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多項高原生態保護科考成果

發布時間:2022-08-05 09:30:00來源: 新華網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水資源與(yu) 水安全、生態安全屏障、區域綠色發展等方麵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這是記者4日從(cong) 科技部、中科院在青海西寧召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學術交流會(hui) 議上獲悉的。

  中科院院士傅伯傑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具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在水源涵養(yang) 、水文調節、固碳與(yu) 氣候調節、科學教育與(yu) 文化服務等方麵具有廣域甚至全球性意義(yi) 。他建議加快實施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修複工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

  青海師範大學校長史培軍(jun) 基於(yu) 科考調查數據,構建了大氣氧含量與(yu) 海拔、氣溫、植被、土壤、太陽輻射、水分條件等影響因素的貢獻率計算方法,認為(wei) 海拔不是近地表大氣氧含量的唯一控製因素,氣溫、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的貢獻率在50%以上。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科研團隊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地表植被覆蓋圖、年均植被產(chan) 氧量圖,論證了高原大氣氧含量時空格局。

  “生態產(chan) 品是生態係統為(wei) 人類提供的物質和服務產(chan) 品的總和。”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誌雲(yun) 從(cong) 生態產(chan) 品的使用價(jia) 值、生態係統最終產(chan) 品、生態產(chan) 品功能量等方麵提出生態產(chan) 品總值核算思路,進一步構建生態產(chan) 品總值核算方法和數學模型,為(wei) 建立高原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提供科學依據,促進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資源,探索基於(yu) 生態資源的綠色發展新模式。

  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趙新全圍繞“自然保護地類草地生態係統原真性保護和再野化實踐”,提出自然保護地食草野生動物與(yu) 放牧家畜平衡管理的舉(ju) 措,探索以原真性保護效果為(wei) 依據的新補償(chang) 機製,解決(jue) 區域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還圍繞“青藏高原大氣強氧化性假設與(yu) 驗證”“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的合理開發與(yu) 利用”等主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