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紮根高原,探尋大地寶藏(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

發布時間:2022-08-19 17:03:00來源: 人民日報

  潘彤在查看標本質量。圖片由青海省地質礦產(chan) 勘查開發局提供

  人物名片

  潘彤,1966年6月出生於(yu) 青海樂(le) 都,青海省地質礦產(chan) 勘查開發局總工程師。參加工作30多年來,堅持奮戰在青藏高原,進行區帶找礦勘查、礦產(chan) 噴流—沉積作用、地球化學勘查等領域研究,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也是青海省唯一的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曾主持多項重大項目的實施及地質項目的立項設計、報告評審工作,與(yu) 同事一起累計發現各類大中型礦產(chan) 地近10處。

  厚厚的鏡片、瘦高的身材,一身戶外服,似乎做好了隨時奔赴野外的準備。初次見到潘彤,是在青海省地質礦產(chan) 勘查開發局12樓的一間辦公室裏。除了層層摞摞的資料、幾個(ge) 新采的礦石標本,還有一張礦產(chan) 資源分布圖格外顯眼:察爾汗鉀鹽礦、夏日哈木銅鎳礦、五龍溝金礦、錫鐵山鉛鋅礦……一個(ge) 個(ge) 偏僻地域的礦產(chan) 發現,串聯起這位地質人的職業(ye) 生涯。

  1988年,從(cong) 桂林冶金地質學院(現桂林理工大學)地球化學勘查係畢業(ye) 後,潘彤回到家鄉(xiang) 青海。穿越巍巍昆侖(lun) ,翻過祁連達阪,丈量柴達木盆地……30餘(yu) 年間,他和同事們(men) 以高山為(wei) 伴,穿行戈壁荒灘,在茫茫高原上探尋大地寶藏。

  宿野外、爬高山,探礦雖苦,卻樂(le) 在其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放在潘彤身上頗為(wei) 貼切。

  上世紀70年代末,電影《李四光》在全國上映。電影幕布上的彩色圖像,讓潘彤大開眼界,更把一個(ge) 可親(qin) 可敬的地質學家形象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中。“當時雖然不知道地質學到底是研究什麽(me) 的,但我就是想學,想成為(wei) 像李四光一樣的人。”1984年高考,潘彤毅然報考了桂林冶金地質學院的地球化學勘查係。

  4年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讓他感受到地質學的廣博,也讓他對故鄉(xiang) 有了新認識:“持續數千萬(wan) 年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孕育出青藏高原的富饒礦藏。而青海地處青藏高原北部,地層發育齊全,沉積類型多樣,岩漿活動頻繁,構造運動強烈,具備良好的成礦條件。”1988年,大學畢業(ye) 後,潘彤回到青海工作,成為(wei) 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chan) 勘查局下屬的青海有色物探隊野外分隊的一名工作人員。

  “啃幹糧、睡帳篷、爬高山這些‘基本功’自不必說,為(wei) 了完成大麵積地質普查任務,我們(men) 每三個(ge) 人分成一個(ge) 小組,每天要騎馬幾十公裏甚至上百公裏,中間每隔一兩(liang) 公裏,就要看露頭、取礦樣、測產(chan) 狀、查構造。山路陡峭,有的地方連馬也去不了,需要三個(ge) 人把近百斤的樣品徒步背回來。累了,就靠著石頭歇一會(hui) 兒(er) ;渴了,就喝口水繼續前行。”回想起這些經曆,潘彤說:“選擇這個(ge) 行業(ye) ,注定要吃苦,但也樂(le) 在其中。”

  星光不負趕路人。通過在成礦有利地段創造性部署1∶50000水係沉積物測量,潘彤和同事們(men) 在青海發現了督冷溝銅鈷礦、果洛龍窪金礦等,在西藏發現了斜道峽鉛鋅礦、哈拉山銅礦、堆拉鉛鋅礦等。

  這些成績的背後,伴隨著各種危險。“野外斷炊,我們(men) 就釣魚、揀蘑菇充饑;遇到狼群,我們(men) 敲擊鐵片、生火進行驅趕。還有一次,我牽馬經過一段結冰的山坡,突然馬蹄一滑摔向懸崖,我被韁繩一帶,也滑向了崖邊,幸虧(kui) 被一棵樹擋住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怕!”潘彤說。

  30多年奔波,數百次探尋,係統劃分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單元

  從(cong) 表麵上看,一把地質錘、一個(ge) 放大鏡、一個(ge) 羅盤,就幾乎是探礦人走南闖北的全部家當。但實際上,礦產(chan) 勘探是一個(ge) 涉及麵很廣的領域,離不開對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氣象學等知識的掌握。

  “如何提高勘探工作的準確性?”隨著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這個(ge) 問題縈繞在潘彤心頭。1992年和2001年,潘彤先後考上了中南工業(ye) 大學(現中南大學)礦產(chan) 普查與(yu) 勘探專(zhuan) 業(ye) 的碩士研究生和吉林大學礦床學專(zhuan) 業(ye) 的博士研究生。

