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甘孜】“千碉之國”丹巴這裏的古碉特質各異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古碉分布密集,有“千碉之國”的美譽。這裏的古碉不僅(jin) 數量多,而且規模大、外觀美、建築精、曆時久,具有很高的曆史、社會(hui) 、民俗和美學價(jia) 值。
林立的古碉聳立在山埡口、岩崖上、村寨中或樹叢(cong) 中,由大小不等的片石加泥漿砌壘而成,牆麵齊整,修建時自下而上漸次收縮,上小下大,高者五六十米,矮的二三十米。
高碉形狀多樣,有三角形、四角形,也有五角六角的,甚至還有十三角的。角越多說明碉主人在當地的地位越高。從(cong) 建築科學角度看,碉的角多了,迎風麵減少,從(cong) 而起到分散風力、延長使用壽命的作用。
這些高碉作用也各異。界碉立於(yu) 兩(liang) 地接壤處,以示界線;烽火碉立於(yu) 視野開闊處,可供瞭望放哨;戰碉建於(yu) 村寨中,多個(ge) 組合一起,構成抵禦外來侵略的防禦體(ti) 係。
在當地,不同大小和形狀的高碉,有著不同的稱謂。最大的碉稱為(wei) 王碉,切斷麵似皇後冠的稱皇後碉,很小的叫貓碉,很細的叫竿碉,此外還有夫妻碉、子母碉、兄弟碉等。
此後,隨著高碉的防禦功能逐漸失去意義(yi) ,丹巴的高碉被碉與(yu) 房相結合的碉房取代。這種碉房多為(wei) 平頂,以石砌牆,內(nei) 牆麵塗成白色,高的有三四層;木結構部位如柱、枋、簷、鬥、拱等塗以棕色或藍色,裝飾有雕刻,室內(nei) 牆上繪有日月山川等圖案;室內(nei) 分別設臥房、儲(chu) 存室、會(hui) 客廳等。不過,碉房的屋頂依然保留了碉頂的模式,四角有石泥混合築成的微型塔。
如今,散布於(yu) 丹巴山嶺間的古碉,與(yu) 周邊的碉房共同構成了獨特的風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趣說甘孜】這些發式和飾物獨具特色
豐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飾,具有悠久的曆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除了誇張的形製、明朗的色彩等特點外,其常用的發式和相配的飾物也獨具地方特色。[詳細] -
【趣說甘孜】在康定,鍋莊不隻是舞蹈
不過在康定,鍋莊又不僅僅是舞蹈。康定地處川藏交通要道,在清乾隆年間成為藏漢“茶馬互市”的重要節點。[詳細] -
【趣說甘孜】得榮學羌舞:相傳為迎接文成公主而創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素有“北有康定情歌,南有得榮情舞”之說。在得榮縣瓦卡鎮一帶,有一種名叫“學羌”的情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