獎”獲得者、第四批醫療援青專(zhuan) 家、海西州人民醫院院長,也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貼心好醫生。
“從(cong) 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醫者使命就融入了我的骨血。”在援青工作的這段時間裏,陳水芳忠實踐行為(wei) 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
記得在2019年的冬日,北京至拉薩的Z21次列車行駛在青海高原廣袤的大地上,下午4時30分許,列車廣播突然響起“本次列車14號車廂有小孩病重,請車上是醫生的旅客速到14號車廂……”
恰巧,剛從(cong) 杭州出差回來的陳水芳就在這趟車上,聽到廣播後,他趕緊直奔14號車廂。火車上條件有限,陳水芳先穩定孩子母親(qin) 的情緒,放正孩子的體(ti) 位檢查後,提議在下一站德令哈下車,到海西州人民醫院治療。
然而,孩子母親(qin) 普布普尺拒絕了這個(ge) 提議,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她根本支付不起這筆治療費用。陳水芳急了,火車到拉薩還需要一天的時間,而且途經多處高海拔地區,如果孩子真的送到日喀則再治療,就會(hui) 錯過最佳搶救時間,致死率極高。
陳水芳對普布普尺說:“錢是小事,命是大事,住院、治療等問題我給你解決(jue) 。”
晚上7時23分,在德令哈火車站早已等待多時的120急救車和州人民醫院兒(er) 科主任高萍接上病患兒(er) 童一家和陳水芳直奔海西州人民醫院,經過一天的搶救,小孩轉危為(wei) 安。
從(cong) 醫30年,陳水芳一直以病人根本利益為(wei) 出發點,心裏裝著病人。
有一次,陳水芳在看望慰問尕海鎮的貧困群眾(zhong) 時,當他看到一位患有心髒病、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在離家百米開外的洋芋地幹活時,他擼起袖子和村裏的村醫一起幫老人清理雜草,還為(wei) 老人送上1000元的慰問金。
“醫生除了看好病,還要有情懷,有溫度,我們(men) 代表著浙江的援青精神,要把這種精神傳(chuan) 遞給更多人。”陳水芳總是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助有需要的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通過醫院捐款、上繳特殊黨(dang) 費、紅十字個(ge) 人捐款等形式向疫區捐款2萬(wan) 元。
“能幫一點是一點。”這些年,他幫的遠遠不止“一點”,他帶領團隊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幾乎每周都安排基層義(yi) 診及走村入戶幫扶;他幫助醫院本土專(zhuan) 家基本掌握80%以上的三級醫院核心技術,為(wei) 海西培養(yang) 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他用一千多個(ge) 日日夜夜,把源源不斷的“浙江經驗”用真情實意和苦幹實幹,融入基層醫療、手術攻堅、學術平台、人才培養(yang) 等建設各方麵,以標杆式形象模範踐行新時代浙江援青精神。
在海西州人民醫院,陳水芳發現不少患者腿腳不便、年老體(ti) 弱需要輪椅。但當時醫院的輪椅很少,並且租借手續繁瑣。他自費拿出3萬(wan) 元,找輪椅生產(chan) 廠家購買(mai) 了20輛輪椅放置在醫院大廳,零手續,隨時可借用。為(wei) 了方便患者,他同意患者把輪椅帶回家,過後再還回來。他總說:“這沒什麽(me) ,隻要能幫到有需要的患者,我就非常高興(xing) !”
2021年5月30日,陳水芳走進患有重疾的困難群眾(zhong) 馬在乃白家,為(wei) 這位19歲的女孩捐款看病,並聯係了浙大一院骨科專(zhuan) 家來海西為(wei) 她做骨肉瘤根除手術,植入浙江援青指揮部捐助的價(jia) 值7萬(wan) 元的3D打印假體(ti) 。術後3天,馬在乃白就已經能在助行器的支持下緩慢行走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浙江援青精神在醫療援建中閃光
經過陳水芳不懈努力,海西州人民醫院的無痛支氣管鏡手術發生了質的飛躍。一年多的時間裏,已有百餘名海西當地患者通過無痛支氣管鏡手術獲益,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詳細] -
浙江援青醫生陳水芳:多做好事善事
“留給我們奉獻高原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要倍加珍惜援青時光,把最好的經曆和技術留給青海,做一個有情懷、有價值的援青人。”浙江醫療援青專家、海西州人民醫院院長陳水芳日前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說。[詳細] -
用愛增加生命“厚度”
如果說身為醫生救死扶傷是一件偉大的事,那麽從浙江省跨越2600多公裏來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做援青醫生、治病救人,則更加令人崇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