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木裏新生

發布時間:2022-09-29 11:37:00來源: 人民日報

  木裏,在哪裏?

  祁連山南麓青海境內(nei) ,黃河重要支流大通河源頭。

  長江奔騰,黃河咆哮,瀾滄洶湧。大江大河萬(wan) 裏波,滋養(yang) 大半個(ge) 中國,一部中華文明史,蘸著這江河水寫(xie) 就。

  守護好三江源“中華水塔”,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關(guan) 乎國家生態安全、關(guan) 乎民族生存和子孫後代永續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念茲(zi) 在茲(zi) ——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wei) 青海的優(you) 勢和驕傲,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

  始終深深牽掛,時時放心不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其中有個(ge) 地方多次出現——木裏。

  木裏,藏語意為(wei) “燃燒的石頭”。木裏礦區平均海拔4000多米,東(dong) 西長50公裏、總麵積400平方公裏,已探明煤炭儲(chu) 量37.08億(yi) 噸。這裏曾經大規模非法開采,一車車煤炭運出去,一個(ge) 個(ge) “天坑”留下來。高寒草原濕地生態遭到破壞,水源涵養(yang) 功能逐漸減弱……

  2014年8月至2020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木裏礦區生態破壞和環境整治問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牢記“國之大者”,重塑綠水青山!

  2020年8月,為(wei) 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及中央有關(guan) 部門組成工作組,會(hui) 同青海省委省政府就非法采煤問題開展調查,啟動為(wei) 期3年的綜合整治,並連續兩(liang) 年“回頭看”。

  今天的木裏啥模樣?綜合整治又給青海帶來了什麽(me) ?近日,人民日報派出采訪組深入調研,探尋那塊“燃燒的石頭”經曆了怎樣的浴火重生。

  (一)木裏不再蒙塵重披綠裝

  山川之變,來自思想指引。破除錯誤發展理念,曾因非法盜采深坑橫陳的木裏礦區,煥然一新

  8月的木裏,高天流雲(yun) ,青草黃花,已不見重卡斷路、煤灰遮天。

  聚乎更五號井,曾是木裏礦區最大的露天采坑,海拔4200多米,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距縣城150多公裏。

  采坑對麵,峭拔岩壁上,一個(ge) 鮮紅碩大的“警”字提醒人們(men) ,這裏曾經深坑橫陳,滿目瘡痍。

  “治理前,采坑長4.05公裏,寬620米,最深處150米,像是把高原生生剜掉一大塊肉。”木裏煤田生態環境保護局副局長羅生倉(cang) ,指著腳下的礦坑說。

  兩(liang) 年過去,深坑成了緩坡,芳草茵茵,四周曾經黑黢黢的渣山,滿目青綠。吸足了雨水的草高高低低,有的將及膝蓋,有的才沒腳踝。野花散落其間,紅的蜜罐罐、紫的露蕊烏(wu) 頭,遠處一片播娘蒿,夕照中,金燦燦。

  “青海中華羊茅,同德短芒披堿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這些個(ge) 精挑細選的鄉(xiang) 土草種,都是木裏複綠的功臣!”同行的青海省草原總站畜牧(草原)師歐為(wei) 友,一一指點。

  “高原缺土,種草複綠難。試著用了羊板糞,沒想到,夾帶的草籽竟然萌發出來,您瞧!播娘蒿、灰藜、馬先蒿,都在生態修複區安了家……”

  俯身撥開草叢(cong) ,水珠輕輕抖落,沁潤曾被染黑的土地。

  “木裏的煤,煤質好,一張紙就能點燃,埋藏淺,撥開草皮就能開采。”羅生倉(cang) 輕踢腳下,露出一塊黑煤。

  木裏煤田,位於(yu) 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交界處,歸屬海西州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理。“西寧沒有的這兒(er) 都有”。燃燒的石頭,巨大的誘惑,人跡罕至的高原小鎮一度畸形繁榮。高峰時,等待運煤的重型卡車,排成數公裏長蛇。

  木裏鎮佐隴村牧民色確加的草場,距此不遠。礦上挖煤,草場被占,家裏的羊一下子少了300隻,“運煤的大卡車一過,白羊成了黑疙瘩!”

  往北10公裏,就是弧山。同屬木裏礦區,因未開采,保留著高寒草甸原生態。

  大大小小高原湖泊,無邊的綠毯間,灑落藍寶石般“星星海”。海拔4300米的空氣,稀薄卻澄澈。一頭野犛牛,孤傲地立在濕地旁;一群斑頭雁,振翅掠過碧綠的湖麵;遠處跑過幾隻黃白相間的藏野驢,見有遠客,停下來,向我們(men) 行注目禮。這裏,就是黃河上遊重要支流大通河的發源地,賴得草甸濕地長久涵養(yang) ,涓涓清流,匯入江河,潤澤百川。

  咫尺之隔,兩(liang) 重天地!

  “人與(yu) 自然應和諧共生。當人類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是慷慨的;當人類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也是無情的。”

  到海西工作不久,海西州委副書(shu) 記熊義(yi) 誌感觸最深的,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這句話。

  回看聚乎更,隆隆炮聲、滾滾煙塵中,高原脆弱的生態遭到重擊,木裏水源涵養(yang) 功能受損,入河水量漸少。

  木裏之亂(luan) ,引起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2014年8月、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海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和木裏礦區破壞性開采作出重要批示。青海省委省政府開展為(wei) 期兩(liang) 年的木裏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渣山複綠、違建拆除,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青海。針對木裏礦區破壞性開采問題,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要敢於(yu) 擔當、主動作為(wei) ,發現問題就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徹底解決(jue) 絕不鬆手。

  生命頑強又脆弱。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草甸,生態毀壞頃刻間,修複卻要難上天。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才能從(cong) 根上解決(jue) 問題。

  政治生態亦然。

  正該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因對“國之大者”心中無數,少數幹部思想出現了搖擺。

  2016年12月以後,木裏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轉入鞏固提升階段,省政府相關(guan) 職能部門和海西州委州政府均認為(wei) 整治工作已圓滿完成。

  現實卻是,有的幹部有令不行,陽奉陰違,“對投入少、見效快的違建拆除、渣山複綠等推進快,但難度大的采坑回填工作能拖就拖。”青海省看守所裏,曾任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長的梁彥國回憶。

  相關(guan) 企業(ye) 偷梁換柱、頂風作案,打著修複治理的名義(yi) ,行非法采煤之實。為(wei) 了利益最大化,隻采特厚煤層這層“白菜心”,薄煤層、地質構造複雜的煤層棄置一邊——“采1噸扔5噸”,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祁連山南麓,木裏煤田聚乎更礦區五號井,多年盜采濫挖,形成駭人‘天坑’渣山。”2020年8月,媒體(ti) 一份調查,驚動中南海。

  8月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木裏礦區問題作出重要批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中央政法委機關(guan) 、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林草局等部門,迅速成立“中央有關(guan) 部門赴青海工作組”,實地調查整治。

  從(cong) 2014年到2020年,相關(guan) 企業(ye) 何以能夠頂風作案?

  又是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與(yu) 非法企業(ye) 沆瀣一氣?

  木裏之痛,根源哪裏?木裏之治,路在何方?

  “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的青海,又該怎樣堅定不移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嗬護江河碧水浩蕩東(dong) 流?

