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甘孜】得榮學羌舞:相傳為迎接文成公主而創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素有“北有康定情歌,南有得榮情舞”之說。在得榮縣瓦卡鎮一帶,有一種名叫“學羌”的情舞。然而,由於(yu) 通常隻流行於(yu) 高山深穀之間,這種民間傳(chuan) 統舞蹈一直“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
關(guan) 於(yu) 學羌的曆史,要追溯到唐朝時期。相傳(chuan) 文成公主進藏時,路過得榮,得榮的大土司子庚阿吾為(wei) 了迎接她,特地召集當地民間藝人,編創一個(ge) 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舞。於(yu) 是,當地民間藝人通過精心編創,創作出韻調、舞步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學羌。
從(cong) 曲調上看,學羌以得榮的鍋莊韻調為(wei) 基本音樂(le) ,曲調單一。其旋律結尾處多以不穩定的角音為(wei) 主,每段曲子旋律結束後,伴以舞者的踏點而填補空白,給不穩定的餘(yu) 音造成穩定的結尾,使學羌這一旋律單一的舞曲充滿生機活力。
從(cong) 舞法上看,學羌以得榮鍋莊舞步為(wei) 基本舞法。其動作以腿的彈和跳為(wei) 特點,以及腳下的踏跺組合。舞蹈中常見進式踏點,下步有力、踏腳清脆。當舞者俯身而變化踏點後,這一動作則顯得柔韌、灑脫。由於(yu) 學羌舞蹈主要反映男女青年間的愛情,表演時男女兩(liang) 隊圍圈,相互牽手或扶腰,低首俯身。
作為(wei) 一種民俗性舞蹈,多年來,學羌與(yu) 當地的民俗活動緊密相連。每逢節日、集會(hui) ,男女老幼歡聚一堂,跳起學羌以示和睦、吉祥。特別是秋收之夜,人們(men) 點燃熊熊篝火,相聚在其周圍,跳起學羌盡情歡唱。
如今,“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的學羌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也將煥發出更強的藝術生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趣說甘孜】甘孜彩繪:千年技藝成新產業
作為藏式彩繪的一種,甘孜彩繪也是藏式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和傳承古格王朝壁畫、西藏繪畫手藝,並融合甘孜本地繪畫技藝而成,具有顯著的本地特征。[詳細] -
【趣說甘孜】古老的藏式藥泥麵具煥發新活力
藏式藥泥麵具是一種流傳了千年的傳統手工製品,麵具製作以藏族文化內容為主,融合古代藏族和古印度藝術風格。[詳細] -
【趣說甘孜】19道工序鍛出精美花色青銅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金沙鄉卡崗、茂業、安丘等村寨,流傳著一種花色青銅鍛造技藝。這種技藝自外流傳到甘孜州後,在白玉縣紮根並傳承發揚至今,已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