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保護好青海湖

發布時間:2022-10-18 10:02:00來源: 求是網

  湖麵開闊,水質清澈;魚躍鳥翔,雁鳴羚奔。藍天白雲(yun) 下水天一色,“高原藍寶石”青海湖展現出動人的自然之美。

  2021年6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在青海湖仙女灣聽取青海省加強祁連山地區和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介紹,並實地察看青海湖環境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總書(shu) 記強調,青海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取得的成效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斷鞏固拓展。牢記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青海省幹部群眾(zhong) 堅決(jue) 扛起保護青海、保護青海湖的生態環境責任,讓青海湖在綠水青山間綻放出新的姿態。

  “大湖歸來”,流域治理成效顯著。在青海湖東(dong) 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克土國家級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舉(ju) 目遠眺,綠色的生命力在沙丘上延伸。

  “海晏縣曾經土地沙漠化問題嚴(yan) 峻,不僅(jin) 嚴(yan) 重影響當地群眾(zhong) 生活,還直接威脅到青海湖的生態安全。”海晏縣草原站林業(ye) 工程師石德榮介紹,經過多年治理,如今治沙造林封育區的天然植被逐步恢複,苗木長勢良好,在青海湖東(dong) 北岸築起了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有效保障了青海湖核心區域的生態安全。

  青海湖流域是維護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生態安全和我國西北部大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水體(ti) 。受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影響,青海湖曾出現湖泊萎縮、土地沙漠化等生態環境問題。2008年,青海省啟動實施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綜合治理項目。2012年以來,青海省不斷加大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度,流域植被、濕地恢複明顯。2021年青海湖流域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5.28萬(wan) 畝(mu) ,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0%,濕地保護率達到69%;水體(ti) 麵積達到4625.6平方公裏,整體(ti) 水環境重要指標多年來保持穩定,水質狀況為(wei) 優(you) 的比例達到100%。

  如今的青海湖,水位持續上漲,“大湖歸來”,流域生態持續向好,生態功能持續增強,綠色空間不斷拓展。

  “半河清水半河魚”,生物多樣性快速恢複。2021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省考察時強調,要加快構建起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守護好自然生態,保育好自然資源,維護好生物多樣性。

  在剛察縣沙柳河畔的湟魚家園,記者看到不少小湟魚被放入水中。“瞧,這些滿周歲的小湟魚,先是在縣上增殖實驗站進行繁育,滿一個(ge) 月後送到西寧培育,滿周歲後再接回放流到青海湖。”剛察縣農(nong) 牧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業(ye) 管護員張廣義(yi) 告訴記者。

  湟魚,學名為(wei) 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種,也是青海湖“草—河—湖—魚—鳥”生態係統中的關(guan) 鍵物種。每年5月底至8月初,成群結隊的湟魚從(cong) 青海湖出發、逆流而上,上演“半河清水半河魚”的洄遊奇觀。然而,曾經由於(yu) 過度捕撈,湟魚資源量一度到了種群滅絕的最低臨(lin) 界線。為(wei) 了保護湟魚資源,青海省近年來持續加大對青海湖的綜合治理,加強水生態環境監測,采取了封湖育魚、人工增殖放流、修建洄遊通道等保護舉(ju) 措,有效保證了湟魚種群量的恢複。2021年,湟魚資源量已恢複至10.85萬(wan) 噸,是保護初期的42倍。

  湟魚種群的“起死回生”,見證著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的複蘇之路。目前,隨著生態環境改善,青海湖區域棲息水鳥數量達到57.1萬(wan) 餘(yu) 隻,青海湖成為(wei) 中國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wei) 集中的繁殖地;青海湖旗艦物種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從(cong) 不足300隻的極度瀕危恢複到2900餘(yu) 隻。

  “關(guan) 停是為(wei) 了更好保護”,人與(yu) 自然更加和諧。2021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參加青海省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wei) 青海的優(you) 勢和驕傲,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沙島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曾憑借優(you) 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沙丘景觀,吸引眾(zhong) 多遊客前來觀光,但也給生態保護帶來了挑戰。“2017年8月,我們(men) 關(guan) 停了沙島景區,停止一切旅遊經營活動,對景區進行封閉整治。”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旅遊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關(guan) 停是為(wei) 了更好保護。如今,沙島回歸寧靜,濕地多了,水鳥隨處可見。我們(men) 還計劃把沙島打造成自然教育和生態體(ti) 驗基地,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近年來,青海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調推進青海湖生態保護和旅遊開發,陸續開展“青海湖大保護大治理大聯合”、“保護青海湖、我是誌願者”等行動,啟動建設鳥島觀鳥基地、普氏原羚科研救護中心、湟魚洄遊觀賞基地3個(ge) 生態教育基地,積極打造仙女灣“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教育基地”,加快推進青海湖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省級實驗區建設,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記者手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從(cong) 三江源、祁連山到青海湖,總書(shu) 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念茲(zi) 在茲(zi) ,為(wei) 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青海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顯著成效,生動地彰顯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偉(wei) 力。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