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光伏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和生態改善

發布時間:2022-07-29 09:26:00來源: 新華社

  從(cong) 四季不長草的荒灘到科技感十足的“光伏海”,從(cong) 小生活在青海共和縣塔拉灘的牧民葉多見證了一座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的誕生,更讓他驚喜的是:一塊塊光伏板遮蓋下的荒漠化土地長出了鬱鬱蔥蔥的牧草。

  夏日微風吹拂,葉多背著水杯和食物,走進位於(yu) 塔拉灘上的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園區。深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光伏羊”時而啃食光伏板下的青草,時而奔跑追逐。


一隻羊在共和縣塔拉灘華能青海公司光伏電站內(nei) 活動(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46歲的葉多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xiang) 下合樂(le) 寺村。如今依托光伏園區這個(ge) 新的“牧場”,下合樂(le) 寺村的村民改變了過去“逐水草而居”的放牧模式,光伏板下長大的“光伏羊”同樣走俏。

  塔拉灘位於(yu) 黃河上遊龍羊峽庫區西岸。“以前這裏都是荒灘,風吹石頭滿地跑,更別說長草了。”葉多告訴記者,嚴(yan) 重的風沙製約當地畜牧業(ye) 的發展,而變化發生在光伏電站建造以後。

  2012年以來,憑借豐(feng) 富的光照資源和大麵積荒漠化土地資源,海南州大力推進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如今,塔拉灘上建起超300平方公裏的光伏發電園區,超過60家光伏企業(ye) 入駐園區,這裏也是我國千萬(wan) 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園區之一。

  光伏板上的積土如果不及時清理會(hui) 影響發電,園區檢修人員便利用專(zhuan) 業(ye) 的清洗設備對光伏板進行衝(chong) 洗,從(cong) 而給光伏板下的土地補充水分。密集的光伏板阻擋了風沙,在一塊塊光伏板遮擋下地表水分蒸發量大幅減少。


羊群在共和縣塔拉灘的華能青海公司光伏電站內(nei) 活動(無人機照片,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草地涵養(yang) 水源能力提升,土地荒漠化得到遏製。隨著草越長越茂盛,一個(ge) 幸福的“煩惱”也隨之產(chan) 生。“草雜亂(luan) 無章地生長,遮擋住了光伏板,影響發電效率,冬天還容易引發火災。”華能青海發電有限公司共和電站副站長王重陽說,一個(ge) 電站每年至少需要除草兩(liang) 次,公司一年在除草上就要花掉近200萬(wan) 元。

  “與(yu) 其雇人來割草,還不如讓牧民來放羊。”下合樂(le) 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列東(dong) 主說,2015年,鐵蓋鄉(xiang) 與(yu) 園區發電企業(ye) 簽訂放牧協議,下合樂(le) 寺村的牧民開始在光伏園區有序放牧,“牧光互補”的模式逐漸被推開。

  為(wei) 了讓羊群能夠暢通無阻地吃草,園區工作人員通過研究將光伏組件的離地間隙從(cong) 原來的50厘米抬升至120厘米,打通了羊群的“綠色通道”,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牧羊”。


牧民在共和縣塔拉灘華能青海公司光伏電站內(nei) 放羊(6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園區投資3437萬(wan) 元建成園區防風林帶134公裏,栽植各類苗木104萬(wan) 株,光伏治沙成果不斷顯現;光伏電站養(yang) 殖牛羊數量達22000餘(yu) 隻,“牧光互補”模式不斷發展;新能源發電區為(wei) 周邊村子提供3349個(ge) 公益性崗位,解決(jue) 牧民就業(ye) 問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通過養(yang) 羊我們(men) 家每年有近11萬(wan) 元的收入。”談起如今放羊的不同,葉多說:“現在我的羊群數量從(cong) 200多隻增加到300多隻,羊成活率也高,個(ge) 個(ge) 吃得膘肥體(ti) 壯,日子過得攢勁得很。”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