  …………

  木裏,一場自然生態的修複與(yu) 整治由此拉開;

  高原,一次政治生態的蕩滌與(yu) 大考由此書(shu) 寫(xie) 。

  (二)首先從(cong) 政治紀律查起

  政治上查清、整治上有力、長遠上規範。中央有關(guan) 部門赴青海工作組進駐青海,曆時兩(liang) 個(ge) 月的調查整治刺破堅冰

  2020年8月15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八監督檢查室骨幹力量和中央6部委14名局處級幹部組成的“中央有關(guan) 部門赴青海工作組”,抵達西寧。

  “首先從(cong) 政治上看”,“首先從(cong) 政治紀律查起”。

  工作組組長,是中央紀委副書(shu) 記、國家監委副主任徐令義(yi) 。兩(liang) 年前的2018年7月,他率中央專(zhuan) 項整治工作組進駐陝西,徹查秦嶺北麓西安境內(nei) 違建別墅問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是監督專(zhuan) 責機關(guan) ,首要職責就是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保障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貫徹落實。此次工作組仍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牽頭組成,表明這本質上還是一次嚴(yan) 肅的政治監督。

  “講政治,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也是黨(dang) 員幹部的本分。但有的人把講政治停留在口頭上會(hui) 議上表麵文章上,造成嚴(yan) 重後果。政治監督,就是要看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幹部是不是講政治,是不是見行動,是不是有效果。”徐令義(yi) 說。

  政治上查清、整治上有力、長遠上規範。工作組會(hui) 同青海省委省政府,共同開展曆時兩(liang) 個(ge) 月的調查整治。

  “那兩(liang) 個(ge) 月,工作組駐地的燈光每天亮至深夜。”青海省紀委常委、監委委員南積英全程參與(yu) 了調查整治,“常常深夜開會(hui) 研判,安排工作,一直忙到淩晨兩(liang) 三點鍾。”

  查閱3900餘(yu) 份資料,約談80餘(yu) 名幹部,走訪26個(ge) 部門,先後5次深入礦區,逐一查看每個(ge) 井田……調查緊鑼密鼓,一步步逼近事實的核心。

  半個(ge) 月後,時任青海省副省長、海西州委書(shu) 記文國棟主動投案。在此前後,青海省紀委監委對其他15名省管及以下幹部進行審查調查並采取留置措施。

  問題撲朔迷離,利益盤根錯節。利劍出鞘,刺破堅冰,揭開了蓋子,撕開了口子——

  作為(wei) 黨(dang) 的地方組織,麵對黨(dang) 的總書(shu) 記對本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麽(me) 沒有任何傳(chuan) 達學習(xi) ,要麽(me) 隻是草草傳(chuan) 達,從(cong) 未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發生在文國棟主政時期的海西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批示是黨(dang) 內(nei) 政治要件,是黨(dang) 中央從(cong) 全局高度作出的決(jue) 策部署,黨(dang) 的各級組織和黨(dang) 員幹部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才能化為(wei) 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徐令義(yi) 說。

  文國棟與(yu) 海西州,卻成了貫徹落實的“中梗阻”。

  “礦權是之前配的,錢是之前賺的,好日子是之前過的,憑啥我來收拾這個(ge) ‘爛攤子’?”上任海西州委書(shu) 記之初,麵對木裏礦區綜合整治任務,文國棟意難平。

  “重抹桌子重點菜”,文國棟選擇大幹快上搞開發。“不能守著金山銀山要飯吃,手捧寶貝疙瘩過窮日子,明明可以坐大功率汽車,卻要下來用手推。”

  新官不理舊賬。隻算小賬、眼前賬、經濟賬、自己的賬。扭曲的政績觀,錯位的發展理念,令文國棟將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拋諸腦後。

  政治問題往往與(yu) 經濟問題交織。隨著調查深入,文國棟嚴(yan) 重腐敗問題浮出水麵。

  一對30年的“鐵杆兄弟”,一個(ge) 從(cong) 政一個(ge) 經商,結成“無話不說、關(guan) 係密切、利益攸關(guan) ”的“連體(ti) 人”。這就是文國棟和不法商人馬少偉(wei) 之間的故事。

  在馬少偉(wei) 眼裏,文國棟是“打招呼書(shu) 記”:找土地種枸杞讓文書(shu) 記打招呼,競拍礦產(chan) 讓文書(shu) 記打招呼,搞礦泉水項目讓文書(shu) 記打招呼。作為(wei) 回報,馬少偉(wei) 奉上1000餘(yu) 萬(wan) 元的錢款和公司股權,並安排“大哥”的情人在公司“吃空餉”。

  在木裏礦區,馬少偉(wei) 則是文國棟的“馬前卒”。其實際控製的青海興(xing) 青工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邊坡治理為(wei) 名,行擴大開采煤炭之實。

  “我不敢重拳出擊關(guan) 停非法采煤的礦場,因為(wei) 傷(shang) 到馬少偉(wei) ,就是傷(shang) 到我自己。”“他給我一滴水,就從(cong) 我身上榨一斤油!”時至今日,文國棟心裏隻有深深的悔恨。

  圍繞“燃燒的石頭”,一個(ge) 利益共同體(ti) 漸漸形成,一批政治問題與(yu) 經濟問題交織、失職瀆職與(yu) 腐敗問題交織的“雙料人”深陷“天坑”——

  對木裏礦區負有第一監管責任的木裏煤田管理局“塌方”了,原局長李永平和3名原副局長被查,管理局成為(wei) “腐敗局”;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淪陷”了,在兼任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的文國棟帶領下腐敗叢(cong) 生,時任黨(dang) 工委常務副書(shu) 記、管委會(hui) 常務副主任梁彥國落馬;

  同樣負有監管責任的海西州自然資源局,原局長王洪斌等多名領導班子成員也陸續被審查調查……

  追問仍在繼續:從(cong) 2014年8月到2020年8月,長達6年之久,興(xing) 青公司非法采煤242萬(wan) 噸,是如何躲過各種督查、檢查、調研乃至先進技術監測的?

  “木裏煤田管理局在礦區設了150多個(ge) 攝像頭,不是監管企業(ye) ,而是對付檢查。人還沒到,消息早到了。”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廳長楊汝坤說。

  僅(jin) 僅(jin) 到了現場,也難識得真相。

  聚乎更五號井,是興(xing) 青公司盜采的工作麵,旁邊渣石堆砌的小小“觀景台”,暗藏玄機——百米開外,一座40多米高的渣山,巧妙鎖死視線;目之所及,僅(jin) 餘(yu) 一角刻意複綠的坡體(ti) 。誰也想不到,渣山背後,便是巨大“天坑”,還有臨(lin) 時藏匿的大型機械。

  參觀3座生態恢複較好的“盆景”渣山,叫“半日遊”;再繞一圈登上這個(ge) “觀景台”,就成了“一日遊”。沿著這兩(liang) 條精心設計的“經典路線”,看到的,隻能是生態治理的所謂“木裏經驗”。

  “距離真相,直線距離隻有100米!”如今,渣山早已推平。站在“觀景台”舊址,南積英痛心地感慨。

  木裏非法采煤問題能夠長期存在,一些幹部作風漂浮、不嚴(yan) 不實,無形中成了幫凶。

  楊汝坤也曾動真碰硬,作為(wei) 省自然資源總督察,叫停過不達標項目,卻在木裏礦區非法采煤問題上,因失職瀆職受了黨(dang) 紀政務處分。

  木裏非法采煤問題調查整治中,17名領導幹部被給予黨(dang) 紀政務處分,56名黨(dang) 員幹部被談心談話、批評教育。

  “該負的責就要擔起來。隻是後悔當初沒有親(qin) 自到現場走一走!”楊汝坤說。

  本有機會(hui) 更早發現問題。非法采煤活動,並未逃開衛星遙感。自然資源部曾3次下發衛星圖片,注明了疑似違法圖斑。可惜省自然資源廳,隻做了個(ge) “二傳(chuan) 手”,直接轉發給木裏煤田管理局辦理,與(yu) 真相擦肩而過。

  2020年8月3日,就在木裏礦區非法采煤問題被曝光的前一天,省自然資源廳的一個(ge) 調查組在實地調查後,仍向上報告稱“未發現任何非法采礦等問題”……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與(yu) 木裏糾結這麽(me) 深,然而直到事發後,文國棟才第一次真正下到礦坑底部,親(qin) 眼見到被瘋狂盜采嚴(yan) 重破壞的創麵——

  “第一反應就是我闖了‘天大的禍’!”

