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挨家挨戶勸導 村民全部抵達安置點

發布時間:2022-09-08 16:53:00來源: 四川日報

  救援隊員協助紫雅場村最後一批村民下山,他們(men) 隨後將通過水路轉移至設在得妥鎮場鎮的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楊樹 攝

  9月7日中午,瀘定縣得妥鎮,一則天氣預報讓數百名救援隊員緊張起來:9月7日夜間至9月9日早晨,地震災區或將遭遇一次降水天氣過程,雨量普遍中雨,局部大雨。

  當下,省內(nei) 消防、應急等各方救援力量正努力從(cong) 水路救援轉移得妥鎮紫雅場村受困群眾(zhong) 。經過幾十個(ge) 小時奮戰,村子裏200餘(yu) 名村民已轉移大半,剩下的72人全部位於(yu) 半山腰。

  “下雨很可能引發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災害,必須抓緊時間一次性轉移!”匯聚來自四川消防救援總隊、四川森林消防總隊及達州、樂(le) 山、內(nei) 江、宜賓等地應急救援力量,一支由14艘衝(chong) 鋒舟、橡皮艇組成的救援突擊隊迅速集結出發,沿大渡河向紫雅場村進發。

  和雨情搶時間

  舟艇“結隊”渡河救援

  如此多的救援舟艇一次性出動,本次地震救援中還是第一次。記者也搭乘其中一艘橡皮艇。寬闊的大渡河上,馬達轟響,波浪起伏,旗幟飄揚。

  一路上,大渡河兩(liang) 側(ce) 山體(ti) 仍不時有飛石落下,行進道路危機四伏。“地震造成大量山體(ti) 滑坡,把很多大樹推到河裏,必須仔細觀察水麵。”救援隊員豐(feng) 木牛打著手勢,沉著指揮行舟方向。

  “救援突擊隊已在路上,請盡快組織村民下山。”四川消防救援總隊甘孜支隊教導員魏登均接到命令,迅速和其他之前就在紫雅場村的救援隊員一道忙碌起來。

  95歲的村民李紅英腿腳不便,如何下山成了難題。救援隊立即從(cong) 山下的臨(lin) 時碼頭調運一副擔架,4名隊員合力將李紅英抬下山。

  13時30分,救援突擊隊到達紫雅場村臨(lin) 時碼頭,突擊隊留下數人留守,其餘(yu) 約20名隊員則沿山路奔赴紫雅場村3組和魏登均等人匯合,一起協助村民下山。

  挨家挨戶勸導

  72人全部安全轉移

  救援突擊隊抵達臨(lin) 時碼頭時,68名村民開始轉移,剩下4名村幹部做最後的排查工作。

  “擔心漏掉了誰,要反複確認下。”紫雅場村村支書(shu) 張平說,“很多人不願意走,舍不得家裏的牲畜,舍不得電視、冰箱、洗衣機。從(cong) 早上開始,我們(men) 就挨家挨戶做工作。”

  記者在一戶村民家的院子看到,一輛九成新的皮卡車和一輛轎車靠牆停放,家中人員已轉移。

  14時10分,張平最後一個(ge) 離開村委會(hui) 。準備下山時,突然聽到一戶村民家有可疑的走動聲,馬上跑去看,虛驚一場——一頭豬正蹭著卷簾門,家中已沒有人。“我們(men) 告訴村民,隻要人安全了,以後這些都還會(hui) 有的。”

  下山的路鋪滿亂(luan) 石,張平不時回頭,向著村子的方向。“就這麽(me) 走了,希望早一點回來。”

  當日16時,紫雅場村最後72人全部安全轉移,到達得妥鎮場鎮。他們(men) 將分別前往兩(liang) 個(ge) 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數百名救援人員也開始整理裝備,準備奔赴下一個(ge) 救援現場。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