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產量遞減,“鬆茸之鄉”這樣應對

發布時間:2022-08-24 16:33:00來源: 四川日報

  鬆茸采挖季臨(lin) 近尾聲。8月18日淩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八角樓鄉(xiang) 鬆茸村村民仁欽騎著摩托車來到帕姆嶺山頂。在一處鬆林下,他找到了4朵緊挨在一起的鬆茸,1朵已經開傘(san) ,其餘(yu) 3朵剛好達到采集標準。

  仁欽蹲下身,輕輕扒開鬆茸根部纏繞的苔蘚和枯葉,用削尖的木棍從(cong) 旁邊緩緩斜插進去,輕輕一壓,鬆茸便從(cong) 土中被撬起。他留下已開傘(san) 的那朵鬆茸,並從(cong) 地上抓起一把鬆葉,小心地覆蓋在它的菌蓋上。

  采挖有法、采挖有度,這是當地村民多年恪守的準則。“縣上今年出台了很多保護鬆茸的措施,所以我們(men) 自己更要自覺!”仁欽說。

  雅江縣的鬆茸產(chan) 量約占全國鬆茸總產(chan) 量的20%。7月4日,雅江縣發布《關(guan) 於(yu) 禁止采集、收購、出售、運輸鬆茸童茸及全開傘(san) 過熟茸的通告》;7月15日,雅江縣第一份鬆茸溯源碼上線;8月,雅江縣啟用數字鬆茸交易中心……一係列保護措施,彰顯“鬆茸之鄉(xiang) ”加大力度保護鬆茸的決(jue) 心。

  找原因

  減產(chan) ,源於(yu) 氣候變化和粗暴采集

  8月18日傍晚,仁欽帶著新采挖的一批鬆茸走進數字鬆茸交易中心,立刻被不少經銷商圍住,有人直接對他喊:“今天通貨280元/斤,我給你290元/斤。”“今年鬆茸產(chan) 量低,太俏了。”正在“搶”鬆茸的經銷商甲誌瑪說。

  鬆茸生長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是野生菌中的珍品,近年來非常受市場歡迎,行情一路看漲。去年僅(jin) 采挖鬆茸一項,仁欽一家的收入就在5萬(wan) 元左右。今年天氣較為(wei) 幹旱,鬆茸產(chan) 量急劇下降,仁欽一度擔心鬆茸減產(chan) 會(hui) 影響家庭收入,但供不應求導致價(jia) 格上漲,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數量的不足。

  商販對“供不應求”的感覺最為(wei) 敏銳和直接。鬆茸攤販格絨指著麵前滿筐的鬆茸告訴記者:“這都是從(cong) 周邊村鎮運過來的,以前周邊的村民給我供貨,一天能有滿滿一小卡車,多的時候甚至能超過1噸,現在1次隻能找到幾百斤。”

  產(chan) 量遞減,也有人為(wei) 影響的原因。雅江縣農(nong) 牧農(nong) 村和科技局農(nong) 經站站長、鬆茸產(chan) 業(ye) 數字辦工作人員楊智斌告訴記者,鬆茸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苛刻,隻能存活在沒有任何汙染的原始森林中,孢子必須和鬆樹根係形成共生關(guan) 係,而且共生樹種的年齡必須在50年以上,才能形成菌絲(si) 和菌塘;同時它還依賴柏樹、櫟樹等闊葉林提供營養(yang) 支持。

  “當前鬆茸需求端日益火爆,但供給側(ce) 的情況卻令人擔憂。”楊智斌說,近年來大規模掠奪式的采集,部分阻斷了鬆茸的自然生長過程。采菌人“先到先得”,對小於(yu) 5厘米的“童茸”和可以產(chan) 出孢子的老茸也毫不留情,“‘殺雞取卵’式的采集是鬆茸產(chan) 量遞減的主要原因。”

  對此,仁欽也深有體(ti) 會(hui) ,“早些年每到7至9月的鬆茸采挖季,就有很多采菌人蜂擁而至,粗暴的采集方式很容易讓菌窩遭到破壞,導致來年鬆茸出土量減少。”

  想辦法

  保護,用好村規民約和數字化手段

  應對鬆茸產(chan) 量遞減,雅江縣八角樓鄉(xiang) 鬆茸村村民的辦法很直接——在鬆茸出土的季節,村裏發動全體(ti) 村民參與(yu) 巡山,夜晚還安排村民在山上輪流值守。然而,時間和勞動力成本太高,也影響相鄰村子之間村民的關(guan) 係。對鬆茸的保護與(yu) 規範管理是鬆茸村村民一直以來的呼籲。

  今年7月4日,雅江縣發布《關(guan) 於(yu) 禁止采集、收購、出售、運輸鬆茸童茸及全開傘(san) 過熟茸的通告》,從(cong) 7月5日起,全縣禁止采集、出售、收購、運輸長度小於(yu) 5厘米的鬆茸童茸及全開傘(san) 過熟茸。

  不僅(jin) 如此,雅江還製作了漢、藏語及“雅江倒話”版的雅江縣保護鬆茸政策,通過社交媒體(ti) 平台進行傳(chuan) 播;鼓勵各鄉(xiang) (鎮)將禁采的相關(guan) 規定納入村規民約。鬆茸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金國告訴記者:“通告不僅(jin) 在微信群裏大量傳(chuan) 播,而且在村委活動中心的大喇叭裏每天循環播放,真正進入村民的心。”

  今年以來,雅江縣還大力建設“雅江鬆茸全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平台”,著力推動鬆茸產(chan) 地溯源。7月15日,雅江縣鬆茸溯源碼上線,仁欽也收到了一批被稱為(wei) “智能背簍”的背包,每次采挖,他都將采到的鬆茸裝進這樣的背包裏。“采摘戶身份驗證通過後,就可以收到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智能背簍,所采挖鬆茸的產(chan) 地信息就被記錄在內(nei) 。”楊智斌介紹,通過為(wei) 采摘戶提供智能背簍、建設采摘驛站等,雅江對鬆茸采摘環境信息、采摘人員等進行數字化建檔,形成鬆茸品質的“健康碼”。

  楊智斌介紹,“鬆茸產(chan) 業(ye) 數字化平台”還將對雅江鬆茸產(chan) 業(ye) 采集、流通、加工、消費等各環節數據進行收集、匯總、展示,通過數字化平台數據支撐,針對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開發數據應用場景,打造雅江鬆茸區域品牌,精準對接市場需求。

  目前,雅江縣還成立了參與(yu) 鬆茸資源調查登記和開發利用保護工作的雅江縣鬆茸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協會(hui) 不僅(jin) 起到管理的作用,還實施雅江鬆茸品牌打造、商標注冊(ce) 升級,提供國內(nei) 外鬆茸產(chan) 量價(jia) 格等信息谘詢服務。”楊智斌說。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