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若爾蓋:保護高原之腎 啟動“山水工程”

發布時間:2022-10-27 09:08:00來源: 四川日報

  作為(wei) 我國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若爾蓋連同周邊區域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水源涵養(yang) 區、高原生態屏障區等黃河流域生態重任。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尹鋼 攝


修複後

  修複前 在若爾蓋山水工程中,通過鬆散岩石清理、采坑回填、土壤重構、植被重建等措施手段進行修複,減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改善了礦區生態景觀環境。圖為(wei) 若爾蓋縣紅星鎮紮窩村采石場修複前後照片。 受訪者供圖

  10月,高原的天氣轉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紅星鎮紮窩村,工人們(men) 搶在冬天來臨(lin) 之前,抓緊對一處廢棄采石場邊坡進行最後的修整。今年,采坑回填了、邊坡修整了、土壤重構了、植被恢複了,采礦留下的傷(shang) 痕被徹底修複……來年春天,山坡將重新找回本來屬於(yu) 它的綠色。

  今年,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若爾蓋生態係統,四川謀劃並啟動了四川黃河上遊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以下簡稱“若爾蓋山水工程”),並納入國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名錄,獲中央獎補資金20億(yi) 元。自然資源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若爾蓋山水工程將探索構建以生態資源稟賦及其功能價(jia) 值提升的“兩(liang) 山轉化”模式,實現生態與(yu) 發展共贏。

  保護之迫

  過度開墾放牧,“中華水塔”急需修複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四川,留下了一個(ge) “美麗(li) 的回眸”,這就是被稱作中國“最美濕地”的若爾蓋。

  四川境內(nei) 流域麵積隻占黃河全流域的2.4%,但黃河幹流枯水期40%的水量、豐(feng) 水期26%的水量來自四川。“四兩(liang) 撥千斤”的關(guan) 鍵就是若爾蓋,作為(wei) 我國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若爾蓋連同周邊區域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水源涵養(yang) 區、高原生態屏障區等黃河流域生態重任,在我國乃至世界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卓瑪澤郎一家生活在若爾蓋縣麥溪鄉(xiang) 俄藏村,祖祖輩輩依靠放牧為(wei) 生。在他印象中,若爾蓋的生態破壞始於(yu) 上世紀70年代,“所有人都去挖溝放水,我家鋤頭都挖斷了幾把。”大規模開墾濕地放牧,拖拉機、鋤頭齊上陣,開辟道道溝渠,將濕地中的水排出來,以便牲畜進入吃草。

  若爾蓋本就是生態脆弱區,受氣候變化、自然侵蝕和人類活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濕地草原存在一定程度退化。生態係統牽一發動全身,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退化、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等一係列“生態病”威脅著若爾蓋,也對黃河流域生態安全產(chan) 生影響。

  理念之轉

  從(cong)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到“整體(ti) 把脈”

  “最近十年,若爾蓋的各類生態修複工作一直沒有停過。”省地礦局405隊副總工程師向國萍是若爾蓋山水工程方案編製團隊負責人,早在2017年他就開始在若爾蓋區域從(cong) 事生態修複工作。據他觀察,每年自然資源、林草、水利、環保等領域都有項目在若爾蓋實施,包括礦山治理、植樹造林、鼠害防治、河堤加固等,區內(nei) 生態環境確實有一些好轉。雖然保護力度持續加碼,但並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改變若爾蓋生態環境脆弱、生態係統恢複能力較差的現狀,這是為(wei) 何?“以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生態修複的內(nei) 容和治理措施相對單一。”省國土整治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各個(ge) 部門所開的“藥”有些重複了,有些藥力不夠,所以功效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按照傳(chuan) 統思路,管理山、水、林、田的等部門各自安排項目,項目管理和驗收不能越界,如治水的項目,根源其實在濕地和草原,各生態要素之間的保護和修複沒有形成統一的整體(ti) 。

  若爾蓋山水工程試圖打破“九龍治水”的困局,實現“整體(ti) 把脈”,光是方案編製,就用了三年。項目區總麵積3.7萬(wan) 平方公裏,涉及阿壩州內(nei) 阿壩、若爾蓋、紅原、鬆潘4個(ge) 縣、6條流域。將通過三年的時間實施39個(ge) 工程,采取以保護和自然恢複為(wei) 主、人工措施為(wei) 輔的方式,量身定製修複方案。

  “整個(ge) 方案都突出源頭性、係統性、根本性。”自然資源廳相關(guan) 負責人說,這是若爾蓋山水工程與(yu) 其他生態修複項目在理念上的根本區別。

  路徑之變

  技術手段一體(ti) 化,體(ti) 製機製“一盤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及“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強調要“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

  若爾蓋山水工程不是各類修複工程的拚盤,而是從(cong) 源頭上實現係統修複的新工程。

  係統化的修複理念將如何落實到具體(ti) 項目上?當初,方案編製團隊也沒有頭緒。向國萍和團隊40多位成員花了一年多時間,開展了生態環境現狀調查,采集土壤、植被、水體(ti) 樣本,遙感影像解譯和室內(nei) 計算分析評價(jia) 工作,初步對項目區範圍生態“病灶”進行了摸排,研究“病理”、找出“病根”。通過識別得到各生態要素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打通生態修複存在的堵點、痛點,兼顧治理流域上下遊生態問題,從(cong) 而形成係統性的思維。

  以項目區黑河流域的生態修複為(wei) 例,遵循“流域特征+生態功能+生態問題”原則,首先對黑河修複單元進行生態係統綜合評價(jia) ,將生態服務功能極為(wei) 重要、生態係統較脆弱、生態恢複能力一般的區域進行歸類,分清輕重緩急之後,再統籌部署實施治草、治水、治沙等子項目。“當治理濕地時,要考慮如何防止周邊草地的生態問題被帶入到濕地;治理草地時,也會(hui) 考慮濕地是否會(hui) 進一步退化為(wei) 草地,是否會(hui) 影響周邊長勢較好的草場。”向國萍說。

  不僅(jin) 技術手段體(ti) 現一體(ti) 化,體(ti) 製機製上也形成“一盤棋”“一條線”。省委省政府建立了統籌協調機製,阿壩州成立了專(zhuan) 門的工作機構,構建了一體(ti) 化管理機製,強化了資金保障,製定了配套製度。同時,形成多領域、跨學科、高水平的專(zhuan) 家智庫,建立適應性管理機製。

  阿壩州山水辦副主任劉帥介紹,按照“一濕地六流域”總體(ti) 生態格局,項目細劃了6個(ge) 修複單元,涉及具體(ti) 項目133個(ge) ,目前已開工68個(ge) ,其餘(yu) 項目也正在加快實施。

  瞄準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三位一體(ti) ”,若爾蓋山水工程實施後,預計每年可新增固碳量4.56萬(wan) 噸、水源涵養(yang) 量3.33億(yi) 立方米,將全麵恢複高寒濕地生態係統功能;將較大程度改善16.8萬(wan) 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新增就業(ye) 崗位5000餘(yu) 個(ge) ;預計生態係統生產(chan) 總值增加91億(yi) 元,實現生態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133億(yi) 元,實現“生態美”與(yu) “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