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援青醫生陳水芳:多做好事善事
圖為(wei) 陳水芳為(wei) 病患做檢查。吳婷婷 攝
“留給我們(men) 奉獻高原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men) 要倍加珍惜援青時光,把最好的經曆和技術留給青海,做一個(ge) 有情懷、有價(jia) 值的援青人。”浙江醫療援青專(zhuan) 家、海西州人民醫院院長陳水芳日前在先進事跡報告會(hui) 上說。
三年的援青工作即將畫上句號。三年來,無論對陳水芳或是對於(yu) 和他朝夕相處、共同為(wei)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衛生事業(ye) 作出貢獻的醫療援青團隊來說,都是一筆寶貴財富。一千多個(ge) 日日夜夜,把源源不斷的“浙江經驗”融入基層醫療、手術攻堅、學術平台、人才培養(yang) 等建設方麵。
圖為(wei) 陳水芳與(yu) 病患進行討論。吳婷婷 攝
堅守一份援青初心
每次接到任務,陳水芳都沒有過絲(si) 毫的猶豫。
工作30年來,陳水芳有三分之一以上時間都在醫療支援的路上,從(cong) 援助馬裏到援菲應急醫療救援,從(cong) “下沉”寧波北侖(lun) 到支援青海。
2019年8月,他再次背上行囊,來到了離家2200多公裏外的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開啟在州人民醫院為(wei) 期3年的援青征程。
“對於(yu) 三年的援建工作,我當時早已定下‘小目標’——把新技術引入,紮根海西,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陳水芳回憶說。
陳水芳介紹,為(wei) 了實現讓海西州域各族群眾(zhong) 在家門口享受普惠可及優(you) 質醫療服務的願景,在浙江援青指揮部支持下,醫療團隊聯合阿裏成功開發了海西州移動醫生“一張網”平台,並於(yu) 2020年9月18日獲國家軟件著作權證書(shu) ,創建移動精細高效流程“院管網”,組建醫院移動質控係統“智能網”,助力建設移動精細現代醫院管理援青新模式,為(wei) 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浙江經驗”“浙江模式”。
“感謝您在關(guan) 鍵時刻救了我的孩子,您就是我們(men) 心中的最好的大夫。”來自西藏日喀則30歲母親(qin) 普布普尺,眼眶濕潤地握著陳水芳的手感激不已。2019年12月29日,陳水芳在從(cong) 北京開往拉薩的Z21次列車上成功救治了這位母親(qin) 呼吸衰竭的孩子。
“謝謝!非常感謝您呀,陳院長!”陳水芳成功救治了1例血小板減少伴顱內(nei) 出血的高風險患者,患者的丈夫馬建福感激地握著他的手不停道謝。
踐行一顆醫者仁心
在高原的900多個(ge) 日夜裏,陳水芳為(wei) 醫院長遠發展謀思路,為(wei) 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想辦法,為(wei) 免費救治貧困群眾(zhong) 常奔波,帶領醫療團隊用自己的辛苦換取海西各族群眾(zhong) 的醫療保障幸福感。
陳水芳自願把“浙大好醫生”15萬(wan) 獎金捐給海西。2019年8月,還自費近3萬(wan) 元購置20輛輪椅捐給海西州人民醫院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無償(chang) 服務,極大地方便溫暖了急危重症及老弱病殘患者的就醫體(ti) 驗。
“作為(wei) 醫療援青幹部,醫者父母心,我們(men) 更有一顆奉獻高原百姓的溫情愛心。”“我要為(wei) 海西人民辦實事”“我一定要把好事辦好”是他的口頭禪,陳水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我期待姐姐的腿能好起來,我就不用一個(ge) 人孤苦伶仃的守家了。感謝陳水芳院長和陳博叔叔,請專(zhuan) 家給我姐姐看病……”家住德令哈市白水河村的馬在乃白的弟弟馬洪奎自己的作文中這樣寫(xie) 道。
“您別擔心費用問題,讓女兒(er) 在我們(men) 醫院放心治療,我會(hui) 想盡辦法幫助她,自費部分我來出!”陳水芳的幾句話,讓馬在乃白的媽媽不知道如何表達謝意,隻是一個(ge) 勁兒(er) 地抹眼淚。對於(yu) 馬在乃白來說,她不敢相信,她能恢複健康的行走,這都多虧(kui) 了陳水芳的傾(qing) 情幫助。
圖為(wei) 陳水芳與(yu) 同事分析片子。吳婷婷 攝
始終保持為(wei) 民暖心
“既然來了,就要發揮所長,不僅(jin) 要開展新技術,還要培養(yang) 能獨當一麵的人才,讓這裏的醫療水平更上一層樓。”在陳水芳的指導和培養(yang) 下,海西州人民醫院呼吸內(nei) 科已有三位醫生掌握了無痛支氣管鏡檢查技能。今年11月,海西州人民醫院呼吸內(nei) 科被評為(wei) 省級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建設學科。
為(wei) 了示範推行感動式服務,陳水芳帶頭把私人電話貼在診室門口、輪椅上、微信上。“隻要有需要,不管在哪裏,我們(men) 都熱情服務、傾(qing) 囊相助。從(cong) 成為(wei) 醫生的那一刻起,我們(men) 始終踐行醫生的初心和使命,患者就是我們(men) 永遠的牽掛。”陳水芳說。
“請問你哪裏不舒服?”“我們(men) 這個(ge) 機子上掛號非常方便”“我帶你去找醫生……”每到院長接待日時,陳水芳便早早來到門診大廳忙前忙後。
“陳院長總是手把手教我們(men) 。”海西州人民醫院綜合內(nei) 科主治醫師宋宇鴻說,“他特別細心和耐心。剛開始,我拿鏡子的姿勢不規範,他不厭其煩地演示、講解,直到我學會(hui) 為(wei) 止。”
兩(liang) 年多來,在陳水芳地細心帶領指導下,為(wei) 醫院培養(yang) 了4名掌握這項技術的醫生,去年共完成100多例無痛支氣管鏡手術。
陳水芳說:“我是一名黨(dang) 員,一直受黨(dang) 的教育培養(yang) ,不管在哪裏就要發光,作為(wei) 醫生,也要不忘從(cong) 醫初心,多做好事善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用愛增加生命“厚度”
如果說身為醫生救死扶傷是一件偉大的事,那麽從浙江省跨越2600多公裏來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做援青醫生、治病救人,則更加令人崇敬。[詳細] -
援青院長在Z21次列車上的“生死極速”
剛從杭州出差回來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陳水芳就在這趟車上,“14號車廂”“小孩病重”……聽到廣播後,他趕緊從3號車廂急匆匆直奔14號車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