  (三)扭住不放、一抓到底解決(jue) 根本問題

  認識不到位,行動必然出現偏差。扭住不放“回頭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天坑”並非天降。木裏礦區非法采煤為(wei) 何整而未治、禁而不絕?

  腐敗、失職、瀆職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仍須刨根問底。

  經過大量約談、調閱,中央有關(guan) 部門赴青海工作組認為(wei)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yu) ,青海一些領導幹部政治站位不夠高,貫徹新發展理念不夠堅決(jue) ,在“保護”與(yu) “開發”上思想搖擺。

  2014年木裏礦區開始了第一次綜合整治。僅(jin) 一年後,省裏的協調小組就以緩解煤炭供需矛盾為(wei) 由,批準一家公司複采,這就是後來被查實越界開采的義(yi) 海公司;同時批準一家公司開展邊坡治理試點,這就是後來“掛羊頭賣狗肉”明修暗采的興(xing) 青公司。

  海西州坐擁“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向為(wei) 青海工業(ye) 重鎮。如何通過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中央已有明確部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就是國家首批13個(ge) 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試點園區之一。本應在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上先行一步,卻因政治站位缺失,失掉發展先機,直至釀成“天大的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2016年,經過一輪綜合整治,木裏礦區生態環境已見好轉。但土生土長的高原人都知道,按高寒草種生長規律,3年後可能就會(hui) 不同程度退化,持續用力,才能保住勝利果實。

  遺憾的是,力道戛然而止。

  工作組與(yu) 當時的青海省主要領導麵對麵坦誠相見,一起回溯整個(ge) 傳(chuan) 達學習(xi) 、貫徹落實的全過程。

  “對賬”的結果,是青海省委省政府誠懇地“認賬”:貫徹落實總體(ti) 是認真的,但缺乏徹底解決(jue) 問題的決(jue) 心和一抓到底的工作韌勁,工作前緊後鬆,跟進破解重點難點問題不夠,主要領導親(qin) 力親(qin) 為(wei) 不夠,在貫徹落實上隻走了“大半程”。

  “人世間的事沒有如果,隻有後果。認識不到位,必然導致行動出現偏差。”時任青海省委書(shu) 記王建軍(jun) 反思,木裏非法采煤問題的出現,根源就在認識上,就在缺乏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上。

  “站在全國看青海,生態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必須從(cong) 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著眼,才能從(cong) 思想上充分認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示批示的重要意義(yi) ,才能真正扛起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徐令義(yi) 說。

  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落實不是一陣子,根治必須“回頭看”。2021年7月25日至28日,2022年7月18日至22日,工作組原班人馬兩(liang) 赴青海,組織綜合調查整治“回頭看”。

  爬坡過坎,走村入戶,洪水斷路就蹚水前行。逐一查看采坑渣山治理修複情況,與(yu) 150餘(yu) 名各級幹部座談交流,隨機走訪60餘(yu) 名當地農(nong) 牧民和生態管護員……

  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是一體(ti) 的。

  “貫徹落實黨(dang) 內(nei) 政治要件應有什麽(me) 樣的政治擔當?工作組‘回頭看’,給了我們(men) 深刻的啟發。”一位青海的幹部感慨。

  “我們(men) 有個(ge) 真切的感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隻要不折不扣、完整準確、持之以恒地落實了,問題就會(hui) 迎刃而解。所以不僅(jin) 要‘回頭看’,而且要定期‘回頭看’,時時‘回頭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八監督檢查室副主任、一級巡視員宋改平說。他全程參與(yu) 了調查整治和“回頭看”。

  如今的聚乎更五號井碧草如茵。巨大的岩體(ti) ,鮮紅的“警”字,在綿延的祁連山映襯下,分外醒目。

  今年7月1日,青海省委書(shu) 記信長星帶領新一屆省委常委集體(ti) 來到這裏,結合實地督導開展警示教育。

  “總書(shu) 記對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和重大要求,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青海篇章,賦予了我們(men)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曆史責任和時代使命。青海的黨(dang) 員幹部要牢記政治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guan) 鍵的紀律,把扛起生態文明建設之責作為(wei) 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的試金石,全麵推動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高原大地、三江之源落實落地,向總書(shu) 記、黨(dang) 中央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四)用心用情用力填平“生態窪地”

  抓住一“點”、一抓到底,是解決(jue) 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必備的重要政治定力。木裏礦區整治,重塑綠水青山

  2020年8月25日,木裏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動員部署會(hui) 召開。8月31日,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到位,全麵開工。

  高原生態治理修複,就是一場硬仗。

  “麵對‘開膛破肚’、遍地深坑的木裏,當務之急是回填‘天坑’,治理渣山,重塑地形地貌。”青海省副省長劉濤說。

  省委書(shu) 記、省長任綜合整治領導小組雙組長,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方案反複論證、動態優(you) 化。11個(ge) 礦坑,19座渣山,一坑一策,一山一策。

  聚乎更五號礦坑最難啃。

  木裏煤田管理局撤銷,新設木裏煤田生態環境保護局。海西州副州長、木裏煤田生態環境保護局局長魯旦主,兼任聚乎更五號坑整治的州級“坑長”。

  “其他地方叫生態環境局,我們(men) 特地加上‘保護’二字,強調一份責任。”魯旦主說。

  削坡,填坑,夜以繼日。4個(ge) 月奮戰,聚乎更五號坑回填工程量1410萬(wan) 立方米;到2021年夏天,種草複綠麵積5025畝(mu) 。

  啥概念?前者,相當於(yu) 1個(ge) 西湖的容量;後者,約等於(yu) 470個(ge) 標準足球場麵積。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木裏礦區,夏季下雪下雹子不稀奇。現在打攻堅戰,窗口期一眨眼就過去,即使夜裏零下二、三十攝氏度,刮著九、十級大風,能施工時就施工。

  木裏的土太金貴!要預留種植覆土,就不能讓“好土”入坑。施工隊搶工期,又難免“蘿卜快了不洗泥”。為(wei) 保這點土,時任海北州剛察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江倉(cang) 一號礦坑“坑長”貢寶東(dong) 智,沒少鬥智鬥勇費口舌。從(cong) 各執一詞到共同攻堅,收官之夜,兩(liang) 隊人馬緊緊相擁,舉(ju) 杯灑淚。

  “木裏整治是政治責任。一仗下來,知道了啥叫‘守土有責’。”

  上千人並肩奮戰,幾百台機械設備開足馬力。到2020年12月,11個(ge) 采坑渣山一體(ti) 化治理工程總體(ti) 完成,累計回填渣土5973萬(wan) 立方米,相當於(yu) 4個(ge) 多西湖。

  改天換地,還要種草複綠。

  “第一眼痛心,緊接著擔心。”2020年8月第一次上木裏,和草原打了近40年交道的蔡佩雲(yun) “感到很焦灼”。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高原開展人工種草生態修複,世界上沒有先例。”蔡佩雲(yun) 時任青海省林草局草原管理處處長,如今是省林草局二級巡視員,“當地人聽了直搖頭,想在木裏種樹種草,比養(yang) 個(ge) 孩子還難哩!”

