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柴達木盆地首次發現黏土型鋰礦 具備巨大找礦前景

發布時間:2022-09-22 15: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首次發現黏土型鋰礦具備巨大找礦前景
圖為(wei) 柴達木盆地局部的衛星遙感影像。(資料圖·圖文無關(guan) )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供圖

  中新網記者21日從(cong) 青海省第四地質勘查院獲悉,該院和富康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在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首次發現黏土型鋰礦,且具備巨大找礦前景。

  鋰資源是重要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資源,被譽為(wei) “金屬新貴”“能源之星”“21世紀的能源金屬”,是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重要金屬。

  青海省第四地質勘查院總工程師陳建洲介紹,黏土型鋰礦的賦礦地質體(ti) 為(wei) 黏土層,主要分布在美國、墨西哥、塞爾維亞(ya) 等國家以及中國西南地區。根據成因不同,這些地區的黏土型鋰礦可分為(wei) 火山岩黏土型鋰礦、碳酸鹽黏土型鋰礦和賈達爾鋰型礦。

  陳建洲表示,本次在柴達木盆地中首次發現的黏土型鋰礦係由湖相沉積形成,是中國國內(nei) 除火山岩黏土型鋰礦、碳酸鹽黏土型鋰礦外,與(yu) 鹽湖有關(guan) 的一類黏土型鋰礦。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柴達木盆地中黏土型鋰礦在空間上與(yu) 液體(ti) 礦、固體(ti) 鉀鹽石鹽礦呈交錯狀、緊密共生。陳建洲介紹,科研人員在麵積198平方千米、開采下界+2711米的工作區範圍,估算碳酸鋰潛在資源超百萬(wan) 噸,且平均品位較高。這類黏土型鋰礦具有可觀的資源潛力,且有較好的可選性,為(wei) 礦區整體(ti) 規劃、開發及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礎。

  青海省地質礦產(chan) 勘查開發局總工程師潘彤表示,在柴達木盆地,以往研究第四紀現代鹽湖礦床、砂礫孔隙型鹵水礦床、背斜構造裂隙型鹵水礦床時,對黏土層隻作為(wei) 鹽類礦物的圍岩及液體(ti) 礦的隔水層來看待,本次發現的該類型礦是前三類礦床之外的新發現,“此類礦在柴達木盆地具備巨大找礦前景,隨著開發利用研究工作的深入,將為(wei) 青海省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