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在救災一線向險而行
機翼轟鳴。9月7日上午,西部戰區空軍(jun) 某運輸搜救團到達甘孜州瀘定縣得妥鎮灣東(dong) 村上空,通過空中吊救營救出被困懸崖的10餘(yu) 名村民。
山高穀深,道路中斷,難不倒英雄的子弟兵。瀘定“9·5”地震發生後,在西部戰區前進指揮組的統籌指揮下,解放軍(jun) 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爭(zheng) 分奪秒,堅持把搶救人民群眾(zhong) 生命作為(wei) 首要任務,堅持統一指揮,加強軍(jun) 地協同,突出就近用兵、科學用兵、快速用兵、精準用兵,全力以赴展開救援。
越是艱險越向前。人民軍(jun) 隊向險而行,與(yu) 當地幹部群眾(zhong) 一起並肩作戰,築起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
衝(chong) 鋒在前
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人民子弟兵
“謝謝子弟兵,看到你們(men) 就安心了。”9月6日9時許,甘孜州瀘定縣得妥鎮灣東(dong) 村紅花崗組6名受災群眾(zhong) 在陸軍(jun) 第77集團軍(jun) 某旅官兵的攙扶下,登上第一艘衝(chong) 鋒舟。
地震發生後,該旅200名官兵從(cong) 駐訓地星夜疾馳,突進得妥鎮。山間林野沒有路,官兵們(men) 一把鐵鍬、一把鐮刀,披荊斬棘闖出安全通道。旅長周祖全帶著突擊隊員衝(chong) 在最前麵,在大渡河上顛簸15分鍾後,終於(yu) 到達離灣東(dong) 村最近的登陸點,隊員們(men) 攀爬、搭繩,艱難摸爬3個(ge) 多小時到達村裏,128名群眾(zhong) 和32名傷(shang) 員被順利轉移到安全地點,就醫和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人民軍(jun) 隊來自人民。在疫情防控、搶險救災、應急處突等緊要關(guan) 頭,子弟兵們(men) 挺身而出,為(wei) 四川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提供有力支持。經曆大災大難考驗,四川各族群眾(zhong) 發自內(nei) 心感謝人民軍(jun) 隊,各級黨(dang) 委政府深深信賴和支持人民軍(jun) 隊。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困的人們(men) 還在等待救援。”在距震中10公裏的磨西鎮咱地村,200多名群眾(zhong) 受困需緊急轉移,武警四川總隊機動二支隊50多名官兵徒步前行。進入村莊後,官兵們(men) 製作擔架,轉移受傷(shang) 嚴(yan) 重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幼兒(er) ,將自己的安全帽交給群眾(zhong) 佩戴。
“救災結束,我再回家。”甘孜軍(jun) 分區動員處參謀汪柯宇原已訂好車票回老家舉(ju) 辦婚禮,地震發生後,他毫不猶豫推遲婚期,趕赴救災一線。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參與(yu) 救援的各部隊緊盯地震災害救援黃金期,把搶救生命作為(wei) 首要任務。省軍(jun) 區有序開展搜救任務,“深入山林,一家一戶地過,不留一處死角”。空軍(jun) 部隊組織空管係統劃設鳳凰山、西昌、新津等9條救援航線,開辟空中救援綠色通道。民兵救援力量衝(chong) 鋒在搜救一線,擔負人員搜救、搬運物資、搭建帳篷等任務,確保受災群眾(zhong) 能盡快得到妥善安置。
截至9月7日17時,西部戰區轄區已出動官兵和民兵2700餘(yu) 人投入抗震救災,累計轉移群眾(zhong) 4500多人,救治傷(shang) 員270餘(yu) 人,出動直升機77架次,醫療巡診近1700人次。
科學用兵
在抗震救災一線錘煉精兵勁旅
震中地區山高坡陡,地質氣象條件複雜,次生災害風險隱患大。如何搶抓72小時黃金救援期?“科學用兵”,人民軍(jun) 隊用實戰作答。
為(wei) 有效了解掌握災區道路、通信、電力受損情況,航空兵某團派出飛機,全時在空對災區進行偵(zhen) 察拍攝,密切關(guan) 注人員、車輛活動情況,為(wei) 指揮部提供第一手信息。
救災飛行架次多、機種雜、空情保障任務重,雷達某旅指揮多個(ge) 雷達站進入一等戰備,連續奮戰30餘(yu) 個(ge) 小時,為(wei) 航測航拍災區、運搜救援的飛機導航,實現覆蓋災區周邊全域、全時段的雷達情報。
針對部分道路中斷,救援力量無法到位,多架次無人機起飛,勘察災情傳(chuan) 輸情報……