  首先,土從(cong) 哪兒(er) 來?

  原有地貌僅(jin) 薄薄一層草皮,下麵是沙礫,再往下,永久性凍土,厚達80到120米。

  沒有土,自己造。一次次試驗,向老鄉(xiang) 討教,最終決(jue) 定,用少量土壤混合渣土、羊板糞、有機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長王恩光扳起手指頭:人工增土平均厚度30厘米,與(yu) 遠程調土相比,節約27億(yi) 元。“還有羊板糞,立了大功!每畝(mu) 施羊板糞33立方米,土和肥一舉(ju) 兩(liang) 得,捎帶解決(jue) 了保墒、保溫難題。”

  土有了,又尋草。選定4種鄉(xiang) 土草籽,把針尖大的種子丸粒化處理,形成種草複綠“生態包”,創出“覆、撿、拌、耙、種、耱、鎮”七步工作法。

  這棵小草,牽著人心。每個(ge) 坑配5個(ge) 人。省林草局出一名廳級幹部、局機關(guan) 各處室輪流派一個(ge) 工作人員,事業(ye) 單位技術指導,科研院所科技攻關(guan) ,施工單位負責工程。

  高原上種草,一年隻一個(ge) 月適宜。2021年6月中旬,抓住窗口期,江倉(cang) 一號井完成草籽播種。

  “長出來了!”“快測一下!”

  20多天後,保溫保濕的無紡布一揭開,人人眼睛放光。

  圈定1平方米草地,4個(ge) 人一株一株扒拉,結果出來:14400多株。

  “那一刻太開心了!”蔡佩雲(yun) 說,“專(zhuan) 家預測,第一年每平方米出草1200株就不錯了,結果大大超出預期。”

  綠色連著創新。“木裏礦區土壤重構和種草複綠,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礦區生態修複技術已獲3項專(zhuan) 利。”青海省林草局局長李曉南說,木裏整治具有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科學效益,為(wei) 青藏高原沙化土地、重度退化草原的生態修複,提供了成功範例。

  “抓住一‘點’、一抓到底,是解決(jue) 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必備的重要政治定力。而將人心和力量緊緊凝聚起來的,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劉濤說。

  “參加木裏整治的每個(ge) 人都知道,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就是‘國之大者’,青海的水好了,中國的水才會(hui) 好。”兩(liang) 年中,劉濤21次到木裏,每次都有新發現、新感悟。

  截至目前,木裏礦區種草複綠麵積累計達23.3平方公裏,應複綠區植被覆蓋度超過90%,形成了11處大小水域,總麵積達4.5平方公裏。黑頸鶴、藏野驢、棕頭鷗……暌違多年的珍稀野生動物,重回視野。

  “木裏礦區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地下水、礦坑水水質總體(ti) 優(you) 良,水源涵養(yang) 等生態係統功能得到逐步恢複,生態環境狀況呈現持續向好態勢。”第三方評估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給出評定。

  時間是最終的檢驗。眼下,小草們(men) 經受住了第一個(ge) 寒冬的考驗。加強後期管護,由人工修複向自然演替過渡,還有重重難關(guan) 。

  “三分造,七分管。今年冬季打算適度放牧,讓牛羊給草地施施肥。草密,牛羊啃食,明年好返青,防火壓力也小些。”李曉南說。

  (五)牢牢把握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的政治鑰匙

  人一旦被思想武裝起來,就有了無窮的力量。由點及線、由線及麵,綜合治理行動,打響人民戰爭(zheng)

  “落實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祁連山南麓還有哪些短板漏洞?”

  釘釘子,就得一錘接著一錘敲。聚焦木裏整治這個(ge) “點”的同時,青海牢記“國之大者”,打開了視野。

  祁連山,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chan) 流地。曾經,這裏粗放發展,局部生態破壞問題十分突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抓緊整改。

  舉(ju) 一反三,由“點”及“線”。整治工作延伸到青海東(dong) 北部總長800公裏的祁連山脈一線,涉及西寧、海東(dong) 、海西、海北4個(ge) 市州的10個(ge) 區縣,麵積達6.31萬(wan) 平方公裏。

  798個(ge) “問題圖斑”撞入眼簾。

  高清衛星影像,加上地理信息大數據分析,形成大排查台賬。一個(ge) “問題圖斑”,就是一個(ge) 大地瘡疤。

  曾經,祁連山中段腹地的海北州祁連縣“問題圖斑”最多,一共123個(ge) 。如今,祁連縣紮麻什鄉(xiang) 西山梁多金屬礦,海拔近3700米的陡坡礦坑,遍種圓柏,綠草鋪底。全縣最難整治的“問題圖斑”,兩(liang) 年新增草場百餘(yu) 畝(mu) 。

  山大溝深,土層瘠薄。西山梁複綠,靠的是手提肩扛,打的是人民戰爭(zheng) 。

  拜占元開著“藍拖”,來了——

  大車上不來,運土成難題。拜占元開著自家“藍拖”(藍色農(nong) 用拖拉機)來助力,20多天下來,“藍拖”直接趴窩。給他工錢,這個(ge) 祁連山國家公園的生態管護員急了:“國家一個(ge) 月開我1700塊工資,咋能再要二回錢?”

  華藏趕著羊群,來了——

  山高坡陡,“借羊種草”。羊吃下帶草籽的飼料,草籽隨羊糞“種”入礦坑。20多戶牧民趕著5000多隻羊上了山,紮麻什鄉(xiang) 河北村華藏走在最前頭。曾在礦上炸石頭,一個(ge) 月收入七八千,“這種錢,說啥不能再掙嘍!”

  楊國林拄著拐杖,來了——

  “國家的國,雙木林。”46歲的紮麻什管護站站長介紹自己。林區巡護腳踝骨折,拄著拐杖也要上山,現場巡查協調,“這片禿山變綠了,子孫後代都受益。”

  仁青卓瑪帶著草籽,來了——

  祁連縣草原站副站長,為(wei) 尋草種跑斷腿,討價(jia) 還價(jia) 磨破嘴。“這麽(me) 大個(ge) 事,又不讓你掏腰包!”“大事花錢多,更得用在刀刃上。”每公斤降幾塊錢,37噸草籽,省下11萬(wan) 。

  打衝(chong) 鋒靠人,持久戰得有機製。

  縣級領導聯點督辦、鄉(xiang) 鎮分片排查整治、村社參與(yu) 長效管護,形成縱向治理網格;企業(ye) 主體(ti) 責任、行業(ye) 監管責任、紀檢監察監督責任,這叫橫向責任體(ti) 係。“三縱三橫,定人定責。”祁連縣自然資源局局長馬有明說。

  798個(ge) “問題圖斑”,全部如期整改。

  6.92萬(wan) 畝(mu) 被破壞的國土,得以修複治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nei) ,78宗礦業(ye) 權被注銷。草原一碧千裏,羊群珍珠灑落……多年頑疾破題,圖斑變身圖景!

