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湟水河源頭保護者:生態持續改善是最好的嘉獎

發布時間:2022-11-04 10: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高原深秋,位於(yu) 在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銀灘草原變得金黃。

  跟隨海北州海晏縣草原站高級草原師張宗花和朱秀蓮,記者開啟了尋源湟水河之旅。

  湟水河又名西寧河,是流經西寧的黃河重要支流。位於(yu) 中國青海省東(dong) 部,發源於(yu) 海北州海晏縣包呼圖山,流經西寧市、海東(dong) 市,到甘肅省蘭(lan) 州市西麵的達家川入黃河。長349千米,流域麵積3200多平方千米,為(wei) 黃河第三大支流。


圖為(wei) 湟水河發源地海北州海晏縣包呼圖山。(資料圖) 李雋 攝

  被當地民眾(zhong) 稱為(wei) “草原工程師”的張宗花和朱秀蓮說:“我倆(lia) 就是護草的。一到夏秋季,基本天天在野外工作,進行滅鼠和查看草場植被,在草原上一待就是一整天。”

  沿著麻秀寺河一直往北走,祁連山支脈遙遙可見。行至大通山腳下,一片網圍欄圈住的茂盛草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這片草是我們(men) 通過生態修複項目補播的,你看長得真好。”張宗花看著自己親(qin) 手種下的牧草,臉上充滿笑意。這片草場之前退化成了黑土灘,2021年通過草地退化補播項目種出了新草,今年已經完全看不見裸露的地麵了。

  為(wei) 這片草場,張宗花她們(men) 沒少掉眼淚。“當時補播要禁牧,群眾(zhong) 不同意。”張宗花和朱秀蓮解釋道,這裏地處湟水河源頭,實施治理刻不容緩,可申請到的修複項目,卻受到群眾(zhong) 阻攔。

  “去年6月,我們(men) 前前後後給各戶講道理、做工作,磨了一個(ge) 月,村裏人才同意我們(men) 補播,現在草長得這麽(me) 好,幹啥都值了!”張宗花笑著說,這些一小片一小片圈起來的補播的草場麵積達670公頃。


圖為(wei) 草原師與(yu) 當地牧民查看草場植被。(資料圖) 李雋 攝

  山間溪流很多,隨處可見汩汩流淌的泉水。行至包呼圖山深處,甘子河鄉(xiang) 托華村的牧民多傑紮西在查看草場長勢,湟水河源頭就在他家的牧場。

  “源頭還得走差不多一公裏呢。那裏海拔將近4400米,雖說這寒冷偏遠少有人來,但是生態脆弱,我們(men) 懂得保護生態環境很重要,每年隻在這裏待40多天,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多傑紮西騎著馬說。

  多傑紮西介紹,他們(men) 回到秋季草場後,每過段時間他就會(hui) 來看看這裏的草場。他期盼著有一天,這裏也能成為(wei) 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得到更加科學完善的管護。

  在湟水河的源頭,有一座藏族婦女往桶裏舀水的雕像,在她身邊還站著一隻藏羚羊。雕像旁邊是座正上方寫(xie) 有“湟水河源頭”字樣的石碑,底座刻著“母親(qin) 河”三個(ge) 字。源頭的水質水量,正如一位母親(qin) 的健康狀況,直接決(jue) 定著她孕育出的“孩子”體(ti) 質,及其帶給下遊人民的生活質量。


圖為(wei) 湟水河源頭的醒目石碑。(資料圖) 海晏融媒供圖

  湟水河之源的人們(men) 深諳這個(ge) 道理。多傑紮西夫妻在這裏的時候,就主動在草場範圍巡護,他們(men) 離開後,這項工作就由生態管護員向其布和同事們(men) 全力承擔。

  “岩羊、麅子經常出沒,我巡護的時候,主要看有沒有野生動物受傷(shang) 或是人破壞水源。”向其布說。

  從(cong) 居住的村子騎摩托車來到巡護地點,至少要一個(ge) 小時,冬季遇到風雪便寸步難行,不論條件如何艱苦,他和同事們(men) 對工作都從(cong) 不懈怠。這些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隨之野生動物增加、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豐(feng) 富,對他們(men) 來說就是最好的嘉獎。

  今年以來,海晏縣將村級保潔員、林業(ye) 管護員、草場管護員、河道巡查員、生態網格員工作職能都歸於(yu) 生態環境管護員,整合資金、大力改進農(nong) 牧區環境整治人員的工作方式,提升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治理水平,推進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

  “從(cong) 包呼圖山湧下的無數山間溪流,匯聚成湟水河源頭,它們(men) 將流到西寧、海東(dong) 和蘭(lan) 州三個(ge) 城市,投入黃河的懷抱,為(wei) 了家鄉(xiang) 和沿河的人們(men) ,我會(hui) 盡最大努力保護好這裏的生態環境。”向其布說。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