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增加生命“厚度”
如果說身為(wei) 醫生救死扶傷(shang) 是一件偉(wei) 大的事,那麽(me) 從(cong) 浙江省跨越2600多公裏來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做援青醫生、治病救人,則更加令人崇敬。
不忘醫者初心,牢記援青使命。他與(yu) 患者悲喜與(yu) 共,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wei) 他們(men) 解除病痛、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困難,為(wei) 他們(men) 延長生命,他就是2019年“浙江大學好醫生獎”獲得者、第四批醫療援青專(zhuan) 家、海西州人民醫院院長陳水芳。
“從(cong) 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醫者使命就融入了我的骨血。”在援青工作的這段時間裏,陳水芳忠實踐行為(wei) 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帶領援青醫療專(zhuan) 家團隊“用一腔熱血和滿心真情焐熱了海西州老百姓的心”。
家住烏(wu) 蘭(lan) 縣希裏溝鎮西莊村的史正英有切身體(ti) 會(hui) ,多年來身患疾病,長期病痛的折磨,讓這位本是幸福家庭的人苦不堪言。今年3月份,陳水芳帶領著浙江援青醫療團隊到烏(wu) 蘭(lan) 縣開展“五複”紅船關(guan) 愛專(zhuan) 項行動,解決(jue) 了困擾一家人多年的難題。
“手術前我們(men) 向省內(nei) 外醫院打聽了手術費用,差不多需要10多萬(wan) 元。”眼看著浙江醫療團隊的到來,讓母親(qin) 多年來的頑疾有了治愈希望,但高額的醫療費用讓身為(wei) 兒(er) 子的劉毅宗望而卻步。
陳水芳得知後,一邊安慰病人做好手術準備,一邊向患者兒(er) 子劉毅宗保證這次手術的費用由“五複”紅船關(guan) 愛專(zhuan) 項行動擔負,讓這家人免除了後顧之憂。3月22日,在陳水芳的主持下,浙江醫療團隊親(qin) 自手術,成功為(wei) 史正英做了雙腿膝關(guan) 節置換手術,直到最後一刻,陳水芳才安心去休息。
不久前,在與(yu) 患者回訪的電話中陳水芳了解到,史正英已經能夠在輔助設備的幫助下行走,康複良好。聽到這個(ge) 消息陳水芳很是欣慰。雖然對於(yu) 自己來說隻是醫生生涯中的一場手術,但對於(yu) 曾不能自如站立行走的史正英而言,已是重獲新生。
這些年來,他的身影遍布整個(ge) 柴達木盆地,他經常下鄉(xiang) 義(yi) 診、熱衷公益救助,滿懷著醫者仁心幫助困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解難題、辦實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援青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就在3月份開展的義(yi) 診活動中,他向張海軍(jun) 烈士遺屬以個(ge) 人名義(yi) 捐贈5000元表示慰問。
“陳院長常說,醫生除了看好病,做好醫生還要有溫度,我們(men) 要多為(wei) 病人設身處地想一想。”海西州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王朝雲(yun) 告訴記者,每當接到任務,他二話不說,背起行囊,但凡有義(yi) 診活動,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有一次,陳水芳在看望慰問尕海鎮的貧困群眾(zhong) 時,看到一位患有心髒病、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在離家百米開外的洋芋地,他擼起袖子和村裏的村醫一起幫老人清理雜草,還為(wei) 老人送上1000元的慰問金。
“醫生除了看好病,還要有情懷、有愛心,我們(men) 代表著浙江的援青精神,要把這種精神傳(chuan) 遞給更多人。”,陳水芳總是拿出自己的積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通過醫院捐款、上繳特殊黨(dang) 費、紅十字個(ge) 人捐款等形式向疫區捐款2萬(wan) 元。
在海西州人民醫院,陳水芳發現不少患者腿腳不便、年老體(ti) 弱需要輪椅。但當時醫院的輪椅很少,並且租借手續繁瑣。他自費拿出3萬(wan) 元,找輪椅生產(chan) 廠家購買(mai) 了20輛輪椅放置在醫院大廳,零手續,隨時可借用。為(wei) 了方便患者,他同意患者把輪椅帶回家,過後再還回來。他總說:“這沒什麽(me) ,隻要能幫到了有需要的患者,我就非常高興(xing) !”