  由“線”及“麵”,持續發力。

  “可可西裏地區五道梁垃圾帶”問題立行立改,三江源核心區“全域無垃圾、禁塑減廢”專(zhuan) 項行動全力推進,青海湖流域垃圾清理整治百日攻堅,高原更潔淨。

  青海既是黃河源頭,黃河幹流的近1/3也在這裏。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警示片反映青海9項問題,青海明確47項整改措施,同時自我加壓,揪出890個(ge) 具體(ti) 問題,為(wei) “黃河安瀾”作源頭貢獻、擔幹流責任。

  堅定不移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的政治鑰匙。牢記“國之大者”,共護“中華水塔”,發力的不隻青海。

  政策、項目、資金、技術,邊整治、邊支持、邊投入。兩(liang) 年來,中央政法委、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等部委對口支援,用於(yu) 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和專(zhuan) 項轉移支付資金等,已達376億(yi) 元。

  “生態環境部著力加強現場督察檢查,推動木裏礦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已安排中央生態環境資金10.46億(yi) 元,支持礦區水環境治理與(yu) 生態修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

  “自然資源部從(cong) 青海實際需要出發,指導完成木裏礦區全部礦業(ye) 權退出,近3年累計安排專(zhuan) 項資金3.1億(yi) 元,支持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說。

  “國家林草局2020年以來累計下達青海各類中央資金157.2億(yi) 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今年又投入1200萬(wan) 元,支持木裏礦區生態監測及植被演替進程研究。”國家林草局局長關(guan) 誌鷗介紹。

  人一旦被思想武裝起來,就有了無窮的力量。

  青海省草原總站有個(ge) 女會(hui) 計,主動要求上木裏。患了感冒,大家讓她撤,她說我年輕,吃點藥就行。病情加重,連夜送西寧,艱難呼吸中還在說,“對不起大家,幫了倒忙……”

  紅著眼眶講述的蔡佩雲(yun) ,明年將退休。滑膜炎嚴(yan) 重,上下礦坑鑽心疼,照樣一趟趟來木裏,今年就跑了10多回。高原反應強烈,頭疼得睡不著覺,卻不敢多吸氧,“怕有依賴性,影響以後來木裏”。

  “總書(shu) 記講,‘林草興(xing) 則生態興(xing) ’,還講‘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我們(men) 林草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啊!”

  由點及線、由線及麵,綜合治理行動,數十萬(wan) 人參與(yu) ,打響人民戰爭(zheng) 。兩(liang) 年過去,“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60項任務已完成48項,12項取得實質性進展。

  青海有最美的草原。

  全國五大牧區之一,草原總麵積5.47億(yi) 畝(mu) ,綠色有機認定麵積超過1億(yi) 畝(mu) 。

  在青海采訪,最尋常的是腳邊拱出的一簇簇小草,最難忘的也是這些叫不出名兒(er) 的小草。三四千米高度,頂風冒雪抗嚴(yan) 寒,相互支撐成綠茵。一陣風過,齊齊頷首,靜謐高原,刹那間湧動無限生機……

  (六)以風清氣正贏得山清水秀

  自然生態牽係政治生態。堅定不移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工工整整、一筆一劃,答好這份特殊考卷

  西寧城南,青海省看守所。麵對記者,原木裏煤田管理局局長李永平陷入了沉默。

  剛任局長時,也曾“一心想著做好工作”——發現興(xing) 青公司非法盜采,果斷叫停達一年零四個(ge) 月。

  文國棟的強勢介入,讓他很快破防:木裏焦煤經濟利益巨大,“一鏟下去1000多元”;按州裏“一把手”意圖辦事,“仕途不愁不順”。

  最終,李永平不僅(jin) 同意興(xing) 青公司複工,自己也參與(yu) 倒買(mai) 倒賣,徹底滑向腐敗深淵。

  木裏礦區非法采煤,挖壞了自然生態,也汙染了政治生態。一旦政治生態出了問題,“逆淘汰”現象不可避免——堅持原則有代價(jia) ,敢於(yu) 鬥爭(zheng) 被打壓,逐流揚波最劃算。

  綜合整治,亟待一場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深刻的政治生態修複。

  “痛定思痛,保護好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必須涵養(yang) 好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信長星說,政策製定以後,幹部就是決(jue) 定因素,隻有青海的幹部真正對“國之大者”時時放心不下,自覺化為(wei) 政治擔當,工工整整、一筆一劃答好這份特殊考卷,才能從(cong) 根上解決(jue) 問題。

  以木裏整治為(wei) 契機,堅定不移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青海治亂(luan) 勘誤,正風肅紀——

  先向體(ti) 製機製開刀。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hui) ,名為(wei) 省屬州管,實際省裏不管、州裏亂(luan) 管。文國棟以體(ti) 製不順為(wei) 借口,把管黨(dang) 治黨(dang) 責任一放了之,轉嫁給一位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

  作為(wei) 黨(dang) 的組織,試驗區黨(dang) 工委從(cong) 未召開過一次專(zhuan) 題會(hui) 議分析研究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工作,從(cong) 未向省委報告過落實責任情況,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長期不正常;作為(wei) “班長”,文國棟對班子成員獻上的錢物,悉數笑納。

  “底氣不足,腰杆不硬。我在上麵鬆一寸,下麵就會(hui) 垮一丈;我在上麵放水,下麵就敢開閘……”文國棟感歎。

  “寬鬆軟”帶來“爛泥灘”。調查整治中,曾在試驗區黨(dang) 工委及下屬機構任職的幹部,有16人因違紀違法被處理。

  木裏煤田管理局呢?長期和企業(ye) 共用食堂,“一個(ge) 鍋裏吃飯”。執法權更是筆糊塗賬: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等4個(ge) 部門抱怨,行政執法權下放了,管理局不作為(wei) ;管理局辯稱,放權不徹底,執法沒力量。

  改組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黨(dang) 工委,明確試驗區管委會(hui) 為(wei) 州屬州管;撤銷木裏煤田管理局,設立木裏煤田生態環境保護局,全麵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專(zhuan) 責……體(ti) 製機製暢通,權力正確運行。

  腐敗是政治生態最大的汙染源。查處木裏問題形成強大的政治勢能,青海就勢將反腐敗鬥爭(zheng) 向縱深推進,放大“木裏效應”。

  2021年4月,青海鹽湖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原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興(xing) 富涉嫌嚴(yan) 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守著鹽湖富礦,咋就虧(kui) 得一塌糊塗?一查真相大白,董事長和總經理長期監守自盜,把利益“輸送”給周邊幾百家企業(ye) ,“虧(kui) 了公家,肥了自家”。

  全麵從(cong) 嚴(yan) 、一嚴(yan) 到底。兩(liang) 年多來,青海在金融機構、國有企業(ye) 、政法隊伍、糧食統購、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先後開展專(zhuan) 項整治,共立案查處違紀違法幹部3182人。