不僅(jin) 裝備精良,反應機製也快而嚴(yan) 密——地震發生後,駐軍(jun) 、武警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迅即反應,投入搶險救災。西部戰區聯指中心按照指揮員“兵貴神速、人民第一、嚴(yan) 密組織”的指示要求,聯動四川省軍(jun) 區及所轄人武部迅速啟動預案、展開災情處置。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擬製預先號令,建立指揮通聯,全麵掌握情況。指令戰區陸軍(jun) 、戰區空軍(jun) 、西藏軍(jun) 區、西寧聯勤保障中心等單位做好迅即出動準備;
戰區空軍(jun) 黨(dang) 委根據非戰爭(zheng) 軍(jun) 事行動預案,迅速對抗震救災作出部署,作戰、航管、氣象、政工、後裝等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針對西南地區地貌結構複雜、自然災害頻發的實際,修訂部隊救災實力分布圖,科學調配救援力量;
陸軍(jun) 第77集團軍(jun) 組織救援部隊立體(ti) 多路馳援地震災區,某工兵旅攜帶現代化工程裝備和救生器材等物資火速趕往石棉縣。
在抗震救災一線錘煉精兵勁旅,像指揮打仗一樣組織搶險救災,折射出深化國防和軍(jun) 隊改革給部隊帶來的新氣象。人民軍(jun) 隊不斷提高軍(jun) 事訓練實戰化水平,出色完成戰備、演習(xi) 、執勤等多樣化軍(jun) 事任務,全麵提高履行使命任務能力,才有當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決(jue) 心和能力。
愛民護民
在點滴細節中彰顯大愛
“你放心,這邊有兵哥哥們(men) 在。”手機有信號後,53歲的瀘定縣磨西鎮蔡陽村村民王群給兒(er) 子報了平安。在她身旁的武警官兵們(men) 一路相隨,抬著傷(shang) 員、走過險灘、跨過木橋,把1400多名村民安全護送到安置點。
人民軍(jun) 隊在,安全就在。地震發生後,子弟兵們(men) 進村入戶救助受困群眾(zhong) ,同時繼續展開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建設、受傷(shang) 群眾(zhong) 轉移、救災物資發放、次生災害排查等工作,幫助群眾(zhong) 盡快恢複生產(chan) 生活秩序。
救援現場,處處可見軍(jun) 綠色;這抹軍(jun) 綠色,溫暖著災區百姓。
“小朋友,抓緊了!”在瀘定縣磨西鎮共和村,甘孜軍(jun) 分區民兵戰士背負4名兒(er) 童跨河轉移,隨後進村入戶幫助群眾(zhong) 搶救家禽家畜。
地震發生當晚,西藏軍(jun) 區川藏兵站部的官兵們(men) 就駕乘運輸車、炊事掛車等緊急馳援。“震後電力中斷,是兵站部的同誌派來野戰發電車保障我們(men) 用電,確保傷(shang) 者得到及時救助。”磨西鎮衛生院負責人感歎。截至6日中午,兵站部已搭設兩(liang) 個(ge) 臨(lin) 時供應站,為(wei) 醫院患者、醫護人員、群眾(zhong) 提供熱食快餐保障2000餘(yu) 人次。
“隻要人民需要,再難的空域也要去闖,再難的通道也要打通。”在“孤島”磨西鎮柏秧坪村3組,陸軍(jun) 第77集團軍(jun) 某陸航旅救援機組送來物資,並將86歲高齡、腿受傷(shang) 的倪明清老人和其他傷(shang) 員及時轉運到後方。得知海螺溝有一名孕婦即將臨(lin) 產(chan) 後,機組人員立即著手研究飛行航線,在地麵救援武警的協助下,成功將孕婦轉送至瀘定縣人民醫院。
點滴溫暖匯聚成磅礴偉(wei) 力,是對“軍(jun) 民團結如一人”的最好注腳。抗震救災在繼續,人民子弟兵將一往無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工作組:要把搶救生命作為當前首要任務
9月7日,由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副指揮長、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率隊的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工作組繼續深入四川震區察看災情,指導開展抗震搶險救災工作。[詳細] -
王曉暉在甘孜州瀘定縣調研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9月7日,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從雅安市前往甘孜州,深入此次地震震中磨西鎮了解災情,調研指導抗震救災工作。[詳細] -
四川瀘定6.8級地震救援紀實:“每一秒都無比珍貴”
截至7日上午11時,經過46小時連續作戰,消防救援人員營救被困民眾115人,疏散轉移2476人,完成瀘定縣磨西鎮、燕子溝鎮,石棉縣新民鄉的救援及疏散轉移任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