從(cong) 醫28年,陳水芳一直以病人根本利益為(wei) 出發點,心裏裝著病人,在青海,在海西,他更是矢誌不渝踐行著這個(ge) 誓言。
記得在2019年的冬日,北京至拉薩的Z21次列車行駛在青海高原廣袤的大地上,下午4時30分許,列車廣播裏突然傳(chuan) 來:“本次列車14號車廂有小孩病重,若車上有旅客是醫生的,請速到14號車廂救護……”
恰巧,剛從(cong) 杭州出差回來在西寧火車站上車的陳水芳就在這趟列車上。聽到廣播後,他迅速從(cong) 3號車廂直奔14號車廂,自告奮勇為(wei) 患者救治。因火車上條件有限,他先穩定孩子母親(qin) 的情緒、放正孩子的體(ti) 位檢查後,提議在下一站德令哈下車,到海西州人民醫院急診治療。
然而,孩子母親(qin) 普布普尺拒絕了這個(ge) 提議,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她根本支付不起這筆治療費用。陳水芳急了,火車到拉薩還需要一天的時間,而且途經多處高海拔地區,如果孩子真的送到日喀則再治療,就會(hui) 錯過最佳搶救時間,致死率極高。
陳水芳當時對普布普尺說:“錢是小事,命是大事,住院、治療等費用問題,我給你解決(jue) ,你放心。”
晚上7時23分,在德令哈火車站早已等待多時的120急救車和州人民醫院兒(er) 科主任高萍,接上病患兒(er) 童一家和陳水芳直奔海西州人民醫院,經過整整一天的搶救,孩子最終轉危為(wei) 安。
“能幫一點是一點。”這些年,他幫的遠遠不止“一點”,最大的單筆捐款有15萬(wan) 元,那是他獲評“浙江大學好醫生”的獎金。他把這筆錢悉數捐給了海西州的困難農(nong) 牧民。他告訴家人,這個(ge) 獎項代表對他多年援青的肯定,所以把這筆獎金用來幫助困難群眾(zhong) 更有意義(yi) 。
2021年5月30日,陳水芳走進患有重疾的困難群眾(zhong) 馬在乃白家,為(wei) 這位19歲的女孩捐款看病,並聯係了浙大一院骨科專(zhuan) 家來海西為(wei) 她做骨肉瘤根除手術,植入浙江援青指揮部捐助的價(jia) 值7萬(wan) 元的3D打印假體(ti) 。術後3天,馬在乃白就能在助行器的支持下緩慢行走。
……
“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厚度卻有無限可能。”這句話是陳水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三年多的援青工作雖然如白駒過隙,但是他這般融在骨血裏的為(wei) 民情懷,還有設身處地為(wei) 患者、困難戶排憂解困的精神,時刻溫暖著柴達木地區各族群眾(zhong) 的心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30載紮根基層守護百姓健康——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仁青
今年58歲的仁青出生在海北州剛察縣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他從小就立誌長大後要當一名草原上的醫生。為了實現這個誌願,19歲參加工作的仁青在基層衛生院一幹就是十幾年。[詳細] -
牧民心中的“好曼巴”——記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澤珍達日傑
“當牧民群眾伸出大拇指誇讚我是好‘曼巴’的時候,我都會提醒自己,醫者仁心是我永遠追求的目標。”澤珍達日傑說。[詳細] -
援青幹部劉雲軍:一片仁心濟江源
即使是在援建結束之際,劉雲軍仍忘不了對玉樹人民的真情留戀,時時刻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醫者的仁愛之心,執著堅守,為玉樹群眾就醫問診繼續操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