  “一把手”是地方的風向標,“一把手”出了問題,對政治生態的破壞力極強。

  “有能力、有魄力”,同時“比較霸道”。這是海西州不少幹部對文國棟的共同印象。“一把手”主持一個(ge) 地方工作,如果民主集中製被丟(diu) 到一邊,又缺少有效監督,很容易形成“一言堂”。

  作為(wei) 省紀委常委、監委委員,南積英有了項新任務,定期跟自己職責所轄的市州、省直單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員,一對一談心談話。

  “常常一談幾個(ge) 小時。領導幹部有什麽(me) 思想動態、難題難事說一說,我們(men) 給提個(ge) 醒、幫著捋一捋。這本就是正常的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南積英說。

  研究製定監督“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二十條措施;組織市州書(shu) 記、省直單位主要負責同誌等到省委全會(hui) 、省紀委全會(hui) 上述責述廉,接受評議;出台文件、確定試點,指導縣級紀委破解同級監督難題……硬招實招迭出,隻為(wei) 管好“一把手”。

  講政治是具體(ti) 的。把嚴(yan) 明政治紀律、政治規矩落到具體(ti) 的人和事,才能確保行動不做選擇、不打折扣、不搞變通。

  “如今在青海,各地各級黨(dang) 組織手裏都有一份清單,列明地方或領域相關(guan) 黨(dang) 內(nei) 政治要件貫徹落實情況,定期‘回頭看’。紀檢監察機關(guan) 手裏也有一份清單,701條監督事項,項項都有台賬。”青海省委常委、省紀委書(shu) 記、省監委主任汪洋說。

  政治監督,細化為(wei) 監督政治態度、政治立場、政治擔當、政治規矩和政治效果,既看過程,也看執行,更看成效。

  自2021年開始,青海連續開展“護航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專(zhuan) 項政治監督,任務逐年分解,專(zhuan) 人專(zhuan) 班專(zhuan) 項盯牢。2021年至今,共開展287次,公開通報曝光8起典型案例。

  風與(yu) 紀相輔相成。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作風是生命線,紀律是保障網,幹部是關(guan) 鍵點。

  生態整治的山山坳坳,成為(wei) 錘煉作風的好戰場。

  2020年圖斑整治,祁連縣在全省墊了底。

  22名縣級領導、25個(ge) 鄉(xiang) 鎮和行業(ye) 部門負責人,下沉一線,掛圖作戰。19名換屆調整的鄉(xiang) 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鄉(xiang) 鎮長先不安排工作,就地轉入“攻堅專(zhuan) 班”。有路開車,無路騎馬,馬上不去,手腳並用往上爬。

  幹部帶頭,萬(wan) 事不愁。百日攻堅,祁連打了翻身仗,“老末”成了“排頭兵”。

  “咋識好幹部?聞聞身上的味兒(er) 就知道了!”祁連縣委書(shu) 記何斌說。百日攻堅,時任縣委副書(shu) 記巴特,工作連軸轉,天天鑽深山,渾身上下,一股汗味兒(er) 。

  滿身汗味的巴特,被提拔到州裏當了自然資源局局長;同樣真抓實幹的副縣長羅增,破格提拔到州林草局擔任“一把手”。

  選人用人導向正確,幹事創業(ye) 氛圍就濃,政治生態就好。如今在青海,在重大任務落實中考察幹部,大力選拔生態保護一線幹部,成為(wei) 一個(ge) 鮮明導向。

  這次州縣鄉(xiang) 村換屆,海西州精神振奮。文國棟“遠近親(qin) 疏”量幹部,曾讓海西寒了心。如今,24名來自艱苦邊遠地區和急難險重一線的幹部被提拔使用,12名處分期滿、表現優(you) 秀的幹部被重新起用,而17名不擔當不作為(wei) 的幹部被免。

  幹部能上能下,一把尺子分明:敢不敢擔事、願不願做事、能不能幹事。

  糾樹並舉(ju) ,正氣充盈。

  2020年,青海拎出“推、拖、怕、貪”四種作風突出問題,全省集中整治。2021年又挑出10個(ge) 省直部門的“行業(ye) 病”、8個(ge) 市州的“地方病”,重點整治。

  今年一開年,青海召開全省作風建設推進會(hui) ,部署開展“轉作風、樹新風,建設新青海,迎接二十大”專(zhuan) 項行動,18條具體(ti) 舉(ju) 措,激勵實幹擔當,引導幹事創業(ye) 。

  把紀律挺起來,把風氣樹起來,把責任扛起來。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永遠在路上。

  綜合整治是一場生態大考,也是一場政治大考。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護航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讓青海成為(wei) 全麵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高地,青海的幹部群眾(zhong) ,心中有數,腳下有路。

  (七)奮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

  牢記“國之大者”、錨定“生態立省”,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今日青海,真正大美

  碧波如鏡的仙女灣,遇到巡湖的尖木措。

  這裏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47歲的尖木措,是海北州海晏縣甘子河鄉(xiang) 達玉村村民、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

  2021年6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離他家不遠的仙女灣。“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連山,這一次專(zhuan) 門來看看青海湖。”

  那一天,站在青海湖邊,環顧四周,總書(shu) 記反複叮囑當地黨(dang) 政負責同誌,青海在生態文明方麵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好、生態資源保護好。

  那一天,尖木措正在附近巡護,遠遠看到總書(shu) 記,別提多激動。“後來看新聞,聽總書(shu) 記說‘生態是資源和財富,是我們(men) 的寶藏’,心裏頭熱乎乎!”

  從(cong) 誌願者到巡護員,一幹近30年,青海湖就是尖木措的心尖子、眼珠子。如今,達玉村100多個(ge) 牧民加入巡護行列。以前沒見過的花開了,沒見過的水鳥來了,退化多年的草場,現在能藏兔子!

  “這十年,青海湖越來越清澈!”

  陽光下的青海湖波光粼粼,一望無際。幹了16年物種保護,孫建青如今是青海湖景區管理局自然保護科科長,一本本巡護記錄,刻下湖水變清的印跡:

  水質提升,裸鯉恢複到10.85萬(wan) 噸,增長40多倍。青海湖旗艦物種普氏原羚,過去不足300隻,現在超過2800隻。這裏成為(wei) 中國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wei) 集中的地方,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駛入快車道……

  青海湖清了。因湖得名的高原省,也在重新掂量“生態環境”四個(ge) 字的分量。

  這是特別的叮囑——

  2016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這是特別的托付——

  2021年3月,總書(shu) 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這是特別的定位——

  2021年6月,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這是特別的謀劃——

  2021年7月,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

  …………

  “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殷殷囑托,厘清思路,指明方向。

  青海在行動——

  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出台,以打造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新高地為(wei) 統領,一體(ti) 建設生態安全屏障、綠色發展、國家公園示範省、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生態文明製度創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七個(ge) 新高地”。

  《保護中華水塔行動綱要(2020—2035年)》深入實施。《青海日報》開辟“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專(zhuan) 欄。

  今年5月,青海省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生態立省”戰略定位,充分認識青海的發展潛力在地下、在山上、在水上、在草上、在冰上,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青海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

  牢記“國之大者”,錨定“生態立省”,打造“生態高地”。

  奔走在青海高原,一個(ge) 個(ge) 鏡頭不期而遇、觸動人心——

  8月的黃河源,一年中最美的時候。海拔4610米的牛頭碑,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擦澤村生態管護員索索掏出筆記本,觀測記錄密密麻麻。“我是國家的人!”三江源國家公園2021年正式設立,索索多了句口頭禪。