  圍繞碩博論文題目,潘彤在大量野外調研、室內(nei) 測試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東(dong) 昆侖(lun) 成礦帶鈷礦成礦係列理論。運用該理論,潘彤和同事們(men) 不僅(jin) 發現了肯德可克鈷鉍金礦,還在已知礦點上新發現了鈷礦,如海寺鐵鈷礦、督冷溝銅鈷礦。

  “地質勘探的魅力不僅(jin) 局限於(yu) 找到礦藏的那一刻,哪怕是看似一無所獲的勘探,在布滿褶皺和斷層的大地深處,破譯山峰誕生時經曆的擠壓與(yu) 變化,也是一種樂(le) 趣。”帶著這樣的興(xing) 趣和熱愛,潘彤和同事們(men) 一次次跋涉在高山峽穀,看地貌河床,探地質構造。從(cong) 前期的樣品質量保證,到後期的數據分析,再到提出理論認識,他們(men) 孜孜以求、從(cong) 未停歇。

  在潘彤的心目中,柴達木盆地周邊是礦藏勘探的“聚寶盆”,也是他傾(qing) 注時間與(yu) 精力最多的地方。30多年的奔波,數百次的探尋,潘彤對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單元進行了係統劃分,並結合區域稀有金屬元素地球化學特征,提出了在稀有金屬礦方麵的勘探前景,並通過了專(zhuan) 家論證。2018年,在對該地區1∶25000水係沉積物掃麵200平方公裏的過程中,他和同事們(men) 發現了稀有綜合異常34處,從(cong) 中發現鋰鈹礦體(ti) 三條,目前都已達到大型鈹礦的規模。

  全國青年地質科技金錘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麵對榮譽,潘彤十分謙虛:“我們(men) 青海省地質礦產(chan) 勘查開發局建局60多年來,很多前輩和同事在探礦一線奉獻一生,榮譽屬於(yu) 所有探礦人,我唯有更加珍惜和努力。”

  開展柴達木成礦體(ti) 係分析,提高鹽湖資源保障能力

  過萬(wan) 丈鹽橋,到鹽湖碼頭,在位於(yu)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察爾汗鹽湖景區,蓋滿鹽花的5800多平方公裏土地上,碧綠晶瑩的鉀鹽綿延無邊,牧民受益於(yu) 鹽湖資源,遊客驚歎它的美麗(li) ,但在潘彤的眼中,“鹽湖中蘊含著無數的研究課題!”

  鉀鹽是製造鉀肥的重要礦物原料,作為(wei) 我國重要的鉀鹽供應生產(chan) 基地,柴達木盆地鹽湖鉀鹽資源保障能力如何提高,是潘彤和同事們(men) 近幾年的研究重點。

  “從(cong) 2018年開始,我們(men) 對柴達木盆地鹽類礦產(chan) 不斷進行成礦特征、儲(chu) 藏規律的探討和總結,劃分鹽類礦產(chan) 成礦單元、成礦係列,目前正在開展柴達木成礦係統的建立與(yu) 分析。理論成果不斷指導生產(chan) ,新發現氯化鉀鹽資源量1億(yi) 噸以上,獲得發明專(zhuan) 利5項。”潘彤告訴記者,“2019年,我們(men) 成立了專(zhuan) 門的工作室,聚焦重點勘查工作,目前團隊主要成員17人,基本為(wei) 80後、90後技術骨幹,大夥(huo) 一起外出、一起鑽研,工作室‘傳(chuan) 幫帶’作用不斷凸顯。”

  “信念心中藏,一路相扶將……”這是潘彤在與(yu) 妻子周燕結婚不久後做的小詩。周燕說:“這也是我們(men) 多年來真實的生活寫(xie) 照。”在周燕看來,勘探工作塑造了潘彤堅強的性格。“平時忙完工作,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回家。不管在外麵遇到什麽(me) 困難,他在家裏總是樂(le) 樂(le) 嗬嗬、忙前忙後,對家人充滿關(guan) 愛。”

  大地無言,隻有努力前行的人,才能不負時光。“接下來,我們(men) 將重點圍繞柴達木盆地深層含鉀鋰鹵水鹽礦成礦模式、找礦潛力、開發利用等進行攻關(guan) ,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新能源發展提供資源保障。”談到接下來的工作,潘彤充滿信心。

  記者手記

  做一名永不停歇的攀登者

  巍巍祁連、莽莽昆侖(lun) ,橫亙(gen) 在祖國的西部,更矗立在探礦工作者的心中:從(cong) 野外找礦到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從(cong)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再到聚焦平台建設、人才培養(yang) ,潘彤和同事們(men) 把青春和激情寫(xie) 在了高原大地上。

  野外作課堂、大地當舞台,地質勘探工作充滿艱辛;踏遍群山、忍受缺氧,高原地質勘探殊為(wei) 不易。“正因為(wei) 一步一步丈量過,一錘一錘敲打過,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才變得更加厚重。”在潘彤的心中,當自己真心擁抱高原、投入到高原的發展建設中,高原也會(hui) 變成滋養(yang) 精神的沃土。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men) 對高山更加充滿敬畏。”多年的攀登者,如今更加理解高山。“還有研究項目沒有完成,明天要去格爾木!”夜已深了,但潘彤的聲音從(cong) 電話那頭傳(chuan) 來時,依然充滿熱情。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