  作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三江源實施新型生態保護管理體(ti) 製,輻射到村,一戶一崗,1.72萬(wan) 名牧民變身生態管護員、巡查員。省財政每年拿出3.7億(yi) 元,戶均年收入增加2.1萬(wan) 元,草原守護者也是生態受益者。

  “這十年間,藏羚羊增至7萬(wan) 多隻,草地覆蓋率、產(chan) 草量分別提高10%和30%以上。”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jun) 介紹,“中華水塔”越來越豐(feng) 沛潔淨,2021年向下遊輸水900億(yi) 立方米,創下近年來的峰值。

  青山環抱,雲(yun) 杉作陪。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大拉洞管護站,生態管護員聶文強拉著我們(men) 看宣傳(chuan) 片:“剛才那隻荒漠貓,就是我巡護時拍到的!”幹了6年生態管護員,岩羊、藍馬雞、雪雞,越來越多闖入鏡頭。

  像這樣的標準化管護站,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有40個(ge) ,1265名管護員,2021年巡護超過134萬(wan) 公裏。隨著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全麵推進,雪豹、棕熊、猞猁、馬麝等野生動物資源不斷增長,前不久,管護站配備了巡護無人機,聶文強們(men) 的管護、拍攝硬件,雙雙升了級。

  最近兩(liang) 三年,攝影師們(men)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的照片,獲得國內(nei) 外獎項上百個(ge) ,兩(liang) 次摘取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大獎,成為(wei) 生態攝影界的“青海現象”。

  “這一定程度上表明,青海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有鳥有獸(shou) 的野生動物園,有花有草的植物園,攝影師們(men) 的創作樂(le) 園。”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長王恩光解讀。

  從(cong) 大江大河到雪山冰川,從(cong) 湖泊濕地到草原森林,廣袤高原上的山川之變,因何而生?

  在青海的日子裏,我們(men) 一路行走,一路追問。

  “如今在青海,不懂生態保護,就當不好幹部。”這是海北州委書(shu) 記多傑的回答。

  海北州“問題圖斑”整治,祁連任務最重。5.2萬(wan) 人口的小縣,整治資金咋籌措?

  2021年,祁連縣拿出當年全部財政預備費500萬(wan) 元,投入綜合整治。

  “你還過不過日子啦?這剛4月份。”州委書(shu) 記問祁連縣委書(shu) 記何斌。

  “圖斑整治是必答題,不講餘(yu) 地。”

  “你們(men) 祁連這是認準了啥叫頭等大事啊!”

  在何斌看來,生態欠賬遲早要還,“陣痛必須在我們(men) 手裏消化掉,給曆史一個(ge) 交賬,給子孫一個(ge) 交代。”

  之所以敢於(yu) 交賬,是因為(wei) 有筆大賬——“總書(shu) 記提出推動建設產(chan) 業(ye) ‘四地’,給青海綠色發展指明方向。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哪一個(ge) 都連著祁連的綠水青山。今天整治到位,未來這碗‘生態飯’才捧得牢,吃得香。”

  這筆長遠賬、整體(ti) 賬,祁連的幹部走到哪兒(er) ,算到哪兒(er) 。

  “群眾(zhong) 最通情達理。把賬算清了,道理也就講透了。”何斌說。

  講來講去,到底啥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是關(guan) 係子孫後代生存發展的大道理,也是千家萬(wan) 戶息息相關(guan) 的實道理。幹部講這理,群眾(zhong) 服這理。”多傑說。

  “請示個(ge) 事:這樹到底能不能砍?”

  今年7月份,海晏縣兩(liang) 位50多歲的農(nong) 民,敲開海北州生態環境局局長王清的辦公室。

  兩(liang) 人想把自家栽在門口的兩(liang) 棵楊樹砍了,又拿不準政策上允不允許。一合計,幹脆找到生態環境局,徹底問個(ge) 明白。

  “這擱過去,不可想象!”王清感慨。

  變化的不是一個(ge) 兩(liang) 個(ge) 。如今在海北州,每到湟魚洄遊的季節,牧民騎馬過河,生怕踏傷(shang) 湟魚,寧願遠遠繞路,尋橋再過。

  “今天,青海上下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的信心更堅定,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的生態文明理念更牢固,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中央有關(guan) 部門赴青海工作組成員、國家林草局生態保護修複司一級巡視員吳秀麗(li) 感慨。

  “最大的變化還是觀念。甩掉了思想包袱,下決(jue) 心轉型發展走新路。”中央有關(guan) 部門赴青海工作組成員、自然資源部礦業(ye) 權管理司司長鄧國平說。

  數字說話——

  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3個(ge) 國家公園已設立或正在創建,昆侖(lun) 山國家公園在開展創建前期工作。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占比為(wei) 42%,生態管護員總數已達14.5萬(wan) 名。

  生態立省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步履堅實,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初步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

  看水質: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100%,長江、黃河、瀾滄江出省境斷麵水質長期保持在Ⅱ類及以上;

  看濕地:總麵積超過8萬(wan) 平方公裏,穩居全國首位;

  看林草:這十年間,全省森林覆蓋率從(cong) 5.2%增至7.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8%;

  看“氣質”:全年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超95%。

  …………

  今日青海,真正大美。

  大美青海,美在景致,也美在腦筋,美在人心。

  (八)高質量發展之路暢通人心

  從(cong) “懵了”到“醒了”“悟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產(chan) 業(ye) “四地”金鑰匙,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

  走在木裏,大地上兩(liang) 條醒目的軌跡,對比鮮明、發人深省:

  一條,運煤專(zhuan) 用鐵路,再不聞車輪與(yu) 鋼軌的撞擊;

  一條,複歸清澈的大通河,浩浩湯湯、奔騰不息。

  前些年,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海西、海北等資源依賴型州縣礦權大量退出,地區生產(chan) 總值一度“斷崖式下滑”。2020年以來的木裏礦區整治,更是宣告老路不通。

  下一步怎麽(me) 走?當地人一時間“懵了”。

  短視帶來的陣痛,著實挺疼——

  草場換補償(chang) ,聚乎更村牧民羅加“發了筆橫財”,40萬(wan) 。沒想到,開礦造成粉塵汙染,羊羔大批病死,“每年少收入小10萬(wan) ,不劃算!”

  “橫財”變“橫禍”,羅加醒過悶兒(er) 來:“現在給我金子也不換,好生態才是咱牧民丟(diu) 不了的金飯碗……”

  木裏非法采煤問題“猛擊一掌”,當地幹部也“醒了”。

  “生態優(you) 先是關(guan) 係發展觀、政績觀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海西州委書(shu) 記王定邦說,“海西是支撐青海工業(ye) 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全省資源開發重點地區,必須統籌好保護和發展的關(guan) 係。”

  痛定思痛,知恥後勇。

  今年上半年,海西州12項主要經濟社會(hui) 指標,全部由負轉正。地區生產(chan) 總值、一產(chan) 增加值、三產(chan) 增加值、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項指標增速,均居全省之首。

  從(cong) 盜采濫挖的“深坑”裏突圍,靠什麽(me) ?

  海西人說,關(guan) 鍵還是“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帶來新發展局麵。”

  “做決(jue) 策、上項目,首先把是否有利於(yu) 保護生態環境作為(wei) 前置條件”。這兩(liang) 年,海西州目標責任考核中,生態文明指標所占權重,從(cong) 5%提高到了26%。

  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青海各級黨(dang) 委政府,從(cong) 內(nei) 心裏“悟了”。

  以前遍地找礦,現在找的是風和光。海西州柴達木沙漠基地、海南州戈壁基地,納入國家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wei) 重點的新能源發展布局,第一批1090萬(wan) 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全部開工建設,規模占到全國的11.2%。走新路,增了綠色,添了“風光”。

  “禁牧封育、以草定畜,不得已減少牛羊存量、謀求品質增量,沒想到趕上了有機畜牧業(ye) 的東(dong) 風!”生態優(you) 先倒逼產(chan) 業(ye) 轉型,海北州祁連縣副縣長、農(nong) 牧局局長祁才讓信心大增:全縣90%以上草場獲得有機認證,26萬(wan) 頭(隻)牲畜掛上了“有機身份證”,一躍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天然有機牧場。

  2021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青海時強調:“要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結合實際、揚長避短,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開發什麽(me) ,保護什麽(me) ?如何揚長,怎樣避短?對約九成國土都屬於(yu) 限製開發區或禁止開發區的青海來說,深長囑托,豎起最醒目的路標。

  路徑清晰,抵達目標,還得有充沛動力。

  鹽湖人找到答案:創新。

  烈日下的察爾汗鹽湖,青海鹽湖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鉀肥分公司采收車間裏,采鹽船老船長賀連福愜意地坐在辦公室,盯著電子屏:新近上線的數字化工廠係統,讓遠程操控無人化采船成為(wei) 現實。

  “過去日曬風吹滿嘴鹹,如今找到了工程師的感覺……”老賀說。

  海西不光有煤,鹽湖也“富鉀天下”。資源富集,但稟賦一般,產(chan) 能有限、回收率不高,長期“卡脖子”。

  聚焦鉀肥主業(ye) ,聚力自主創新,鹽湖股份開發出全球最完備、第一流的生產(chan) 工藝集成體(ti) 係,鉀資源綜合回收率從(cong) 不到30%提升到75%,國產(chan) 鉀肥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給糧食安全添上一塊“壓艙石”。

  “高質量發展,體(ti) 現在每一滴鹵水中。我們(men) 就是要狠抓循環利用,把每滴鹵水‘吃幹榨淨’。”鹽湖股份鉀肥分公司副總經理鍾定勇說。

  “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四地”建設,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青海的四把“金鑰匙”。

  拿到“金鑰匙”的鹽湖人深思:距離“世界級”,到底有多遠?

  察爾汗鹽湖,5856平方公裏礦床,並非隻有“鹽”,鋰資源儲(chu) 量占全國半壁江山。同時,每立方米原料中,鋰含量連100克都不到。

  青海鹽湖藍科鋰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成勝,親(qin) 曆了鹽湖產(chan) 業(ye) 從(cong) 單一利用走向多元開發的探索曆程。

  唯有創新。企業(ye) 研發投入年均遞增20%,先後拿下國家授權專(zhuan) 利37項,“鎂中取鋰”的世界性難題終獲突破,今年產(chan) 量同比增長有望超四成,穩居國內(nei) 前列。

  過去“鋰屈詞窮”,現在“鋰直氣壯”,張成勝咂摸出新滋味:“高質量發展、世界級產(chan) 業(ye) ,就得千方百計把戰略資源、關(guan) 鍵技術握在手中。”

  大鹽湖做出大產(chan) 業(ye) 。2021年,青海全省鹽湖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331億(yi) 元,同比增長46.2%。

  沒有破繭成蝶,哪能振翅高飛?

  落實新發展理念,曾經棄風棄光、消納不足的青海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盡享“風光”紅利,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電力裝機中,清潔能源占比90.93%,新能源占比61.82%,均為(wei) 全國最高。

  今年7月,從(cong) 三江源頭到青海湖畔,從(cong) 城市社區到農(nong) 家牧鄉(xiang) ,青海每一戶企業(ye) 、每一盞燈,點亮的都是綠電。連續第六年開展全清潔能源供電,豐(feng) 沛綠電源源不斷輸送外省,讓每個(ge) 青海人對綠色低碳新生活,有了更多體(ti) 悟。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

  從(cong) 掠奪到共生,從(cong) 衝(chong) 突到相擁,人與(yu) 自然彼此重塑。

  黃牆紅頂小木屋,格桑花蓬蓬勃勃;遠處山巒起伏,近旁油菜青稞。正逢周末,祁連縣卓爾山下,“草帽哥山水農(nong) 莊”一房難求。

  “草帽哥”大名馬成祥。6年前,為(wei) 給媳婦治病,生活一度跌入穀底。

  納入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政府又給找份護林員工作。靠著5萬(wan) 元精準扶貧免息貸款,搞起農(nong) 家樂(le) 。卓爾山好風景,高原上農(nong) 家飯,不時發個(ge) 短視頻,成了網紅“草帽哥”。

  當初一間老房子,做到16間民宿,“前後投了200萬(wan) 元,今年就快回本了。”馬成祥說。

  好山好水好養(yang) 人。曾因生病瘦到80斤的女主人丁桂花,如今忙裏忙外,撐起半邊天。

  生產(chan) 、生活、生態,在卓爾山下融合融洽。5.2萬(wan) 人口的祁連縣,文旅從(cong) 業(ye) 人員1.2萬(wan) ,鄉(xiang) 村旅遊接待點120餘(yu) 家,2021年旅遊綜合收入8億(yi) 元。青山綠水,長出生態紅利。

  日子紅火的“草帽哥”,想的不光自己。鄉(xiang) 親(qin) 們(men) 想搞牧家樂(le) ,沒經驗,“草帽哥”出主意;缺資金,“我幫你墊上。”

  “卓爾山越來越美,客人肯定少不了。一起吃‘生態飯’,才有嚼頭。”

  “高質量發展不隻是一個(ge) 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方麵麵的總要求;不是隻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2021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高質量發展之路帶來民生福祉的不斷增進。2021年,青海全省接待遊客近400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49.9億(yi) 元,同比增長20%。犛牛、藏羊可追溯已覆蓋39個(ge) 縣市,累計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和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突破1000個(ge) 。

  走在複綠的木裏礦區,羅加藏袍裏終於(yu) 敢穿白襯衣。

  如今的羅加重操舊業(ye) ,畜起牛羊,入股村合作社。聽說要建木裏—江倉(cang) 草原自然公園,羅加盤算多養(yang) 幾匹馬,將來搞個(ge) 生態馬隊,“帶遊客逛逛草原風光,看看換了模樣的礦坑渣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

  人是發展的主體(ti) ,也是發展的目的。以人民為(wei) 中心,綠色發展新路,暢通了高原人的心胸。

  過去一聽“生態優(you) 先”,心裏疙疙瘩瘩,“涼水裏泡酥油”,化不開。

  如今站在“地球第三極”,600萬(wan) “中華水塔”守護人,敞亮堅定有勁。

  生態保護與(yu) 綠色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新時代新征程,這碗“生態飯”的味道,一天比一天醇厚;青海各族兒(er) 女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青山不語,大河奔流。

  大通河的方向是黃河,黃河的方向是大海。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朝著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光輝彼岸,美麗(li) 中國,一往無前。(本報赴青海采訪組:胡果、廖文根、劉毅、劉維濤、薑峰、劉雨瑞;北京采訪組:張毅、趙永平、張洋、趙成、寇江澤、常欽)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